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悦:驾驭互联网做增量
我认为出版业不仅是遭遇互联网时代,更要拥抱互联网时代。既然时代的进步无法阻挡,那我们不妨去接受它,驾驭它。
大概六年前,我在全国少儿社订货会上发言,说希望自己可以学会做蛋糕。我不想切地面的蛋糕,而是要与地面店共存,所以要做差异化,给行业做增量。
在品类建设方面,我们避开了地面畅销的儿童文学和卡通动漫,而是选择图画书、玩具书、手绘科学书、少儿英语书、婴儿读物等在地面市场销售相对较弱的品类,这些品类的书,当当童书占有全国60~70%的销售额。而儿童文学在当当童书的销售中只占29%,远远低于地面店46%的比例。在品种选择方面,我们本着“不能给自己孩子读的书,或者买回家放在书架上等孩子长大后自己读的书,我们绝不会推荐给小读者”的朴素理念,精心拣选有内涵、艺术感和正能量的优秀童书,像《神奇校车》《国际大奖小说》等年销码洋过千万的畅销好书,在当当童书今年会有40多种。同时,我们也在做减法,比如在当当曾有947种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目前我们已经清理掉80%的品种,打击盗版和滥品绝不手软,接下来还会清理各种低劣公版书和低劣出版公司。
在当当网联合总裁俞渝女士的关注和提醒下,我们感觉,网络媒体有责任多宣传和支持民族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所以几年来,我和我的选品编辑们多次参加儿童文学作家研讨会和原创图画书研讨会,积极请教,与图书编辑深入互动,努力推荐,不断推出中国原创童书。我们也希望能和全国的作家、画家、出版人、编辑一起打造中国原创童书阅读的嘉年华,让中国文化走进全世界孩子的心中。
何志峰:快速传播信息是最大挑战
互联网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快地传输信息。过去我们出版主要是通过地面渠道来传输信息,现在互联网时代则是通过网络来传输信息。信息传输方式的不同,对销售自然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我认为,传统图书销售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如何使信息和实物更好地匹配。如果能够通过网络尽快地传输信息,通过地面店直接销售,当然这是最好的设想。但是由于互联网的出现,网购可以直接和信息以及现代性物流结合起来,能够快速地实现销售;因此,地面店如果要继续生存并发展,就必须更多地考虑如何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并能够快速传播信息。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认为传统书店应该学会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我们应该跟上网购的步伐,也就是网店的步伐,实体书店应该借鉴并参与到网店建设中来。第二条腿就是地面店的建设,如果拥有较深文化积淀的图书,或者是畅销书,在地面店也可以实现很好的销售传播。而且地面书店作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和文化传播点,其承载或积淀着一个城市的相关文化,它不断地吸引人进来、把书带出去,传播城市文化。就此而言,地面店的功能也是不可或缺的。现在的阅读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为阅读而阅读,也就是愉悦自己的身心,增长知识;第二个层面更进一步,也就是收藏和欣赏。我认为,如果只是为了满足阅读的需要,可能更多地会通过网购来获取,来满足自己。但是真正为了研究、收藏和欣赏书籍,那就要静下心来到实体店发现和实现。所以我认为网店逐步承接了地面店部分原有功能,即满足人们一般阅读的需求,而地面店就应更多地陈列和宣传第二层面的图书,满足人们收藏和欣赏方面的需求。这也就是我所说的两条腿走路。
杨薇:网销盗版书和超低折扣
目前来说,我认为网络销售对地面店的经营影响还是很大的,主要影响有两个:一是线上线下同种书的折扣是不一样的,这导致同种书的价格不同。另一个就是盗版现象,现在网上有很多书店并没有开店的资质,加之监控不力,导致在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盗版书籍,很大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而且对图书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是有害无利的。网销盗版书绝对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而且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直以来,图书市场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少儿图书自然也不例外。但我认为目前做的还不够,国家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从法律的角度去约束打击盗版行为,才能还一个健康纯净的市场给读者,对行业发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我建议相关部门应对价格机制做统一管理,对网络销售不正常的低折扣现象建立监督机制,这样才会把读者的目光拉回到图书质量上来,真正去关注体验和服务,而不是局限在图书的价格和折扣上,那么,低质量的图书也会被市场淘汰,起到净化市场的作用。
根据我的观察,我认为未来少儿图书发展的一个趋势是产品错开销售,即线上线下销售不同品种的图书,因为有些书适合在线上销售,比如套装书的销售等;有些书适合在线下销售。因为地面店有它自己的优势,一个优势在于体验,比如亲子体验、亲子阅读等,尤其是对于少儿图书更是如此,一方面孩子还是比较喜欢纸质图书,另外一方面出于健康考虑,低龄低幼儿童不适合在电子设备上阅读;另外一个优势则在于地面店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图书展示,尤其是对于品类繁多的少儿图书更是如此。从上述角度而言,地面店的优势是网络销售所无法取代的。
靳爱民:吁加大对图书事业的支持力度
互联网带来挑战是必然的,但这也使得做实体店和传统销售的人对行业产生新的认识,去适应网络渠道。
在我看来,网络和实体店的“打法”不一样。从出版社的角度来看,应对互联网时代,应该加快旗舰店的建设,这可以引导我们出版社在出版发行领域建立互联网平台团队,丰富销售理念。对于实体店,我们应该做好体验服务。图书是很特殊的产品,即使是把所有的导读环境都做好,我们也很难通过提高服务来提升效益,但通过这个途径,我们可以促进图书销售,尤其是低幼图书,这在实体店还是有很好效果的。体验店还应该丰富其内容,因为单一图书销售很难支撑书店的长期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图书事业的支持力度,仅免去增值税不过是杯水车薪,不足以支撑书店的发展。政府应在有助于传统文化传承的图书的销售上给予书店更多的优惠。比如接力出版社的《汉字听写大会》系列图书,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蕴意深刻,再度引起国人的热爱和关注。但是其销售存在最大的障碍是利润低,我采用网上卖一套送一本《新华字典》的方式扩大该书销售,但我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文化的传承需要社会的支持。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产能过剩,中国既是出版大国,也是图书积压大国,一家出版社上亿码洋的好书在库房积压,是对图书资源的浪费,而网络销售是解决中国图书产能过剩的畅通渠道。
许少凤:媒体就是触动点
图书市场中消费能力最强的购买人群是学生群体,在二三线及以下城市尤为明显。因为6岁到12岁之间的孩子有时间读书,而且该年龄段是培养读书习惯的关键时期,家长也比较重视。但只是书店去做一些活动来引导读书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政府和媒体一起做,效果也会更好些。比如央视的汉字听写大赛,会使得家长注意汉字的书写,让孩子去读书,媒体会把部分潜在的消费人群拉回来。因此我感觉媒体就是一个触动点,会引导大众养成读书习惯。
现在的问题不是家长不让孩子读书,而是不知道读什么,不知道怎么读,所以我们目前在和当地媒体合作,做读书节目,推荐一些比较好的图书,虽然从收益上说并不好,但是从公益角度来看,从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来看,是很有意义的。现在大家会感到00后的小朋友的阅读量比原来高很多,一年十几本是没有问题的,这和社会的引导是分不开的,所以我对中国未来的图书市场很有信心。
杨海峰:图书开放平台销售模式
开卷公司8月份刚发布一组数据,2012年和2013年的书业年度同比增长率均呈负值,表明全国实体书店图书零售市场销售,近两年来一直是下滑的趋势。而另一组数据则充分表示出图书的互联网销售情况,从6月1日至6月19日京东大促期间,京东共销售图书超过1000万册,网络购书已逐渐成为读者主流的消费方式之一。网络书店不仅是传统书业在网络上的延伸,而且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经营模式,这种崭新的模式从商品信息的提供到配送、收款、售后服务一气呵成。
对互联网的销售平台来说,如何依靠技术手段,为读者提供便捷的搜索服务,如何使物流速度更快一步,是互联网时代的出版物销售最值得思考的问题。2013年,京东开通了图书开放平台销售模式,与新华书店等机构展开了深度合作,目前京东图书的第三方商家已将近700家,这些商家的入驻大大丰富了京东图书品类,利于读者的选择。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盗版书的销售也从线下疯狂地转移到了线上。针对此种现象,也为了贯彻“正版”的图书消费精神,我们直接涉入出版业,对图书质量进行全程控制。目前已推出《麦迪在路上》、《特洛伊》等多部正版精品畅销图书,努力打造成优质的最佳网购平台。今年实施的新消法规定中有一条指出,“即使作为销售平台也将承担连带责任”,这无疑将促使平台加大对盗版销售的管控。
图书电商承载的不只是销售图书的职能,更需要承担起文化传播的重任,我们坚信文化消费终要回归到文化本身,读者的热情持久度也必然来自于文化本身。基于此,我们会联合出版社、名作家推出一系列高端访谈、主题沙龙、名家签售等活动,满足消费者对文化的精神层面需求。
汪媛:控制源头“活水”,保证下游“清流”
首先必须承认在互联网时代,网络销售对于出版业是有很大影响的。我认为网络销售的优势在于宣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网络销售的宣传力度比实体店大,这和投入的资金以及覆盖面有关;另一方面,网络宣传能够更新、更快、也更比较容易让人接受,这也是互联网传播的显著特点。比如某些图书的出版信息和进出信息在网上是比较新的,传播速度快,宣传覆盖面广,而且也是比较容易得到反馈。
总的来说,网络销售对传统出版业既有利又有弊,对少儿图书冲击力还不算太大,其主要影响应该在于社科类、文学类以及教育类图书。这和少儿类图书的独特性有关,读者更青睐纸质少儿图书,地面店展示空间更大,而且可以随手翻阅,更能适应少儿图书的市场。网上销售还有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成套打折销售,以此来降低成本,但这一点对少儿图书影响并不大,少儿图书更注重的是体验性,应该说二者并不在同一个比较面上。
我们书店目前的核心理念就是控制图书质量,优化图书品种,要把最优秀的图书推荐给读者,尤其是针对图书无分辨能力的小朋友。在质量上,我们更希望从源头上控制好,即出版社要不仅仅只关注效益,更要注重图书的质量。如果出版社能够各司其“职”,即是少儿社就专做少儿类,科技社就只做科技类,那么在源头上质量得到了保证,对下游经销商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另外,我们行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尤其是少儿类图书。政府倡导全民阅读,开展书香校园等活动,并鼓励出版社出更多优秀的图书,这对整个行业、整个民族都是有益的。
朱建光:渠道下沉与差异销售
互联网带来的是营销的变革,并没有带来出版内容的变革。特别是少儿图书类,其数字化程度并不是很高。目前网络销售的优势关键还在于价格,但我看来单靠价格优势来发展,说明这还不是个成熟的市场。由于要和网上销售竞争,地面书店也在跟着搞营销活动,甚至某一段时间有些书店喊出“比网上还要便宜一块钱”的口号,大家都争着在价格上做文章,这说明市场的风向还是存在误区的。
面对来自于网络销售的压力,我认为应对的方法还是有很多的。比如渠道下沉,就是发展社区店,这一点比较适合二三线城市。正如我们书店目前在南通,主要客户群体就是在农村,每年还能保持百分之十几的增长,说明互联网在农村的影响还不是很大。另一个途径就是互联网销售和地面店的分工,这也是业界的共识。比如网上卖套装书是一个流行的趋势,而地面店可以自主购买,尤其是学生自主购书,所以一些少儿图书在地面店卖的比网上好。我认为这样的区分在未来会越来越明显,比如在包装、装帧、设计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如果谁抓住这种机会,谁就掌握了先机。
我认为现在行业最迫切的问题是政府对市场价格机制的规范,比如像国外“新书两年内不打折”等规定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这样能使得网店和实体店价格一样,能够在一个平台上竞争。只有这样,读者的注意力才能理性的回归到服务、质量、速度、效率和体验上来,而不是只关注价格。这样也会减少质量很差的图书对于市场的扰乱。
我们就像是行业的过滤器,把好的资源放进来,不好的挡在外面,这也是我们的价值所在。如果只是做简单的物流,和物流公司就没有区别了。
冉凡龙:低折扣不能成为“家常便饭”
我认为对于少儿图书来说,遭遇互联网时代反而是一件好事情,因为互联网时代数据的即时更新速度会更快,能让大家获得更多的知识,能够拓宽大家获得知识的渠道,总的来说,这对出版业来说是有利的。
但是网络销售在折扣方面对地面店的冲击也是不可忽视的,而且造成了一种不公平的竞争状态。在我看来,某一个时间段内进行促销活动,作为一种短期的营销手段是可以的,但是像网店这样普遍的长期的折扣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对整个业界的发展来说,也是弊大于利,低折扣不能成为“家常便饭”。
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有两个途径是必须的。一方面我希望政府能对这方面有指导性的意见,相关部门也应出台一些政策,比如对新书的定价做硬性的规定,折扣不能太低。就行业公平竞争而言,网销以三折四折甚至更低的价格甩卖图书,以低于图书成本的价格来抢占市场,、最终伤害的还是整个行业。另一方面,出版社对网店和实体店都应有约束性的合约,即新书不能低于多少折。这既是对出版商自己的保护,也是对市场的保护。当然在特定情况下,特定产品的特定销售可以打折,比如说节假日,但不能形成一种常态的机制,让读者认为高于六折的书就没必要买了。
与网店不同,实体店会让读者有一种购书的体验,可以翻阅图书,可以体验翻阅图书的快乐。实体店平常还可以办知识性讲座、签售、读书会等,比如十一月份深圳读书月的时候,我们将会推出深圳读书月的十大童书评选活动,让孩子参与其中,带动孩子正能量的阅读。
郝秉勤:公平竞争才能繁荣市场
从整体来看,互联网对于传统图书销售的冲击是很大的,最大的冲击还是在于价格,网上低折扣导致很多不公平竞争现象的出现。
为什么网上销售能有这么诱人的折扣呢?我感觉关键还在于出版社。只有出版社给他们的折扣低,他们才敢于这样破釜沉舟式的大规模促销,才敢于低折扣销售。所以我希望出版社能够和网络销售平台达成一种协议,或者说国家出台一个具体的政策,规范网上销售市场的图书价格,使网上销售和地面销售能够公平竞争,不然,地面店生存将会面临很大的压力,而这显然是出版社或者图书市场都不愿看到的,所以现在出版社就应该采取措施,保证公平竞争,这样才能繁荣市场。
但地面店目前还有两个难题,一个就是店小影响也小,我们不可能像网上店那样有那么大的市场,覆盖面也不如网上的大,所以我们在这个行业里话语权是微弱的。第二就是我们地面店的资金是很有限的,这也导致我们无法做大规模的宣传,也不可能去和网上比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