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7月09日 星期三

    中华读书报创刊二十周年(1994-2014)

    20年20书【历史·传记】

    1995
    《陈寅恪的最后20年》1996
    《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1997
    《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之一》1998
    《思痛录》1999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2000
    《人有病天知否:
    一九四九年后中国文坛纪实》2001
    《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2002
    《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2003
    《外交十记》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7月09日   14 版)

        1994

        《国史大纲》

        1995

        《陈寅恪的最后20年》1996

        《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1997

        《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之一》1998

        《思痛录》1999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2000

        《人有病天知否:

        一九四九年后中国文坛纪实》2001

        《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2002

        《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2003

        《外交十记》

        钱穆著,商务印书馆

        《国史大纲》是近代学术史上一部公认的经典。钱穆以大学教科书的体例梳理了自上古三代以迄20世纪中叶中国历史的演变发展。钱穆强调,中西文化演进不同,不能简单地用西方历史来套用中国历史,必须肯定不同国家民族之间文化的特殊性、差异性,以及文化价值的相对性。该书代表了钱穆通史研究的最高水平。

        1995

        《陈寅恪的最后20年》

        陆键东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根据大量档案文献和第一手的采访资料,详尽描绘了陈寅恪先生1949-1969年这生命中最后20年的坎坷经历。作品甫一问世,即在知识界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震动,也让社会上更多的人开始认识和了解这位终身守护文化若生命的学者的精神与风骨。“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得以重倡。今天回头来看,该书文字稍显煽情,严谨性稍有欠缺,但无论如何,该书的上述价值不容抹杀。

        1996

        《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

        周策纵著,周了平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有关五四运动的出版物不少,但因受政治因素影响,或语焉不详,或曲解史实。周策纵的《五四运动》大量采用当时人的谈话记录,通过这些原始资料,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层面,分析、探讨五四运动既深且广的涵盖面,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一幅全景的历史画面,成为中国近代史的经典之作。

        1997

        《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之一》

        林达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是林达“近距离看美国”系列中的第一本。作者采用书信体裁,通过美国历史上的几个著名案件,用平实而生动的语言,诠释美国宪法的“权利法案”。在众多以中国人的视角观察外国的书中,本书作者的可贵之处在于讲述平凡的美国故事时,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没有意识形态的极端宣传,没有晦涩的学术语言,但却处处闪烁着思想的智慧火花。

        1998

        《思痛录》

        韦君宜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本书是韦君宜晚年的回忆录,是继巴金《真话集》之后又一本说真话的书。书中触及到当代诸多重大历史事件,诸如“抢救失足者运动”、“反胡风运动”、“反丁、陈运动”、“大跃进”、“反右运动”、“文化大革命”等等。《思痛录》的与众不同之处,并不在于这些叙述对象,而是作者充满反思的立场,自揭伤疤,自我解剖,把手术刀对准自己,不惜把病灶鲜血淋漓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其勇气令人感佩。

        1999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美] 孔飞力著,陈兼、刘昶译,上海三联书店

        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盛世妖术”的故事。在方法论的层次上,作者将社会史、文化史、政治史、经济史、区域分析、官僚科层制度分析以及心理分析等研究方法有机结合,以小故事来呈现帝制中国晚期从底层到最高层如何运行的真切图景,表现出一种宏大的学术视野。

        2000

        《人有病天知否:

        一九四九年后中国文坛纪实》

        陈徒手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本书根据当事人的口述以及大量档案、会议纪录和口述史料,真实地再现了1949年后中国文坛的真实面目,以及俞平伯、沈从文等众多作家在大环境发生转变时痛苦的心路历程。这些真实记录,是充满痛感的历史悲剧,也是对那个极端年代的犀利批判。该书特点在于,作者充分耙梳档案,没有类似作品常有的文学性想象,故而充满力度。

        2001

        《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

        黄仁宇著,张逸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忆录,而是一位历史学家对其个人经历和史学观点的展示。黄仁宇的一生,是在文化夹缝中探求价值出口的一生,寻求认同而不得的一生。在36万字的篇幅里,他以“自己的浴室”和“我所付出的代价”两部分内容,追忆自己平生经历与学术志业的奋斗过程,检讨中国近代革命,统摄几千年中国历史进程。黄仁宇传递给我们他脱胎于悠久文化的壮阔史观,即便他对此文化不无批评之处。

        2002

        《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

        姜鸣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本书记录和剖析了中国近代海军创建发展及衰亡的历史。作者以现代意识审视历史,着眼中外海军的比较研究,对海防与塞防、海军发展战略、晚清政府与清流政治等,都有自己的观察和分析。中国近代海军的历程是中国近代现代化尝试的历程。作者于平实的记述中探讨这一进程,从中体现的是对历史的尊重和反思。 

        2003

        《外交十记》

        钱其琛著,世界知识出版社

        从上世纪80年代到新世纪初的20多年,中国外交经历严峻的考验,走过了不平常的道路。作为参与者,钱其琛在书中记述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事件,包括中苏关系正常化、涉台外交的两次斗争、港澳回归等。就内容本身来说,既有已经公开的史实,也有不为人知的秘密,由于这段时期都是我们所熟悉的,更能让我们近距离地了解这些重大事件时产生亲历之感。

        2004

        《正说清朝十二帝》

        2005

        《束星北档案:一个天才物理学家的命运》2006

        《八十年代访谈录》2007

        《杨天石近代史文存》2008

        《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中国国民党史》2009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2010

        《巨流河》2011

        《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2012

        《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2013

        《邓小平时代》

        阎崇年著,中华书局

        2004年热销的《正说清朝十二帝》以阎崇年在央视热播的大型系列讲座《清十二帝疑案》为基础,修改增订而成。有别于当下流行的“戏说”宫廷戏,该书让读者在生动的历史故事的叙说中正确认识历史。作者将自己几十年来研究的心得融入书中,态度严谨,同时在语言上又不失通俗流畅,在近年来兴起的通俗讲史风潮颇具引领之功。

        2005

        《束星北档案:一个天才物理学家的命运》

        刘海军著,作家出版社 

        被人们称为“中国的爱因斯坦”的束星北曾是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著名科学家吴健雄的启蒙老师,也是二位科学大师,但由于历史原因,这位科学大师却不被大多数中国人所熟悉。本书以52万字的篇幅,冷峻而客观地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逝去的天才灵魂的不寻常经历;以59张照片、图片,形象展示了一段令人长啸的历史误会;那一张张介绍信、意见书,检阅着中国知识分子肌体上的道道伤口。

        2006

        《八十年代访谈录》

        查建英主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为“八十年代”的亲历者和那个年代文化复兴的在场者,查建英邀请包括北岛、阿城、陈丹青、崔健、刘索拉在内的当年文化领域的风云人物深入对话。由对话汇成的《八十年代访谈录》,既有对那个时代的深深迷恋,也有冷静鞭辟的自省和反思。书中对那个充满理想气质和批判精神年代的追忆与致敬,开启了几代人意识深处的集体反思,照见今日社会人文精神的匮乏与脆弱。

        2007

        《杨天石近代史文存》

        杨天石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杨天石近代史文存》(共5册)从对大量珍贵史料的钩沉与梳理入手,层层推理,严密论证,提供了关于这一段历史的真实而深入的叙述。历史的真实面目常常被遮蔽在众多的野史和戏说之后,而杨天石的特点及优点在于,重视发掘近代史中以往很少为研究者所了解的珍贵史料作为研究工作的出发点,故而常能讲出新话来。

        2008

        《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中国国民党史》

        杨奎松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对国共关系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作者力求摆脱宏大叙事的惯性,努力揭示作为个体的人对复杂历史进程的影响。此外,作者利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手稿图书馆、俄罗斯莫斯科当代文献保管与研究中心和台北中国国民党党史馆等处的珍贵史料,在国共关系研究上取得开拓性进展和成就。

        2009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沈志华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有关苏联74年兴衰历史的实证性专题研究著作,由22名中国学者合力完成,涉及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民族等各个方面。利用大量俄国解密档案,本书中的诸多研究比以前有了突破性进展,不仅把十月革命、“大清洗”等的来龙去脉讲得清清楚楚,而且引入了新的视角,让读者看到了问题的各个侧面,对这段历史可以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解读。

        2010

        《巨流河》

        齐邦媛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巨流河》是逾八十高龄的台湾作家齐邦媛历时四年写作完成的家族记忆史。作者从大陆巨流河写到台湾哑口海,见证了纵贯百年、横跨两岸的大时代的变迁。家国之痛的沉重和悲怆,却出之以平静克制的叙述,这在同类作品中很少见,也是该书的特殊之处。

        2011

        《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

        葛兆光著,中华书局

        在本书中,葛兆光试图讨论的是“世界”“东亚”与“中国”、“学术”与“政治”、“认同”与“拒斥”、“国别史”与“区域史”这样一些大问题。书中,葛兆光采用“从历史中发现民族国家”的径路,从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重建有关中国的论述,探索一条完全不同于西方现代与后现代民族主义观的历史研究路径,建构起中国特殊的主体性想象。

        2012

        《战争与革命中的西南联大》

        易社强著,饶佳荣译,九州出版社

        联大组建于抗日战争期间,许多原始材料已毁灭殆尽,但作者勤于搜集访求史料,详细展现、论述了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对照今日的高等教育现状,其所秉持的自由精神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历史参照。另外,作者用讲故事的方法书写历史,别具风格,其宏观意识也使得该书超越普通的校史,而成为近代中国战争史和知识史的一部分。

        2013

        《邓小平时代》

        [美]傅高义著,冯克利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不仅阅读了大量的当代中国档案,而且还深入广泛地访谈了邓小平子女以及诸多不同背景的中国高层及其子女、秘书等。此外,特殊的经历使得作者对本书的写作既有社会学学者的专精,又能超越学院的限制,而从政治经验、政治智慧的角度理解邓小平的政治实践。作为真正的中国通,他对邓小平的把握既能入乎其中,又能站在中立、客观的学术立场上而出乎其外,让读者全面而深度地把握邓小平及其整个改革开放时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