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舒晋瑜)中国小说很大的一个毛病“就是过于冗长,似乎不知见好就收的道理。为什么中国作家那么爱写那么长的小说?”“中国作家为什么有那么多成语”“中国小说人物缺少深度”……葛浩文曾在华师大“镜中之镜:中国当代文学及其译介研讨会”上对于中国小说提出的种种批评,在国际图书博览会上被作家们集体反驳。
话题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提起的,作为主持人,韩敬群率先引出的话题便是美国汉学家葛浩文对中国当代小说的批评。作为出版家,他很想了解作家们如何看待葛浩文的批评,又如何评价中国的当代小说。
《十月》杂志副主编、作家宁肯认为,面对这样的批评,首先证明中国文学受到关注。同时,葛浩文的批评与顾彬的批评有些类似,他们的批评在一种特定的语境里,而且只是个人视角。“中国文学并没有完全进入葛浩文的视野,他是个人视角,他的言论话无法概括中国文学。如果深入探讨,会有很多相反的例子反驳葛浩文的观点。”宁肯觉得,葛浩文的观点同时包含了他对中国文学更高的期待。
“尤利西斯的《追忆似水年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妮娜》都是长篇巨著,但是从来没有人说,托尔斯泰写得太长了、陀斯妥耶夫斯基写得太长了。原因在哪里?我觉得长度本身不是问题,而是长度其中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少。”作家徐则臣认为,葛浩文说中国的小说写得太长是有偏颇的。美国最好的小说家都是长篇小说作家。而作家盛可以和李浩则提到,翻译家们对年轻一代作家关注不够,如果深入中国文学内部,会发现还有很多青年作家的创作深入人性探索,创作充满生机。
“真正的中国文学在国际上的地位如何,这个话语权在西方还是在东方,现在还不能做出定论。”作家范稳认为,葛浩文之所以提出“中国作家为什么有那么多成语”的问题,是因为他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认知不够深入。“成语中有很多典故,有很多中华文化的积淀,这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我们中国人论述的是一种文化、一种传统。就像用‘熙熙攘攘’、‘摩肩接踵’形容展馆人多就比单纯讲‘人多’更为生动。”范稳说,如果说我们因为老外对这种财富的陌生,就把它当成是我们的缺点,那也太妄自菲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