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舒晋瑜)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十年回顾研讨会近日在京举力。诗人林莽以“首都师范大学诗歌力量的一次集中展示”评价十年回顾,他认为,江非、路也、李小洛、李轻松、邰筐、阿毛、王夫刚、徐俊国、宋晓杰、杨方十位作家先后驻校,并已成为中国诗坛的中坚力量。
首师大驻校诗人制度的建立,打破了由作家协会进行封闭式培养的传统思路,调动了教育部门的资源,把教育与诗歌、校园与诗人联系起来,突破了诗人封闭自足的私人空间,让诗人与诗歌进入社会的公共空间,既为莘莘学子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又为青年诗人的成长提供了一片活土。
首师大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思敬说,从驻校诗人来说,通过驻校生活,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自信,驻校成为他们诗歌创作道路上的加油站;对首师大的学生来说,驻校诗人的到来,丰富了他们的文学生活,加深了对诗歌、对诗人的理解,从根本上改变了首师大学生的诗歌生活。
驻校诗人王夫刚发现驻校诗人机制在中国的生存现状有两个现象值得注意。
首先,已经推行驻校诗人制度的4所高校均地处北京,其中首师大扮演了不可替代的启蒙者角色,是驻校诗人机制在中国的发轫之地。第二,人大、北大和北师大的驻校诗人皆已名满江湖,可概括为专家主导下的海选模式,做的是锦上添花的欢喜事业;而首师大的驻校诗人具有显而易见的青春优势,侧重于雪中送炭的务实效用。两种不尽相同的诗歌担当各取所需,相互辉映,构成了驻校诗人机制在中国的最初谋篇布局和当下生态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