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12月03日 星期三

    文学皖军扛旗 中国大自然文学与世界同步

    大自然文学国际研讨会述评

    韩进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12月03日   08 版)
    中国大自然文学代表作家 刘先平

        10月18日至19日,大自然文学国际研讨会在安徽召开。研讨会由中国出版集团、人民文学出版社、安徽大学、安徽省文联联合主办。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中宣部原副部长、中国作协原党组书记、著名评论家翟泰丰作《刘先平大自然文学创作成就与文学形态的探索、创新》主题演讲,并召集“如何将大自然文学品牌做大做深做强”专家座谈会。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曹征海参加研讨会并致词。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高洪波发来贺信。著名作家刘先平、薛贤荣、王蜀,评论家唐先田、赵凯、韩进、谭旭东、雷鸣、吴尚华、梅杰、出版人王亚非、李岩、刘国辉、叶显林、刘春霞、王舜平,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瑞典的大自然文学研究者以及《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华读书报》《安徽日报》等媒体代表70余人参加会议。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习近平总书记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之后,举办大自然文学国际研讨会,意义非常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文艺工作不是普通工作,而是铸造灵魂、培育精神的思想工程。唯有志存高远的定力,学养深厚的底蕴,执着攀登的毅力,为民立言的正气,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脚踩坚实大地,放飞理想翅膀,才能把人民的伟大实践和时代的深刻变迁融于创作之中,拿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优秀作品。”安徽作家刘先平正是这样一位杰出作家。

        翟泰丰认为,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经过30多年的考验,无论是在“以人民为中心”,或是“文艺在引领一个时代的风貌、成为时代精神的先觉者、倡导者”,还是在打造精品方面,都符合总书记的要求。生态文明是一切文明的基础,党和国家已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总体建设“五位一体”,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人类共同的永恒主题。旨在呼唤人与自然和谐的大自然文学作品,对提高全民生态道德、建设生态文明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大自然文学作品又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丰富资源,是我国当前极其缺少的生态文化。

        人民文学出版社党委书记、天天出版社社长刘国辉说,这次研讨会有三个目的,一是探讨中国大自然文学的本源、发展、现状以及未来;二是观照当下大自然文学创作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究中外大自然文学交流交融发展;三是研讨作家刘先平大自然文学创作的时代特征、中国风格和国际意义以及刘先平大自然文学的品牌建设。

        刘先平:大自然文学的一面旗帜

        刘先平是位生就的大自然探险家,他将人生价值追求与审美追求高度融合,从1974年开始在大自然探险至今40个年头,曾六上青藏高原,两次从南北两线走进帕米尔高原,多年穿行于横断山脉,两赴西沙群岛……从事大自然文学创作30多年。这种将探险生活与文学创作血肉相连的历程,是独特而又罕见的。刘先平书写人与自然的故事,歌颂人与自然和谐,共创作长篇小说《云海探奇》《呦呦鹿鸣》等大自然文学作品300多万字,《走进帕米尔高原》《美丽的西沙群岛》和大自然探险奇遇《爱在山野》《追踪雪豹》等作品先后9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长篇小说《大熊猫传奇》等9部作品译成英文版。因为大自然文学的突出成就,刘先平先后获得国际安徒生文学奖、林格伦文学奖提名,成为有国际影响的中国大自然文学作家。

        翟泰丰高度评价“刘先平是一位生就与大自然深厚结缘的大自然文学家”,“是我国大自然文学的开拓者,是我国大自然文学界的一面旗帜”。翟泰丰认为:“国际上大自然文学作家,潇洒挥笔,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俄罗斯、英国、法国、美国的许多大自然文学作品,在中国享有众多读者。刘先平具有中国特色的大自然文学,在世界大自然文学中独树一帜,多种作品被译为外国文字。他创造性地开创了大自然文学的一种新形态,一种新文体,先人一步开创了新的审美天地。”

        高洪波认为:“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自然文学发端于安徽,开拓者是著名作家刘先平,他是一位以崇尚自然、关注自然、描写自然,进而提出大自然文学的比较独特的作家,是一位用脚来行走、用头脑来写作、用心灵来感受自然的独特作家,是一位有着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家。”北方工业大学教授、谭旭东博士认为:“‘大自然文学’是刘先平提出来的概念,刘先平也是我国最早的大自然文学创作者。中国大自然文学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家,如胡冬林、牧铃、黑鹤等,以及丰富多彩的作品,已成为一面美学旗帜。”

        安徽省社科院原副院长、评论家唐先田认为,“大自然文学的出现,是文学的一种自觉,是当代文艺家对人类自身生存危机认识和反思的结果,对人类终极关怀的结果”,认为“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是文学自觉的体现”——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是建立在生态道德基础之上的,这是文学理念的自觉;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以目击性、纪实性和现场性为标志,这是文学创作方法的自觉;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是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美好未来的文学,这是文学价值的自觉。

        评论家韩进认为,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大自然文学发端于安徽不是偶然的。首先是因为安徽具有深厚的自然文化底蕴和文学传统,老子的“道法自然”和庄子的“天人合一”就源于安徽的涡阳和蒙城,建安文学、桐城文派、新安画派、徽州文化、两淮(淮河)文明,至今流淌在安徽文化的血脉里;再者,安徽地处中国东部、华东腹地,江淮之间,鱼米之乡,有驰名中外的黄山、九华山、天柱山、齐云山、大别山、巢湖、太平湖等美妙山水,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有6个,安徽作家对大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亲近感,大自然为安徽作家的文学提供了创作灵感和得天独厚的资源。刘先平自幼在巢湖边长大,上个世纪70年代参加野生动物科学考察队或在大自然保护区考察,就开始于皖南的黄山和皖西的大别山,而且40年来一直是刘先平的生活创作基地,每年至少要在那里生活考察两三次,他的4部大自然探险长篇中的3部就是以安徽黄山、太平湖等自然生态为背景创作的。正如瑞典原驻华参赞伊爱娃所说:黄山太美了,看了黄山,我才明白了大自然文学为什么繁荣在安徽,我才读懂中国的山水画。再者,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创作一直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被作为安徽省优势文学门类和文化品牌加以重点扶持,早在2010年就批准建立并授牌“刘先平大自然文学工作室”,这一建设文化强省的高瞻远瞩的卓见曾在全国产生极大的影响。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曹征海曾率队到“刘先平大自然文学工作室”调研,为繁荣大自然文学和做大做强品牌出谋划策,搭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平台,帮助解决问题,使大自然文学走向新的台阶,以此作为振兴文坛皖军的突破口,推动安徽生态强省、文化强省建设。

        为大自然文学定义

        什么是大自然文学?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吴雪认为:“大自然文学是关注自然、关注人与自然、关注人类未来的文学,它以生态文明为文化底色,以生态伦理为价值标杆,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文学主题,开创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新领域、新格局、新潮流。安徽作家刘先平是中国大自然文学的倡导者、组织者、代表者。”

        安徽师范大学副教授、评论家吴尚华认为:“大自然文学是在20世纪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背景下崛起的、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主要书写内容、以生态哲学作为思想基础、以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诗意家园为最高的审美理想境界、具有鲜明的生态伦理意识的一种文学思潮和文学现象,具有强烈的现实批评精神和文化反思意识。”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大自然文学最核心的主题,也是大自然文学的美学理想”。他以安徽作家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为例,探讨大自然文学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想具有两个方面的建构价值:在人与自然的道德对话中确立生态理想;在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中建构生态人格。

        安徽大学教授、评论家赵凯认为:“现代意义上的大自然文学,应该具有这样两个基本的学理前提。第一,它是对现代注意文明造成人类生态危机的深刻反省与理性批判;第二,它应该是当代艺术审美的自然生成,即大自然具有艺术审美本体的价值与意义,既是对象又是目的。”“刘先平的文学创作是中国当代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大自然文学。他的作品是以大自然为原创母题的,关注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同时他的作品站在大自然的立场上,审视人自身存在的问题。”

        英国《汉语世界》杂志社编辑卡洛斯·欧德利(CarlosOttery)认为,大自然文学顾名思义是书写自然的文学,但“自然”本身包含多种定义,应该怎样定义大自然文学中的“自然”,或者说,自然的什么特质使得我们非写自然不可呢?更简单地说,应该怎样描述自然?应该描述自然的哪一部分?他认为,当我们决定描述自然时,需要记住以下两件事:“第一,了解自然是一个广义的博大的概念,而不要试图去限制它。第二,当我们想起自然时,小心别拉远我们和自然的距离,分离我们的联系。或许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一团解不开的结,而是人即自然,至少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如果我们能够理解这样的关系,我们关于自然的作品将更加有力。”他希望能通过《汉语世界》向英国读者译介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作品。

        韩进认为,自然是文学创作三大母题之一,而且与儿童文学、生态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大自然文学不是儿童文学,也不是生态文学,是一种新的文学形态”。所谓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大自然文学,是指以刘先平大自然文学作品为典范、以大自然为母题的所有类型的文学作品总称。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大自然题材,以整个大自然为审美对象,颠覆了以往“文学即人学”的文学传统;二是生态道德主题,以描写大自然生态为重要内容,突出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三是综合性文学新品,形成融纪实性、知识性、故事性、文学性于一体的独特的“大自然文学体”,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影视、童话、故事等所有文体样式;四是先以青少读者优先,继之面向大众读者,普及科学的自然观、发展观;五是现实主义创作风格,是作家用脚丈量大地的文学,用心感悟自然的文学,行与思相融合的文学。上述五个方面也便是刘先平大自然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及其对当代文学创作的意义。

        大自然文学的当代意义

        研讨会期间,中外专家学者不约而同地将大自然文学的当代意义与全球生态危机及重构人类生态文明联系起来,赋予大自然文学行为反思、生态批评、思想启蒙、道德建设、自我拯救的诸多审美价值。

        刘先平说,“我在大自然中跋涉了40年,写了几十部作品,其实只是在做一件事:呼唤生态道德——在面临生态危机的世界,展现大自然和生命的壮美。因为只有生态道德才是维系人与自然血脉相连的纽带。”

        翟泰丰认为,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从哲学视觉提出了回归本源——老子的“道法自然”、庄子的“天人合一”这样一个深刻而又崭新的审美新课题,带领读者走进了“人类属于大自然”新的更高境界,“它与当今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同歌同曲,急切地向社会呼唤生态道德”,因为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道德,将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大数据智能化时代重要的观念形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观念基础。“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走进了社会文明,走进了工业文明新的历史时期,具有人本与大自然和谐一体的中国特色,这也正是刘先平大自然文学的历史地位和审美价值。”

        赵凯认为,“大自然文学关注的是人与自然的整体关系,它以一种世界观的姿态重新审视当代人类的生存理念与行为准则”。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生态危机与当代世界愈演愈烈的生态灾难,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人类文明的危机,是人类自身自由和谐发展的障碍。因此生态整体主义世界观既包括了对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权利的充分关注,又把这种关注扩大和延伸到生命环链中的其他物种,从而形成整体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与有序平衡。“在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创作中,读者就深刻感受到作家对大自然物种生命的关爱与悲悯情怀,感受到作家敌对那些破坏生态平衡、践踏野生物种生命权利行为的否定与批判热情,感受到作家对人与自然共存共荣关系与‘天人合一’境界构建的期待与呼唤。”

        美国大自然文学作家、理论家、俄亥俄州联合大学文学和环境研究所教授、文学和环境研究联盟主席约翰·塔尔梅奇(JohnTallmadge)博士更是感慨第一次知道中国有如此深刻的大自然文学,与美国的自然文学比较更显出中国的特色,表示在今后的研究中将其列入文学和环境研究的重点课题,关注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创作和中国的大自然文学发展。塔尔梅奇同时带来了美国大自然文学界对大自然文学发展的认识,认为美国大自然文学复兴于20世纪60年代,与生态批评同步,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生态与经济的全球化,学者和教育家们才开始意识到大自然文学的重要性”。1992年,文学与环境研究学会成立,从当初只有300会员的美国组织发展成为今天遍及全球30多个国家的重要国际组织,包括中国。“鉴于当今中国快速的发展步伐,以及随之而来的环境压力,毫无疑问,当下生态批评与大自然文学也迎来了新生”。塔尔梅奇强调,“就像中国的大自然文学作家一样,美国的大自然文学作家发现,回归根本——人是自然一部分而非凌驾于其上,才是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康庄大道”。

        瑞典伯尼尔出版集团编辑马丁·哈瑞斯(MartinHarris)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年轻读者的意义和对于所有瑞典人的意义都同样重要,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是自由和谐的,我们与自然息息相关,并为之骄傲。我们渴望将这种关系延续传承给我们的后代,所以在我们的儿童文学和艺术作品中自然的身影随处可见”。哈瑞斯希望在瑞典出版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作品,并邀请作家刘先平、评论家赵凯以及大自然文学研究所去瑞典交流访问。

        美国野外摄影师、泰国国立法政大学讲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教科文组织顾问迈克·米哈莱茨(MikeMichalec)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体验自然,进行户外活动的渴望也在逐渐增加,大自然文学在这方面必将持续发挥关键作用,因为大自然文学呈现的特殊形态,可以是图文并茂、非常好看的、彩色斑斓的摄影文学。“关于自然的摄影作品影响了人们对自然的看法及人类的作用和地位”,摄影、图画、插图和文字的协同关系,让大自然文学特别能帮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调动直觉、感觉、味觉和记忆,在文本背后体验有形、有色、有声的自然世界,“这将大大提升自然文学作品的目的和意义,使之胜过利润与销售数字的刺激,激发人们对环境文学和环境管控的责任心,并鼓励他们做出实际的行动”。大自然文学大量使用摄影作品的特性,完全可以通过相应的科学技术,附加视频、图片、网页链接,共享注释和其他媒体功能,以及网络聊天、在线论坛、多媒体互换等交流方式,来提高读者阅读大自然文学的体验。刘先平大自然文学中探险纪实文学正是采用了大量摄影图片和插图,成为别具一格的“大自然文学体”,这一点是与大自然文学的当下视听潮流相一致的。

        俄罗斯著名大自然文学作家、评论家亚历山大·格里戈里(AlexanderGrigorenko)通过分析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俄罗斯乡村小说的诞生与消亡”这一文学现象,指出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样,俄罗斯在由农业大国向城市化国家转型这一不可逆转的进程中,饱受对传统习惯的破坏和人性的异化,对与错、善与恶、真与假这些传统的观念需要重新诠释,乡村小说将这种感受以语言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富有生命的、灵感的乡土面前,人类为自身所犯的错误而招致的痛苦感受以及无力改变命运的悲剧结局而重新反思:“乡土不是名义上的土地,而是人的神秘家园”;“乡村小说本身就是一个空间,其中包含了国家和人民现状的启示录”。

        合肥师范学院副教授祖琴通过对中美大自然文学发生发展的比较研究,认为“刘先平大自然文学与美国大自然文学一样,也是‘集个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的观察于一身’,颠覆了‘文学即人学’的传统文学观,把自然作为文学王国的主角,森林、沙漠、高山、河流都被作家充满深情的笔墨惟妙惟肖地表现着变幻莫测的春夏秋冬、无常的喜怒哀乐、残酷的生老病死”。但刘先平在作品中体现的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想追求更执着、呼唤生态道德的情感更强烈,具有鲜明的中国色调、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世界大自然文学中独树一帜。

        打造中国的大自然文学国际品牌

        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对“中国当代大自然文学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故事的文学流派”和“刘先平是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大自然文学的倡导者、践行者与代表性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中外专家都表达了开展大自然文学创作和研究深度交流合作的共同愿望。

        刘国辉认为,“自然文学从古至今都是人类的共同语言,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语’”。借重此次大自然文学国际研讨会,“全方位地将刘先平大自然文学打造成真正拥有国际声誉和大众影响力的中国大自然文学作家品牌和中国大自然文学品牌,引导和推动中国大自然文学的创作、出版、研究、发展,进一步提升中国大自然文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评论家梅杰认为,大自然文学是最容易走出国界的文学作品,刘先平的大自然文学以其人类共同主题、中国特色、自然审美、图文阅读的特点,成为最具世界性的中国文学,有计划地输出刘先平大自然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外宣意义”。

        翟泰丰认为,刘先平大自然文学是安徽的财富、品牌、文化的积累,应从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来推进,作为一项文化积累工程来落实,防止急功近利,因为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的永恒主题。要认真地挖掘刘先平大自然文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术底蕴、道德底蕴、哲学底蕴,寻找“天人合一”的中华文化之根脉,探寻刘先平大自然文学独树一帜的中国特色的文化灵魂;要做好顶层设计,从创作、研究、出版、推广四个方面将大自然文学品牌做大做深做强;要理顺关系,全力保障刘先平的创作时间,以期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要组织培育一支不断壮大的创作队伍,持续性地向社会贡献大自然文学作品;要设立“大自然文学发展基金”,扶持大自然文学发展;要切实加强大自然文学的评论研究工作,将其纳入社科规划重大项目,早出成果,出高水平成果;要加快大自然文学的学科建设,加强大自然文学研究成果的学术推广;要采用全版权的立体运营方式,争取形成系列品牌产品,提升大自然文学的国际影响力;要充分发挥全媒体的力量,真正打造一个从全国走向世界的文学品牌。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汪家驷表示,安徽将从文化安徽、生态安徽、重振文坛皖军的战略高度,把创作、研究、推广、繁荣大自然文学作为一项长期的文化事业来做,重点打造国家级、世界级的一流精品,为刘先平在大自然文学的创作上再干十年保驾护航。希望“刘先平大自然文学工作室”、安徽大学大自然文学研究所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共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大自然文学的文化品牌,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