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购买力平价”的测算,2014年9月29日,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如果我们简略回顾一下中国经济在过去十年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用“炫目”一词形容并不为过:2003年中国GDP排位世界第七,随后逐级而上,2004年超过意大利,2005年超过英国,2006年超过法国,2007年超过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上升到世界第二。同期,中国GDP占全球总量的比重,也从不到4%上升到10%强。美国自1872年以来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地位,终于在142年后被中国取代(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认为,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一的宝座直到1890年才被美国抢去)。
如果要对中国经济发展之所以能取得今日辉煌成就追本溯源,我们就不能不以历史的眼光,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脉络做一梳理,而新近出版的6卷本《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10)》则无疑提供了一个视角宏大且细致入微的范本。之所以称其为“视角宏大”,是因为该书从1949年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的构建开始,直至2010年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展现了60余年间中国经济发展、挫折、停滞甚至濒临崩溃却又重获新生和崛起的全过程;之所以称其为“细致入微”,是因为该书以皇皇400余万字、25个专题,对新中国的农业、制造业、能源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商业、外贸业、运输业、信息业、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期货业、会展旅游业、科技业、教育业、体育业、广播影视业、新闻出版业,以及财政、会计、审计、统计、社会保障、经济法律等做了详细的阐述,涉及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特点、成就以及经验和教训。
从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提出的“广大的上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所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即使革命在全国胜利后,在一个长时期内,还是必须允许它们存在;并且按照国民经济的分工,还需要它们中一切有益于国民经济的部分有一个发展;它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还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开始,1949年的中国经济以“新民主主义”的姿态扬帆起航,历经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与经济发展的受挫,“文化大革命”导致的国民经济严重挫折,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的国民经济的伟大转折,并延续至21世纪国民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10)》以清晰的轮廓勾勒出新中国经济跌宕起伏的60年,并在各个行业专题史中加以细化,从而构成目前国内最为全面、完整与翔实地展现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实录。从这个意义上说,该书亦很好地诠释了克罗齐的那句名言——“一切历史,皆是当代史!”作为发展中的中国经济,当下以“混合经济”为特征的国企改革,也成为这句话的又一个深刻的注释——似乎又让我们将历史的卷册,翻至了建国初期的那一刻。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10)》的“实录”价值,还体现在“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这一层面上,即政策制定者可以从“实录”中汲取国家治理的灵感和依据,从而推演出当下政策的可行性。
作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以及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和教育部高校主题出版项目,《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10)》一书由丛树海教授和郭庠林教授担任编委会主任,汇集众多专家学者和学术骨干参与编撰。该书既有翔实的史料、数据和文献记载,又有深入的分析和综合研究;既有历史发展脉络的描述,又有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全书以原创性为宗旨、以行业为体例、以发展为线索的编写特色,对进一步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性、整体性和延续性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其颇具影响力的《中国经济的长远表现》一书中,认为中国经济的崛起,只不过是一个经济超级大国的回归。在这本书中,麦迪森勾勒了2000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线索,例如,公元元年中国占世界GDP总量的26.2%,1600年占29.2%。在其代表作《世界经济千年史》中,麦迪森指出,中国在“1820年时占全球总量的33%(英国为5.2%),直到1900年仍高达11%”。毫无疑问,《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10)》更是直接见证了中国经济在历经磨难之后的一次伟大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