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特约记者戴铮报道 继《傻瓜的围墙》狂销436万册、续篇《死的围墙》《超越傻瓜的围墙》面世8年之后,日本非小说领域的头号畅销作家养老孟司前不久再度推出“围墙系列”的第四部《自我的围墙》,该书以个性的主体“自我”为焦点,剖析了日本人个性的围墙,被誉为养老孟司创作生涯的最高杰作。
作为著名的解剖学家,养老孟司除了在专业领域著述颇丰外,还面向大众读者,写过多部轰动日本出版界的“惊世之作”。其作品畅销的魔力在于一改往日哲理著作的艰涩难懂,以幽默通俗的笔调,揭示了为什么跟别人无法沟通这一人际关系中颇为棘手的问题。
养老孟司表示,之所以写《自我的围墙》这本书,是因为日本人太拘泥于所谓的自我。他在该书第一章就开宗明义地提出“发展个性”其实是一种欺骗,批判了所谓个性尊重的荒谬性,指出与其探寻“真正的自我”,不如培育“真正的自信”。
“战后的日本在宪法中明确规定重视自我,尊重每个人的个性与独创性。”养老孟司斩钉截铁地说,“然而,所谓探寻自我简直就是徒劳,人一旦走上社会,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与周围的人们相互妥协。”
养老孟司的“围墙系列”始终围绕着如何解决人际关系问题,他在《傻瓜的围墙》一书中指出,人的大脑中存在着一堵“傻瓜的围墙”,会在无形当中将自己不愿接受的意见和资讯拒之门外。他从人脑的机能出发,结合人际关系障碍、教育问题、民族以及宗教间的纷争等各个层面,详尽破解了围墙的构造,令读者恍然大悟:自己为何在生活中到处碰壁。
在《超越傻瓜的围墙》中,养老孟司说,眼下日本年轻人追求的与其说是“第一”,不如说是“唯一”,这种所谓的“追寻自我”实际上是自我意识的极度膨胀,他对此抱有“极大的疑义”。
评论界指出,《自我的围墙》一书表面上看谈论的是自我,其实主题说的是个性。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人始终被外界视为缺乏个性、没有独创性,这就导致战后日本一味强调“尊重个性”“培养独创性”,久而久之形成了日本人个性的围墙。而养老孟司则提出了完全相反的主张,断言生活在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并非确认与别人有何不同,而是寻找与别人有何相同之处。唯其如此,才能避免自我膨胀,真正实现与周围世界的相互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