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6月04日 星期三

    方李莉《中国陶瓷史》后来居上

    人类学方法、全球化眼光、多民族融合构成该专著三大特色

    陈菁霞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6月04日   02 版)

        本报讯(记者陈菁霞) “这些年我国陶瓷研究的进展主要还是体现在大量的新材料上面,学术研究方法和中国古陶瓷的宏观研究上面仍然是比较滞后的”。在近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北京大学考古研究中心和齐鲁书社协办的“全球化与新历史观——方李莉《中国陶瓷史》新书发布暨研讨会”上,来自景德镇学院的学者曹建文说。

        据了解,此前的陶瓷史研究著作有两部。一是1982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由冯先明主编的《中国陶瓷史》,因此书一直没有再版,80年代后的很多重大学术成果均没有得到反映。二是2011年三联书店出版的叶喆民的《中国陶瓷史》,虽然在原作的基础上,作者补充了近20年的一些新发现和新认识,但是研究方法和宏观的研究格局还没有跳出30年前的框框。

        曹建文认为,齐鲁书社出版的《中国陶瓷史》具有以下学术贡献:第一,尝试以人类学方法研究中国陶瓷史,研究方法的突破是这本书最重要的部分。第二,运用全球化的眼光,强调中国陶瓷史是世界陶瓷史,世界的贸易史,世界的经济史,世界的政治史,世界的文化史和世界的艺术史的一部分。第三,注重民族的兴起、融合和文化互动。原来的陶瓷史对少数民族的陶瓷史关注不够,内容太少,方李莉在辽金西夏陶瓷以及元代陶瓷上给予了充分的关注。研讨会上,来自陶瓷学界、考古学界、人类学界和历史学界的20余位知名学者,对该书的学术价值也给予一致好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