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6月18日 星期三

    关不了门的算法

    匿铭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6月18日   17 版)

        因为算法,亚马逊上一本生物书的价格飙升到了2300多万美元,转而又下降到106美元;美国资本市场则经历“闪电崩盘”,近1万亿美元的财富5分钟之内就蒸发了。算法开始统治市场了。

        打开维基百科或者各种百科类网站,输入“算法”两个字,如果你不是专业人士,3分钟之内你就会开始头疼,5分钟之内你会关掉网页,你依然不知道什么叫做“算法”,很可能还会不小心把它和“算术”弄混。但在计算机的词典里,“算法”这个词对目前人类世界的影响难以想象。

        《算法帝国》用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告诉我们,这样的影响是在怎样进行的:2011年4月,一位生物学家打算在亚马逊上买一本专业类的已经绝版的书籍,讲的是苍蝇怎样由一个单细胞卵长成为一只嗡嗡响的飞虫。这位生物学家当时预估购买一本绝版书籍的费用是35-40美元。然后他打开网站,输入书名,跳出来两家供应书商在售卖这本书,费用分别是1,730,045美元以及2,198,177美元,是他预期价格的43251倍,天价就是这个意思。生物学家觉得太不可思议了,莫非单位搞错了,不是美元,而是日元?

        第二天他同样登录亚马逊,惊讶的是,这本书非但没有回到正常价格,还一直往上涨,此后连续三天,书的价格一直飙升到最高23,698,655.93美元(2300多万美元),而买家还得支付3.99美元的邮费,直到第四天,书的价格才下降到106美元。我们的生物学家抓破脑袋也没想通,一本讲苍蝇是如何长大的、满是晦涩术语、充满数字图表的书怎么会飙升到天价?莫非是这本书里像电影演的那样外表是一本生物书,实则是一本充满各种密码的联络用书?(咳咳,同学,认真点!)要不就是它突然受到了亿万富翁级收藏家的追捧?还是系统出故障了?事情真相是这样的:两家书商都在亚马逊经营上万种书籍,并且都用算法给图书定价,然而不受监管的算法打了一场价格战。第一家书商利用算法将自己的价格设定为另一家的0.9983倍,而第二家的算法则始终让自己的价格保持为第一家的1.270589倍。就这样的相互“攀比”,反复交手,最终让这本书的价格赶上了曼哈顿顶层豪华公寓的价格。若非人为干预,覆盖系统设置,价格战还会继续升级。

        如果这只是一件小事,那2010年5月,美国资本市场则经历了一场“闪电崩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在短短5分钟之内便暴跌1,000点(跌幅达9%),紧接着出现同样急剧的反弹回升,“全球最受重视的股票指数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的走势看起来就像是被人恶搞了一样,近1万亿美元的财富就这样蒸发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出此次闪电崩盘的确切原因,这次事故很可能属于以电脑为基础的交易故障,而本书作者克里斯托弗·斯坦纳认为“如果不是因为不受人类管束的算法占据了市场,不到一秒内独立下单并完成交易,股价波动幅度不可能如此之大,波动速度也不可能如此之快。但这样的算法确实统治了市场。”

        我们的现代化生活中遍布算法身影,包括我们人类本身就是一部超级算法的组合体,我们的大脑神经元就是最复杂的程序,打个比方,我在考虑晚餐吃什么,就写一个算法,输入几项因素(成本、烹饪方式、食材类型、路程花费等),如果输入分别为20块钱、煮、肉蔬菜米饭、20分钟,那么输出结果是:自己回家做饭吃。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关于算法的例子。

        算法已经在部分领域取代人工,它比人力快,价格也更低廉,而且如果它照预期运行,错误率也远低于人力,而能够构建算法的人社会地位会迅速升高,同样在算法帝国的世界里面,新的职位空缺源源不断出现。国家之间经常相互指责你偷走了我的市场,因为你的人力更便宜,而为了保护我的市场,我要把门关上,等等,但却对正在“偷走”我们工作的、更迅速的算法们视而不见,面对谁都可以使用的算法,关门已经不顶用,那,什么方法才是合适的?

        《算法帝国》这本书的故事从华尔街开始,看看算法的足迹是如何一步一步无处不在地走进我们的生活。

        《算法帝国》,[美]克里斯托弗·斯坦纳著,李筱莹译,49.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