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11月19日 星期三

    热读

    浩瀚丝绸路,重塑世界观

    王美诗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11月19日   10 版)
    《丝绸之路》,刘迎胜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8月第一版,78.00元

        《丝绸之路》是南京大学刘迎胜教授历经二十余年时间系统研究和实地考察丝绸之路之后的一重量级学术成果。全书分为“草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个部分;以时间顺序为经线,以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文明交流为纬线,系统呈现了两条丝绸之路的产生、发展的全过程,展现了波澜壮阔的东西方文明交流、碰撞、融合的历史。其史料之丰富、视野之广博、叙事之宏大,令人观之如临大海,如望苍穹,如越时空——不得不发“不读此书,何以有世界观”的感慨!

        该书肇始于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丝绸之路——交流之路综合研究”项目。项目开展过程中,作者得与世界各国学者、不同学科专家充分交流,更在实地考察时积累了可贵的感性认识与直观感受。要知道,项目提供了优厚的研究条件:既有丰富的中外文献(包括汉文典籍、希腊、拉丁文、波斯文、阿拉伯文等史料),又有总共长达约10个月的实地考察(包括对海上丝绸之路为期约7个月的考察和陆地丝绸之路为期约3个月的考察,几乎是对丝绸之路全线的走访)。同时,项目集纳了几十个国家的历史学家、艺术学家、宗教学家、农业学家、地理学家、钱币学家、民族学家、语言学家、人类学家等各领域顶级学者促膝探讨、互通有无,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汇聚了多方智慧。有此经历,让作者在写作《丝绸之路》时站在了一个制高点上。

        刘迎胜教授在史学领域本就是造诣精深的大家,一旦掌握并准确把握了横跨多学科的研究资料,再采用俯瞰式的历史眼光,经过一番充分地互参对比,自然可以提出很多独到的学术观点。比如,他在书中否定了司马迁提出的匈奴是夏后氏苗裔的主张,证据来源正是新掌握的语言学资料——匈奴操突厥语,而夏后氏是操汉藏语的民族。又比如,对于大月氏的来源,他通过体质人类学考古发现对于遗骸的研究,推理出大月氏不是原始印欧人的一支,应是由我国向西迁的民族,这与西方语言学家提出的月氏自西向东迁来的观点完全相反。

        全书的一大特点是学术性与通俗性并重。对游牧民族和海上商旅的历史史诗般的宏大叙事,以及对重要历史人物事迹的生动描写,使得这本书不仅提供给我们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同时也成为了解欧亚大陆历史和航海历史的入门宝典。书中描述了欧亚历史中各民族之间以经济为原动力引发的多次战争,以及在战争后达到新的平衡的整个过程,堪称一部“欧亚大陆的战争与和平史”。书中还展示了欧亚古代人民以丝绸之路相关的贸易交流为驱动,为了生计不辞艰辛打通海陆交通开展贸易交往的情形,包括如何运输、如何用钱、如何建立新的生产基地、如何开发市场等,堪称一部“生动有趣的外贸生意经”。各个遥远的民族在丝路交往中发生了怎样显著的关联,创造了何其精湛的科技,多么灿烂的文化?书中的呈现,又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基本需要所激发出的人类智慧之光,看到了细微之处影响人类发展全局的真实历史,堪称一部“反思人类自我的成长手册”。

        纵观全书,用一句时髦的话说,里面是“满满的‘正能量’”。书中有呼唤和平的“正能量”。民族间的冲突与碰撞带给欧亚人民无尽的伤痛,而和平发展时期,互敬互爱的各民族又创造出灿烂的文明。这样的对比,提醒我们以史为鉴,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追求和平,发展友谊。这也是当下人类的共同期望。书中有人文关怀的“正能量”。对于女性在丝绸之路中的历史命运,作者予以了特别关注。他让我们知道以王昭君、蔡文姬等为代表的汉朝女性为和平做出了多少个人牺牲,让我们知道那么多至今读来仍然让人感到壮怀激烈、悲恸难抑的文艺作品何以流传至今。书中还有尊重少数族群的“正能量”。远走他乡弘扬佛法的僧人,不断融入大中华民族的少数民族群体以及商人、水手等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少数族群,都曾对人类文化做出巨大贡献,作者在书中为他们谱写了曲颂歌。作者甚至将陆地丝绸之路直接命名为“草原丝绸之路”(这里的“陆地”本来不止包括“草原”),这相当于对游牧民族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进行了隆重的肯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