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十年前,我们也做过一次纪念专号,就用了这个题目。转眼间又一个十年过去了,似乎“怀旧”二字依然是表达我们当下心绪最贴切的字眼。
这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二十年,意味着太多的变化。大的不说,仅说与我们办报紧密相关的报业、出版业生态,乃至思想文化界的状况,发生的变化就可以用“天翻地覆”来形容。
二十年间,这份报纸发生的变化也不可谓不大。从最初的对开四版到现在的二十版,中间历经增版、调价、套红改彩印、宽报变窄报,“世界图书”、“科技视野”、“文史天地”、“时代文学”、“书评广场”、“我的大学”、“学术双周刊”……一个个专刊苦心经营数年后又被新的专刊所替代。
大家都知道,传媒业是一个人员流动性很大的行业,《中华读书报》算是人员较为稳定的一个地方了,但二十年过去,也基本上换了一拨人,创刊时打天下的“老人”基本上都已离开,在新的地方开创了人生新的辉煌。在此,要衷心感谢他们为这份报纸创办和发展作出的贡献!祝福他们今后事业再创新高,人生美满幸福!
在这期纪念专号中,我们特约请了前两任总编辑撰写回忆文章(本版):梁刚建带我们重温了读书报从创刊起传承至今的办报理念,庄建则特别讲述了读书报坚守文化理想的不易。祝晓风、赵武平、翁昌寿等三位读书报“老人”的文章则把我们带回了永安路106号,带回了虎坊桥(3版),那里,有很多人的青春记忆。
庄建文章中有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的感慨,回顾读书报的过往,我们也不禁有此一叹。为此,我们查阅旧报,搜索记忆,勉力编成读书报二十年“大事记”。其中必有许多遗漏,但也算是一份粗线条的读书报小史了(10、11版)。
倡导阅读、分享好书是读书报的重要使命与职责,二十年间,我们把最多的版面给了一本本好书,记录了中国人(特别是知识人)在读什么、写什么、关心什么。二十年的《中华读书报》,是一部阅读史,也是一部精神史,从侧面为这个时代留下了记录。鉴于此,我们策划了“二十年二十书”这一单元,从读书报创刊的一九九四年起,分为思想和社科、历史和传记、文学、童书、畅销书五类,每类每年选一本书,五类二十年共百本书(13~16版、12版)。翻阅这五份书单,我们能看到二十年间各种思潮的起落、文化热点的流变、当代文学的累累硕果、图书市场的风起云涌……
书卷多情似故人。当读者看到本期报纸的时候,或许会和我们一样泛起些许怀旧的情绪吧!
而《中华读书报》,依然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