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经济转型与发展之中国道路》:把脉中国未来经济

    王小涛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10月29日   19 版)
    《经济转型与发展之中国道路》,洪银兴著,尹晓煌主译(中英双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5月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引起全球瞩目。然而,是否确有“中国模式”,中国如何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未来中国经济应该如何发展,诸如此类的问题吸引着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作为当代中国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洪银兴教授在中国学术界和决策层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其《经济转型与发展之中国道路》一书中,作者系统阐释了中国经济发展理论以及他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真知灼见。

        《经济转型与发展之中国道路》一书深刻阐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变化和特点以及中国实现工业化及现代化之各种可行路径及指导思想。作者回顾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背景和指导思想,并雄辩地证明:中国的经济改革既非仿效“华盛顿共识”,也不同于俄罗斯的“休克疗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深深植根于中国国情,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

        为中国经济发展建言献策是本书的主旨所在。因此,本书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指明了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作者认为,在经济增长中,首先要考虑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通过创新增强中国综合国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国经济发展需要转变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新经济,中国的经济增长需要从依靠投资和出口驱动转变为依靠消费和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方式应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作者特别提出,要建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来深化改革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作者以改革开放初期国企改革为例,说明人不是提高效率的负担和包袱,而是实现发展、提高效率的人力资本。因此,不同于改革初期的历史环境,目前企业的改革必须由减人增效转变为增效稳人,将改革成本内部化,以实现企业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创新是贯穿本书的一条主线,也是作者经济思想的重心所在。洪银兴教授敏锐地注意到目前中国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着脱节现象,因此他在本书特别强调,要加强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企业和作为知识创新主体的大学,在创新领域的合作以及政府在创新领域的引导作用。此外,作者还通过中国苏南地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成功样本来呼吁改革户籍制度、实现城乡一体化和“三农”现代化,以保持经济快速和稳定发展。洪银兴教授认为目前中国城乡差距不只是收入的差距,更为突出的是享用公共产品的差距。缩小城乡差距的路径之一就是政府通过农民市民化来扩大公共产品的覆盖面,特别是覆盖农村广大的低收入者。

        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而户籍制度改革恰恰是洪银兴教授长期呼呼的为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而必需的改革之一。作者经济思想的前瞻性、重要性、指导性以及他对中国经济把脉的准确性不言而喻。此外,《经济转型与发展之中国道路》由南京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尹晓煌主译为英语、以中英文双语出版。这为中外学者和政策制定者了解和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探讨中国经济发展和转型之路以及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走向提供了宝贵借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