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11月05日 星期三

    图书馆,我的精神故乡

    杨黎明(浙江省)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11月05日   14 版)

        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到全国各地出差。每到一座未曾到过的城市,心里总不免产生“陌生”和“新鲜”两种感觉。

        对一座城市的新鲜感,通常来源于这座城市里难懂的乡音、特色的饮食、繁华的街景、著名的景点、罕见的古迹。但我对这些不来电,只是对一种地方很感兴趣,那就是图书馆。每到一个地方,只要有空,我总会去图书馆逛逛。哪怕不借书,只是逛逛,都觉得很好。那对我来说,似乎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虽然每座图书馆的建筑外观不尽相同,但里面的设施却大致相似。最重要的是,不同的图书馆总能看到同一个人的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图书馆看到相同的作者相同的书,难免会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

        和图书馆结下不解之缘是在大学时代。那时,十九岁的我独自来到南昌求学,是我第一次出远门,也是我到过最远的地方。刚入学时,和所有新生一样,感到非常孤独。幸好,当时有位室友在大学之前就在南昌上学,因此对南昌再熟悉不过。周末他骑着自行车带着我遍游大街小巷,逛图书市场、古玩市场。有一次,突然把我带到一个大院子里头,里面坐落着一座大楼。我抬头一看是“江西省图书馆”。这是我这个农村娃第一次见识啥叫“图书馆”,也是我第一次走进这个神圣的地方。

        一进图书馆大厅,就看见正堂上龙飞凤舞地写着高尔基的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整个大厅安静肃穆,颇有某种“圣殿”意境。往里走便是一间间藏书室,里面整齐地码放着各种泛黄或崭新的书籍。第一次看到这么多藏书,使我有一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也像一个穷光蛋,突然看见满地钞票似的。顿时兴奋得手舞足蹈。

        自那以后,每个周末我风雨无阻地来到这个图书馆复习功课或借阅书刊。四年大学光阴,使我对这座图书馆产生了很深的感情。记得每次来图书馆,我都坐在北边最角落的那张桌子,除非此前已被人占坐,不然绝不破例。这个位置光线较好且安静。抬头就能看见墙上挂着一幅红梅图。这副梅花图,恍若一次次提醒我:梅花香自苦寒来。寒门子弟,不刻苦勤学,何来光彩的未来。因此,只要一坐在那里,就不好意思偷闲。

        转眼间十多年过去了。我的钱包皮夹里,一直携带着当年在那图书馆办理的借书卡。也不知道为什么要一直带着它,或许是一种缅怀吧!缅怀它陪我在那里度过的四年光阴。带着它,就像带着一位能见证我往昔的老朋友。有他在身边,心里就觉得温暖、踏实。

        每当出差或途经南昌,我必定抽空到省图书馆走走。必定到那张我曾经坐了四年的座位上坐坐。哪怕只是小坐一会儿,也觉得倍感温馨。那似一种回到故乡,回到家的感觉。看看墙上的梅花图,虽然已略显陈旧,但依然那么动人。

        人活一世,总有些日子值得我们怀念;总有些人,值得我们惦记;总有些事,值得我们回味;也总有一些地方,让我们难以忘怀。省图书馆,就是这样一个让我不愿忘却的地方。因为,只有在这里我才能和志趣相投的人“类聚”。才能与人类历史上的文化先人们“约会”,倾心交流。听他们诉说过去,谈论未来。

        自那以后,逛图书馆便成了我的个人嗜好,或者说一种个人情结。每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总想去那里的图书馆坐坐。就像一个基督徒,每到一座城市,总想到当地的教堂一样。我朝拜那些曾创造并记载了人类文明的文化大师们,在精神殿堂里“超度”庸俗而愚昧的灵魂。

        图书馆是我朝圣的殿堂,也是我灵魂“受洗”的地方。她更是我眷恋的精神故乡。在这精神的故乡里,我愿意做个捉蜻蜓的孩子,快乐地捕捉智慧,捕捉每一个闪亮的精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