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6月04日 星期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教材正当其时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6月04日   20 版)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于日前正式发布,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规划、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融入首都国民教育全过程。(见5月27日《京华时报》)

        这一举措在全国开了先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教材可谓正当其时,我理解,理由有三。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景,与每个公民的成长、成才、成人、奋斗、发展、成就事业息息相关。24字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个人价值准则,这三个层面的价值观紧密相连,相互契合,互为因果。作为一个公民,首先要以国家价值观为最高准则,国家价值观是社会及个人价值观的基础与沃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国家价值目标的实现,个人的所有价值目标都将化为乌有。

        公民也是社会成员,严格恪守社会价值准则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与义务,如此,公民社会才会变得文明、健康、有序、和谐。作为公民社会的一分子,还须严格践行个人价值准则,这尤其重要。个人价值准则是法纪与文明的融合,是做人做事的规范,是实现个人价值取向,成就个人事业的必要前提。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教材,成为公民的必修课,进而入耳入脑入心,必要性显而易见,对于提醒和敦促公民时刻牢记,熟记于心,不敢丝毫懈怠,有重要意义。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明道德的根基。无须讳言,物欲横流、价值多元化的当今社会,诚信与道德出现滑坡,推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需要文明的营养养心;需要道德的力量助推;需要民主与法制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的压舱石;是道德的定盘星;是培育昂扬向上公民品格的沃土。核心价值观入教材,使之成为每个公民日日对照自己行为的一面镜子,对于推动道德、美德建设无疑大有裨益。

        第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从娃娃抓起。文明的传播、道德的修养是潜移默化的,著名作家冰心在一首诗中写道:“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修养包括理想、信念的锤炼;爱国、爱民情怀的培养;道德观、廉耻观的养成;品格、性格、气质的蕴育等,这些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核心价值观入教材、进课堂,让每一个公民自幼接受法治、公正、文明、友善等正能量的熏陶,对于培养现代合格公民,增强公民的责任担当意义重大。

        北京的做法值得点赞,具有借鉴意义。笔者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教材需要上升为国家教育战略,应组织编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读物,纳入全国中小学和大学教科书,渗透课堂教学及考试评价中。同时要覆盖到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明道德教育中,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喻户晓,成为引领社会风气,弘扬正能量的先锋旗帜。

        南京市大厂区   尹卫国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于日前正式发布,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规划、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融入首都国民教育全过程。(见5月27日《京华时报》)

        这一举措在全国开了先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教材可谓正当其时,我理解,理由有三。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景,与每个公民的成长、成才、成人、奋斗、发展、成就事业息息相关。24字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个人价值准则,这三个层面的价值观紧密相连,相互契合,互为因果。作为一个公民,首先要以国家价值观为最高准则,国家价值观是社会及个人价值观的基础与沃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国家价值目标的实现,个人的所有价值目标都将化为乌有。

        公民也是社会成员,严格恪守社会价值准则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与义务,如此,公民社会才会变得文明、健康、有序、和谐。作为公民社会的一分子,还须严格践行个人价值准则,这尤其重要。个人价值准则是法纪与文明的融合,是做人做事的规范,是实现个人价值取向,成就个人事业的必要前提。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教材,成为公民的必修课,进而入耳入脑入心,必要性显而易见,对于提醒和敦促公民时刻牢记,熟记于心,不敢丝毫懈怠,有重要意义。  

        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明道德的根基。无须讳言,物欲横流、价值多元化的当今社会,诚信与道德出现滑坡,推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需要文明的营养养心;需要道德的力量助推;需要民主与法制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的压舱石;是道德的定盘星;是培育昂扬向上公民品格的沃土。核心价值观入教材,使之成为每个公民日日对照自己行为的一面镜子,对于推动道德、美德建设无疑大有裨益。

        第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从娃娃抓起。文明的传播、道德的修养是潜移默化的,著名作家冰心在一首诗中写道:“修养的花儿在寂静中开过去了,成功的果子便要在光明里结实。”修养包括理想、信念的锤炼;爱国、爱民情怀的培养;道德观、廉耻观的养成;品格、性格、气质的蕴育等,这些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核心价值观入教材、进课堂,让每一个公民自幼接受法治、公正、文明、友善等正能量的熏陶,对于培养现代合格公民,增强公民的责任担当意义重大。

        北京的做法值得点赞,具有借鉴意义。笔者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教材需要上升为国家教育战略,应组织编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读物,纳入全国中小学和大学教科书,渗透课堂教学及考试评价中。同时要覆盖到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以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明道德教育中,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喻户晓,成为引领社会风气,弘扬正能量的先锋旗帜。

        南京市大厂区   尹卫国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