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来临中的思想

    文晗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12月17日   11 版)

        阿甘本的政治哲学,很大一部分体现在他重述了本雅明和施米特就“例外状态”理论所展开的隐秘争论。同时也体现在他对生命政治理论的阐发。而这些理论,都可以在《潜能》一书中找到它最初的源头。

        在我们这个喧哗骚动的时代,市面上浮泛着许多痴人说梦似的政治哲学主张。理解它们的表面论述并不难,站队式的批评也非常容易。但要深入到论述的脉络与机理之中钩沉辩难,却是很多怀有立法心态的哲学研究者不屑为之的。政治研究的领域本就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意见市场,血气翻滚之间,人人都可以就家国大事发表意见。然而,哲学的工作历来就是追问真理。在哲学史的开端,这条真理之路就与意见之路区分了开来。如果说阿甘本的政治哲学中包含的不仅仅是意见的话,那么,我们就需要将其从意见的市场撤下,重新从根基处去考察他的哲学洞见。《潜能》一书的中译出版,恰好为我们探讨其哲学思想提供了门径。阿甘本的政治哲学,很大一部分体现在他重述了本雅明和施米特就“例外状态”理论所展开的隐秘争论。同时也体现在他对生命政治理论的阐发。而这些理论,都可以在《潜能》一书中找到它最初的源头。

        潜能是哲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在西方哲学的开端即被思考。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第九卷曾专门就此展开了研究。对亚里士多德而言,事物生成变化的过程就是事物从潜能逐步实现的过程。比如就大理石和石雕而言,大理石是潜在的石雕,而一旦大理石被赋予某种形式,就成为了现实的石雕。就此而言,潜能和实现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一般是成对的概念,没有孤立的潜能和实现,潜能必然是相对于某种实现的潜能,而实现也必然是相对于某种潜能的实现。

        阿甘本对潜能的理解则颠覆了这种看法,阿甘本认为,“潜能(dynamis)乃是非潜能(adynam⁃ia)”。这其中最重要的转折就在于,实现(energia)的地位变得可有可无。

        这种对潜能的理解,显然完全不同于古希腊的理解。阿甘本说,“如果不是的潜能源始地属于所有潜能的话,那么,就只有在实现的时刻,不简单地消除它专有的不的潜能,也不在与现实的关系中悬置这一潜能,而是使之完整地如是存在,并因此而不—不实现的潜能,才是真正的潜能。”这段佶屈聱牙的话语是理解阿甘本的潜能概念的关键。其关键性在于,事物的潜能得以实现的时刻并不消除不实现的潜能,而是将不实现的潜能保持在悬而未决之中。

        令阿甘本爆得大名的生命政治理论,也就蕴含在这种对潜能的讨论中。在《人的工作》一文中,阿甘本从亚里士多德关于ergon(工作、活动)的讨论出发,比较了亚里士多德与但丁对人的特定工作的不同理解。希腊语中的ergon,由于其与energeia(实现)的密切联系,在亚里士多德的解释中,一开始就与活动的实现相关。工作所定义的乃是人的特定活动,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这种人所特有的活动乃是人的理性的沉思。因此,亚里士多德将人的工作描述为理性的潜能的现实化。然而,由于受到基督教对天使和野兽思考的影响,但丁在重新思考人的活动时,不再将人的理性看做人的特定的活动,因为理性被天使所分享,相反,人的潜能或者说可能性成为人的特别之所在。而这种特定活动的特殊之处则在于,人可以不活动,也即人处于不实现其潜能的状态,这也就是安息日的含义。阿甘本接续了但丁对人的活动的思考,不再从人的活动的实现来思考政治,而是将人群作为政治的主体,思考为无活动和潜能的形象。

        按照传统哲学,实现乃是必然,潜能乃是偶然。阿甘本对偶然的理解,则遵从了司各特,“所谓偶然,我的意思不是某种非必然或非永恒的东西,而是这样的东西:它的反面在它发生的那个时刻也可能发生。”联系到之前对于潜能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只有作为非潜能的潜能才是必然的,也是整全的,而潜能之中实现的可能性和不实现的可能性都是偶然的,都是可能发生的。

        亚里士多德说,城邦之外,非神即兽。这毋宁是对一个希腊式例外状态的最好描述。而在一个神和兽也分享理性的现代普世帝国,城邦的界限正在逐渐消弭。例外成为常规,卡夫卡那个没有进入法律之门的乡下人,永远处在赤裸生命的潜能中。法律之门内的规范一直没有到来,却又作为只为他打开的大门而保持在微弱的期盼

        中。法律之门以外的生存,作为一种实质上的例外永远持续着,反倒变成了一种名义上的规范以外无名的规范。“乡下人”,这个无可标记,无法划分,无以名状的生活在大地之上的乡下人,在法律之门上那个背对着法的殿堂的新天使的注目下,成为了埋葬弥赛亚之光的一堆废墟,而废墟,正是纯粹的质料(hyle),质料,在那伟大哲学的开端,又叫做潜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