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

    2014十大出版事件

    宋平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12月24日   16 版)

        1、长江少儿、二十一世纪打响少儿出版集团化第一枪

        1月9日,由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原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联合6家单位共同组建的国内首家少儿类出版集团——长江少年儿童出版集团正式亮相,业务囊括了少儿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图书出版、教育培训、动漫开发等5大板块。12月1日,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也挂牌成立,中国首家内生裂变而成的少儿出版集团就此诞生。2014年成为少儿出版社集团化元年。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少儿出版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少儿社也经历了大发展时期。原有的初步架构已经不能承载企业多元业态发展,少儿板块的业务结构和规模在实质上已经是集团模式,成立集团顺理成章,这有助于资源整合,实现规模效益和协同效应,提高少儿板块的整体盈利能力。集团化,是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捷径,将为出版社的发展创造更大的平台和空间。事实上,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明天出版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接力出版社等一批实力雄厚的专业少儿社也早具少儿出版集团规模。

        纵观两大少儿出版集团的目标,一个是打造“大少儿文化和教育领域的航空母舰”,另一个是成为“中国青少年出版的领导品牌”,其背后探索扩容产业链,争取转型为少儿成长综合服务提供商的意图十分明显,而集团化所提供的大平台和聚合之力,也使这样的愿景成为可能。不过,集团平台,甚至资本市场的青睐不能转化成未来的赢利保证,少儿出版社内部的内容原创和营运能力才是关键。

        2、京东进军出版引业界热议,电商能否颠覆出版业

        3月,京东宣布将打造自有图书品牌“京东出版”,首批图书中有广受关注的《大卫·贝克汉姆》。本报深度报道引发出版业关于电商能否颠覆出版业、出版社如何将自己留在出版业中心位置的大讨论。

        首秀后,京东出版在2014年相继推出了《瓜迪奥拉:胜利的另一种道路》、《不赦》、《阿基里斯之歌》、《世界上最棒的老爸》、《真三国,不演义》、《弗格森自传》、《天使岩》等书,产品线已达几十个品种。

        实际上,包括电商在内的互联网企业进军出版的脚步并非从京东开始。当当于2013年年底打破自己“不做出版”的承诺,与著名短篇小说作家蒋一谈签约,推出售价为0.99至2.99元的单篇电子书。而豆瓣更似乎从来都没有受到出版资质的制约,其豆瓣阅读已成为原创作家发表作品的平台之一。一时间,国内多家电商和数字出版平台开始策划图书并担负营销、发行的责任。数字时代的加速到来让国内出版社终于面临着与国外同行一样的问题——在未来的出版链条中,还有我们的位置吗?

        在本报的报道中,众出版人均表示,传统出版社的地位不可替代。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王为松认为,是编辑的策划和创造性的劳动,改变了单本图书在市场竞争格局中的力量,编辑通过自己富有创造性的劳动为图书产品增加了附加值,同时也为出版社建立了在某些领域的资源优势。中信出版社副社长汪媛媛表示,互联网和数字阅读,颠覆了图书的呈现形式和阅读的方式,但出版机构和作者的合作模式却并没有被颠覆。她指出,电商在很多年前便开始参与图书出版策划工作,但最终也并没有成为游戏规则的改变者,这是因为它们无法取代出版商在图书生产过程中的专业地位。

        8月,帮助京东开辟图书音像品类业务的图书业务副总裁石涛离职,京东图书团队也由240人缩减至100人左右。

        3、“24小时”书店受关注,文化可否“不打烊”

        4月23日,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书店”正式揭牌,获总理李克强致信,产生强烈示范和辐射效应。5月18日,杭州新华书店开办“悦览树”书吧,成为杭城第一家24小时书店;6月14日,南京先锋书店将营业时间延长至午夜零点,成为南京首个开启夜读模式的书店;广州第一家“24小时不打烊”书店1200bookshop已经营业,广州购书中心的24小时书吧也将亮相。

        受电商猛烈冲击的实体书店另辟蹊径,进行24小时营业无疑是值得鼓励的创新之举,毕竟快递不可能24小时送货,且实体店拼价格必败,突出自己“方便快捷”、“立足社区”和“文化氛围”等优势正是找对了发展路径。不过,三联书店的24小时模式之所以成功,与其过往树立的品牌形象和所处地段有莫大关系,后来效法者能否同样获得成功,还需观察。

        根据三联韬奋书店的公开统计数据,开始24小时经营的两个半月内,该书店相比去年同期,营业额的增长达到了140%左右。而杭州的“悦览树”书屋虽在24小时经营之初曾创下10分钟卖出1000元书的战绩,但一个月后,负责人坦承:“书卖得并不是特别好。前半夜好于后半夜,后半夜的营业额还不够水电费支出。”

        不无残酷的事实摆在面前,尽管全国各地已有多家书店试行24小时不打烊,但结果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如意。据媒体报道,2012年香港铜锣湾诚品书店开业时,沿袭着诚品敦南店24小时营业的习惯,香港诚品曾经引得读者蜂拥而至,头20天有超过120万人次前往。但是,经过一段时间观察,香港诚品发现,通宵营业时,每到零时过半,港铁末班车会“带走”大批读者,至凌晨3时读者更是寥寥,喜爱夜读的港人不及台湾的一半。香港诚品决定,停止通宵营业,将营业时间延至午夜。

        万圣书园总经理刘苏里表示,现在下结论说24小时书店行还是不行“还是太早了”。上海大众书局总经理助理董谌谞也曾表示,现在“24小时书店”俨然成了一个流行标签,但流行显然没有那么好追。大众书局福州路24小时书店开业前曾做过细致的调研,这项调研涉及城市文化和阅读习惯,一般而言,越是位处南方的城市,市民越有过夜生活的习惯,这样的城市适合开24小时书店。

        4、海外并购加速,中国出版加入全球内容资源配置行列

        5月13日,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拟以8000万美元收购PublicationsInternational,Ltd.(后简称PIL)和JRSDistributionCO.及其某些关联方拥有的全部儿童图书业务资产,包括经营童书业务的相关关联方100%的股权和权益。8月27日,在第二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现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宣布成功收购澳大利亚视觉出版集团。中国出版业海外并购加速,意味着中国出版人加入了对全球内容资源和渠道资源进行整合配置的行列。

        澳大利亚视觉出版集团始建于1983年,总部位于墨尔本,主要着眼于世界范围内的建筑和室内设计领域,在国际建筑设计图书出版领域内久负盛名,其中“世界最佳100”系列图书的销量经久不衰。

        PIL注册地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出品过以米老鼠、托马斯火车等国内耳熟能详的动漫形象为主角的产品。凤凰传媒表示,PIL是世界领先的童书生产商,其产品并非传统的纸质出版,而是有声童书与益智早教结合的泛文化产品,对公司现有业务将形成有益的补充和延伸。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编辑刘广汉表示,目前是中国文化出版企业进行海外收购的最好时期。他分析道,在西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创业的一批出版人纷纷老去,力不从心。而因为法律与文化的原因,或者后人志不在此等因素,公司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而中国的经济实力与整体国力持续上升,加上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吸引力,使得国际卖方往往把中国文化出版企业作为首选的买家。“而对于一些中国出版企业,经过多年发展,有了海外并购来扩大自身实力的内在需求,这种收购就正当其时了。未来三到五年,这会是一个浪潮。”

        5、“剑网行动”出击网络侵权盗版,于出版业数字转型意义重大

        6月,国家版权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宣布联合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治理“剑网”行动。

        “剑网2014”专项行动是国家版权局等四部门开展的第十次打击网络侵权盗版的专项治理行动。与以往专项行动相比,此次专项行动将部分网站未经授权大量转载传统媒体作品,严重侵害权利人合法权益的侵权行为纳入重点任务之中,并通过规范网络转载行为,推动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建立合作机制,引导权利人采取多种渠道进行维权。

        “剑网2014”的四个重点任务——保护数字版权、规范网络转载、支持依法维权和严惩侵权盗版都对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很多出版社不愿意将新书、重点书的数字版同步推出,甚至在数字化的门槛前犹豫不决,原因之一就是对猖獗的网络盗版行为有所忌惮。“剑网”行动在2014年查处的“湖南曾某某等在淘宝涉嫌制售盗版图书案”和“重庆‘锐读书城’网涉嫌侵犯文字作品著作权案”等,都为盗版者、侵权者敲响了警钟。

        业内专家指出,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是出版业转型、融合的重要条件。出版社应该变被动维权为主动维权,积极举报、搜证,才能将侵权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6、版协民营工委成立,行业协会作用日益显现

        6月29日,中国出版协会民营工作委员会成立,为中国出版协会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中国出版业的创新、升级过程中,民营书业是发展的动力之一。据悉,新成立的版协民营工作委员会将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更好的反应行业诉求、听取吸纳民营书业的意见和建议,为行业服务。

        山东世纪天鸿书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志鸿当选中国版协民营工委第一届理事会主任。他表示,民营工委首先将要打造宣传沟通平台,提高民营工委的影响力,向会员、社会提供有效信息,宣传民营出版企业的成就。其次,民营工委将对出版政策提出意见与建议,为民营书企争取良好的发展环境。其三,民营工委将开展行业内的调查研究工作,提出课题,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调研,以发现影响行业发展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其四,民营工委将为会员单位提供研讨和交流平台,充分运用行业协会资源,组织民营书企参加国内外的展会和研讨会,促进民企之间建立密切的交流合作关系。另外,民营工委将积极帮助会员维护知识产权,推动行业自律,维护良好的出版环境。

        7、融合发展指导意见掀波澜

        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意见》一出就引发了出版界的高度关注。需要指出的是,融合发展并非是唱衰传统媒体,而是给传统媒体提供了更为宽广的发展平台。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快速崛起,打破了出版社在内的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必须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寻求升级之路。新媒体以其方便快捷、海量信息、受众门槛低等优势吸引了大众的青睐;但传统媒体的采编实力、长久以来构筑的品牌影响力不可替代,决定了媒体融合是必然趋势。

        8、甲午战争图书热,大国崛起需反思历史

        在甲午战争120周年之际,回望甲午、反思历史成为2014中国出版业的一大热点。截至九月,就有40多种以甲午为主题的图书问世。

        今年甲午战争题材图书整体质量颇高,再版书如《清日战争》、《甲午战争史》、《甲午战争新讲》等,对战争的全过程进行展示,对战争中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给予详述,并深刻剖析甲午战争对中日两国乃至对东亚历史进程的影响,反思历史教训。新作如《甲午海战》、《甲午战争十二讲》、《重读甲午》、《甲午两甲子》,亦各有特色。

        世纪出版集团先后推出了《甲午殇思》、《甲午一百二十年祭》、《甲午战争史》、《甲午镜鉴》、《在龙旗下——中日战争目击记》、《北洋水师》、《中日甲午战争中外珍稀史料丛刊》等一系列图书。

        中国航海图书出版社的《中日甲午战争图表集》以图表和专题图的形式对战争的态势情况、指挥序列、兵力数量、作战能力、装备性能、损失消耗统计等做了展示。

        中信出版社的《知日·甲午海战120周年》部分章节介绍了清朝军舰、陆军作战时的两大基本武器火炮和步枪,以及日本著名军舰“三景舰”和海战战术。

        遗物图集和史料汇编也是甲午题材图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照片和历史记载真实记录下了战争的残酷和惨烈。岭南美术出版社的《甲午海祭: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展览》是日本当时出版的记录战争场景的照片集;辽宁人民出版社的《中日甲午战争档案汇编》以大量原始档案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在辽宁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和战争期间清廷官员、军队、民众对战争的态度和认识。

        有专家指出,甲午题材出版虽热,但也有不少书缺乏对史实的基本尊重,一味煽情。中国出版业重“甲午”而轻“一战”,说明中国读者对世界的关注依然有限。

        9、作家工作室纷起,欲实现版权价值最大化

        2014年,出版业最流行的词汇之一就是“工作室”。如“莫言文学村”、“尹建莉工作室”、“王海鸰工作室”、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天天出版社的“曹文轩儿童文学艺术中心”、唐家三少的“唐studio”、明天出版社的“杨红樱工作室”、湘少社的“汤素兰工作室”、杭州市文联为余华和麦家提供的创作工作室等等……

        “工作室热潮”的出现必有原因,那么,成立工作室对于作家和出版社意义何在?盛大文学携手唐家三少成立的“唐studio”是首个网络作家工作室,目的在于全面拓展打通娱乐产业链,实现作品价值乃至于作家价值的最大化。盛大文学董事长兼CEO邱文友的表态清晰明确:“我们过去专注的是将网络文学主流化,网络作家主流化。而此次成立网络作家工作室,是基于网络作家逐渐主流化后的基础上,对平台与作家关系的一次重新定义。目标除了对每一部原创小说的多元化衍生版权做到深度挖掘,整合营销;同时也要把过往仅专注于对作品的规划的做法,拉高到对作家这个层面的全面规划,以达到真正意义下的版权价值最大化,以及作家品牌价值最大化。”

        可见,成立工作室的目的,是为了对衍生版权和作家价值进行长远运作和规划。不过,在竞争激烈的出版市场,为知名作家成立工作室的目的,自然还有挽留畅销书作者的因素在内。过去,出版社为了“留住作家的心”,有的让作家参股分红,有的安排作家出国旅游,而目前,成立工作室,为作家提供整体包装、营销、经纪服务,被认为是最贴心的挽留方式。出版人李德明指出,在西方国家,一些作者和出版社可以合作几十年,有可能作家一生所有的书都在一家出版社出版。而在中国,不少作家和出版社只是一个合同期的“蜜月期”,甚至合同还未到期,双方或已形同陌路,或吵得不可开交。西方作家之所以对出版社忠诚度很高,是因为出版方完全值得作者信赖,同时,作家着眼于长期收益,不被短期利益所惑。

        10、高考变革冲击教育出版,机遇风险并存

        2013年年末,《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后,新一轮高考改革思路浮出水面,此次改革将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高中不分文理科,高考语文、数学加大分值,外语等科目进行社会化等。高考改革引发的评价标准、选拔模式的变化必然会对义务教育评价体系和教育模式产生影响,引发教育出版界的强烈关注。作为一个对全学段教育都有深刻影响力的“指挥棒”型考试,高考改革对于正努力通过多元业务、多媒介资源实现升级发展的出版机构而言,或将意味更多。高考改革带来新一轮的政策风险,但对于富有创新和挑战精神的企业而言,也意味着更大的机遇和市场。

        从改革的内容来看,语文和英语调整成为各方关注焦点。调整方向是,英语退出统一高考,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高考语文命题将体现语文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发挥语文学习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2014年高考考纲英语科是自2007年国家实施新课标高考以来变化最大的一次。不过,有业内人士表示,考试权重对农村地区、欠发达地区的英语学习可能会产生部分影响,但是对于一线城市、相对发达地区而言,这种影响比较小,而一年多考也延长了此类产品的销售使用周期,所以短期看英语类产品的市场需求,总体而言不会受到太大冲击。

        语文在高考分数中权重增加,对出版界而言是一针“兴奋剂”。如外研社教辅分社就成立了第四策划室,专门做语文教辅。此外,不少出版企业正在跟教研室等相关机构紧密接洽,以求在语文学科上有所突进。不过,业者不应因为语文考试分值的提高简单进行“应景”出版,高考改革的新走向对于语文传统“同步”产品的需求会有压缩变化,而适用于新课程学习要求的配合读物,包括“第二课堂”、体现学科本质的阅读读物将会明显上升。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将与语文学科考试导向发生化学反应,将催生大批新选题。

        高考改革,考辅市场是第一反应区。业内人士认为,教辅出版有三个大趋势,一是地方定制成常态,尤其是在“走班制”被提上议事日程的如今,出版商必须学会量体裁衣。第二个趋势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类专有产品升温,需求量会大幅增加。第三个趋势是总复习类综合电子工具书有望迎来发展机遇,但这类产品的产品形态、市场推广模式、赢利平台搭建等问题尚在探索中。

        江苏教育出版社社长顾华明曾表示,高考招生改革的大方向是强化学校的自主招生,并且高考由考试的专门机构来组织实施,政府进行监管,社会进行监督。此项政策的出台将对现在的教学模式产生重大的影响。如何有效地聚集资源,贴近一线教学,对出版机构是一个全方位的挑战。对于教辅出版业者来讲,此次高考改革是“中长期挑战”,对于出版导向和策划思想会有较大影响,未来开发理念将从功能型、应试型、配套型转向素质型、基础型、独立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