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11月19日 星期三

    北京大学成立礼学研究中心

    “经学研究与礼学问题”座谈会在京举办

    褚叶儿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11月19日   02 版)

        本报讯 11月8日,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宣布成立。同日,“经学研究与礼学问题”座谈会在北京大学举办,20余位学者围绕礼学研究的文献基础、学科定位、基本问题等进行了研讨。

        近年来,随着国学和传统文化愈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作为传统学问中心线索的经学特别是礼学的研究也日益兴盛。为了推动更加严谨的经学和礼学研究,北京大学哲学系吴飞教授、中文系吴国武教授、历史学系桥本秀美教授发起成立了“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挂靠在哲学系下。这是继清华大学礼学研究中心之后,国内高校成立的又一个礼学研究中心。

        与会学者认为,礼学和经学研究必须立足于文献。北大历史系的桥本秀美认为,时代不同,学术不同,历代注疏自有体系、义例与标准,不可以同一标准衡量之。如诸经郑说互相关联,于文献内部自成一体。直至经学渐渐“史学化”,后人批判郑玄,多以实事求是之标准谓其非是,却不问郑学立论之前提,亦不问郑玄“犯错”之理由,是以己意妄度古人,实不足取。他认为今日经学之“客观研究”,先应立足于古人之本位,对古人怀有“了解之同情”。因而今日之研究,必先比较各家观点之源流,方得以明各家因袭之文献基础。由此学术讨论方得以不陷入自说自话之窘境,才有可能达成共识。

        在现代的学科分类中,传统经学很难找到一个明确的学科定位,针对此一问题,北京大学哲学系李猛教授认为,中国近代学术在借鉴西方学术来理解古代文明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历史比较、古物学、语文学的一些具体方法,却没有形成一个对整个中国古典文明的视野。具体说来,学界在文献器物的考证中忽略了对礼学著作作为制度之书的整体把握,以致于现在礼的哲学研究与文献历史研究被打成两截。李猛等学者提出努力将古物学、语文学的研究重新纳入到一个哲学史或文明史的框架中去,或许是今后礼学研究的一个发展方向。

        学者还就礼学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讨论。清华大学历史学系顾涛教授提出了“六经皆礼”的说法,认为这是礼学和经学研究的本来观念,是比“六经皆史”说更加重要的一条线索。吴飞教授则系统梳理了当代和民国对丧服与人伦的研究方式。他认为,一方面,中国传统的礼制不能脱离天地秩序及其形而上学基础;另一方面,礼中所体现的人伦关系也不止与礼俗相关,更与国家大制度紧密联系。如何在研究中整合这几个方面的问题,是需要今后加强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