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6月18日 星期三

    苏民生与《北河沿日记》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6月18日   14 版)
    前排左起:沈士远、刘半农、马幼渔、徐祖正、钱玄同。后排左起:周作人、沈尹默、沈兼士、苏民生。

        琉璃厂十字路口东北角,有块空地,空地上有一棵老槐树,树荫浓茂,遮天避日,淘书客在树底下歇脚抽烟吃盒饭。大树后面即海王邨,海王邨里有中国书店总部(俗称“三门”),还有中国书店的一家门店,古书民国书兼售。我的民国旧书旧杂志的原始积累,就是打这两处上道的。时间过去20多年,一切都变了,不变的是怀念。最初买的几种民国期刊里有一种《艺文杂志》,是两册合订本。虽然这个合订本不是“夹馅合订本”(原版与复印本掺合在一起的合订本),但是80年代的装订工艺比之50年代要差许多,虽然是本好杂志,可是外表实在不讨喜,前几年我终于给它拆了重新装订。

        《艺文杂志》由周作人主编,水平之高自不在话下。它1943年6月出版第一期,到1945年4月出了最后一期。它的办公地点“阜成门外北礼士路”,后来是北京新华书店总店,我每路过,必生今昔之叹。《艺文杂志》里有三部日记,一部《螺君日记》,一部《朴园日记》,一部《北河沿日记》,我最初阅读的时候就非常喜欢。《螺君日记》已由赵龙江兄编就,收入海豚社“红色系列”,《朴园日记》由我编就也收入“红色系列”,如今《北河沿日记》也编成了。这真是巧合,是特别值得高兴的事。

        “螺君”即毕树棠,龙江兄已考证确凿,孰不知这个“螺君”困惑了我二十几年,实在没招了,我差点愚蠢地准备将“螺君”安到《北河沿日记》作者苏民生名下,也就是说差点将《螺君日记》归入《北河沿日记》内,笔名小事,能不慎乎。文人出于各种想法,好用笔名。日据时期,文人原来不使笔名的也被迫使上了,毕树棠即是一例,战前“毕树棠”之名可是常见于名牌文史杂志的。

        苏民生(1896—1988)与毕树棠(1900-1983)乃同时代之人,赖以谋食的处所亦同为北平高等学府,亦一同在日据时期滞留古城,所不同的是,苏民生是本名和“澜沧子”交替使用,似乎不想避讳什么。

        关于苏民生生平,《中国艺术家辞典》是这么介绍的:

        苏民生(1896.11-1988.2)别名苏霖,白族,字澜沧人。云南剑川人。擅长中国书画鉴赏、美术理论。曾于日本京都大学专攻美术史。历任中法大学教授、北京艺术师范学院资料科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资料员。

        7岁入私塾,8岁到湖南衡山三伯父处学习。1905年,到长沙铜元局、沅陵县龙泉寺读书。1908年,其三伯父逝世后离湖南回乡,继续学业。1909年入剑川高等小学。1910年入大理省立二中。辛亥革命后,进昆明双塔工业中等专科学校。1913年考取留日预备班,入日本高等师范英语系。此时,他对绘画发生兴趣。

        1919年,入日本京都大学哲学系,专攻美学和美术史,所画反映云贵高原风貌的小幅钢笔画笔力厚重,创意独特。1925年回到北京,在孔德学校讲授西洋美术史,教素描、国文。参加创办中法大学孔德学院,继任该院教授,介绍新兴美术理论及日本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讲授植田寿藏的《近代绘画思潮论》;翻译了法国居友的部分美术论著和福尔的《西洋美术史》。其间,发表了《游居鉴赏录》等美术著作,主编孔德学院《云岗》专刊。先后担任北平师范大学、北平女子师范学院、国立北平艺术学校、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等院校美学和美术史讲师。曾作书参加北平艺专书画展。写成《日本重游印象记》。

        著作尚有《雄浑的国民精神和六艺》、《文艺上的感伤主义和形式主义》、《印度·中国·日本美术异同论》、《老子美学》、《绘事后素论》、《论湖北十画家画展》、《并行而不相悖一一论中西画不应有门户之见》、《略论抽象主义》、《论钱南园之诗书画》等。与刘亚兰合译《苏联绘画史》。其白话诗、散文、随论个性显明,文笔流畅,极富思想性。如《阜外杂记》、《游居摘录》、《回忆录渤碣窝诗文集》、《榆树馆日记》等。

        抗战胜利后,在天津国立体青专科学校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资料室主任,并讲授《文心雕龙》。后调中国美术研究所任资料组组长。

        1988年2月辞世,终年93岁,安葬于北京八宝山。

        收入本编中的十三篇文章选自《舆论周刊》《艺文杂志》《中国文艺》》《朔风,《舆论周刊》出版于1937年3月,其他三种均为日本占领北平后所出文艺刊物。艺术家辞典里没有提及苏民生沦陷时期的任何一篇文章,这也许正是本编的特殊意义。

        书名叫《北河沿日记》,以寄托我20年来的一种情结。反复读苏民生的日记,感觉他的日记有别于我们习见的日记,苏的日记很少写具体的年月日,很像是意识流日记,下句不接上句,一脚天一脚地,说是杂记或漫笔更为恰当。苏民生所记多为老北京之风物人情,文中正巧有一篇《燕京漫笔》。

        苏民生南人北居,入乡随俗,好像并没有什么水土不服,反倒是他对北京的观察比之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更为深入更为细腻。他能从“室中灰尘满积,使人神志颓丧”的消极转化为积极的北国风光“北方大陆常为黄尘所充斥,以佐其雄浑鸿濛之气象,试登西山遥望永定河一带,当知吾言之不谬,杜少陵诗最能表现此种气象。”(《榆树馆日记》)榆树馆,今仍存,名称也没有改。去年岳父大人病重入西直门人民医院,我几乎每天前去探视,必经之路就有榆树馆胡同。

        我之所以对苏民生的杂记有大的兴趣,因为苏民生所游所居之地,许多就是我现在经常出没之地,如“曩游八里庄,归途经骆驼庄龙王庙村”(《燕京漫笔》),八里庄即我现居地,“骆驼庄”应是“罗道庄”的旧称,离我住地也不远。当然苏所描绘的村落景象今不复存。

        没有想到在苏民生文内还提到了现在时髦的玩艺儿“藏书票”——“藏书笺盛行于日本而中国亦渐有模仿之者。为发挥图案画之一种好材料。画题以蠹鱼为最佳,文质彬彬无过于此者。”

        苏民生好整洁,于院落花木位置,室内书案陈设,均力求稳当合度,并总结有心得“清早整理屋中散乱的零星物件,整洁以整为基本,整则易洁。”他还有一大段文字评说各地厕所之异同,称赞日本厕所非常清洁“而稍嫌局促”。我觉得如厕之所甚至能影响性格,最可怕莫过于上海的马桶,苏民生说“江南马桶虽便利放置房中,不得其所,思之令人恶心。”自家人用马桶也许习惯成自然,若你是作客,众目睽睽,仅一帘之隔,其尴尬之状可知。

        找到一张30年代知堂老人苦雨斋照片,后排右一为苏民生,放到这本小册子里,前辈风流,总算还有一点痕迹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