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

    善彩馀韵

    梅姝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12月10日   12 版)
    《孤山湖边的母子仨》(油画) 50年代

        20世纪上半叶,一批远赴重洋学习西洋艺术的有志青年,他们学成归国之后为中国近现代艺术的发展和推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胡善馀先生即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在胡善馀先生诞辰106周年之际,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共同主办“善彩馀韵——胡善馀艺术展”,首次从创作与教学角度全面梳理胡善馀先生的艺术人生。展览呈现了胡善馀先生60余年探索油画民族化之路中淬炼的色彩,以及在美术教育理念与实践中,为中国近现代美术事业作出的贡献。

        1909年,胡善馀出生于广东开平一个华侨家庭,从小就对绘画产生兴趣,在族人的资助下,18岁的胡善馀追随留日学画归来的堂兄胡根天进入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学习,后转至“赤社美术研究会”跟随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冯钢百学习素描。次年考入国立杭州艺专绘画系,成为该校绘画系的首届学生,师从林风眠、蔡威廉两位教授。在林风眠先生的影响下,1932年,胡善馀考入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师从法国著名写实派画家西蒙教授,当时与他同一画室学习的还有秦宣夫、庄子曼,李瑞年等。1934年,胡善馀作品《自画像》、《静物》入选法国春季沙龙,这对胡善馀起到了非常大的鼓舞作用。1935年胡善馀回国,先后任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国立杭州艺专、浙江美术学院等高校教授。

        本次展览展出胡善馀先生的200多件作品及部分文献实物。展览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山河映照——胡善馀的写生足迹”,这部分以胡善馀历年在全国各地的写生作品为主,其中包含“建设新象”专题,汇集了画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深入建设工地、阡陌田头,渔港码头,创作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题材作品。第二部分为“湖上念忆——胡善馀的笔下江南”,这部分展出胡善馀客居杭州后,以西湖为中心的江南写生题材作品,其中包含专题“慈父情怀——胡善馀笔下的家人与家园”,胡善馀将内心真情与油画艺术交织一起表现出对家人与家园的慈爱。第三部分“神与物游——胡善馀的静物、人物写生”,这一部分汇聚了胡善馀历年来静物、人物写生作品,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胡善馀笔下的桃子,那毛绒绒的质感,仿佛伸手可及。这部分将历年的肖像组合起来成为“人间世相”专题,各个时期各种身份的肖像作品不仅描绘了不同时空背景下各色人物的音容笑貌,更是20世纪时代转折进程中人间世相的组合。本次展览三个部分中的三个专题从国家、社会、家庭三个视角关注了胡善馀的创作主题,是将胡善馀的创作置于20世纪历史大背景下进行观照的成果。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在策划过程中邀请了胡善馀之女胡漪涟及部分好友撰写了多幅作品创作过程的回忆文章,可以让观众在欣赏绘画的同时,了解画家创作背后的故事。

        胡善馀一生淡泊名利,专心于绘画和教学,在时代转换的历史背景中,无论身处逆境与顺境,他都与人为善,体现出一个艺术家对于艺术和生活表里如一的人格魅力。绘画上,胡善馀潜心研究西欧绘画艺术的优良传统,其油画创作多取法印象派,并融入中国画及中国民间艺术的意趣,着意于对中国美术的表现探索和继承。教学上,他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凡是受他教诲的后学,都深受其惠。他以近半个多世纪的美术教育生涯,桃李满天下。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