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6月04日 星期三

    好童书的五个标准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6月04日   15 版)

        朱自强: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

        我父亲在学校工作,因此能够接触到不少图书。他给我哥哥借来很多书,我小学上到二年级时就开始跟着读。但没过多久,文革开始了,烧了很多书,封了很多书,找到好书不容易。我印象很深的是《宝葫芦的秘密》,让我如醉如痴,当时的感觉现在还记得,就是不舍得把这本书读完,因为读完就没有其它书可以看了。我还在邻居家看到过《中国民间故事选》,民间故事的童年阅读,给我了儿童文学的深刻体会和经验,让我后来成人以后从事儿童文学推广工作时,特别注重图书的趣味性,可以说塑造了我的儿童文学观。

        我向孩子们推荐《佐贺的超级阿嬷》,作者是岛田洋七。我认为这是一本在中国当下语境中,孩子和父母都可以认真品读的书。它记录了作者和外婆贫穷的生活,在困境中,外婆的乐观和坚强带给孩子宝贵的人生财富,使他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外婆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我们这个功利主义的时代,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可以说是一剂“解毒药”。

        怎样才是优秀的童书?我有五个标准。首先是有真挚的情感,成人作家必须能够体会孩子的心灵世界,如果他没有这种体会,就不可能真挚。其次是要有端正的价值观,儿童文学中会流露出作者对人生的看法,但我反对教训性、说大道理的童书。其三是要有幽默感,儿童身上有天然的幽默感,儿童文学不但要召唤出这种幽默感,更要让孩子笑过之后,有些触动。其四就是想象力,我们中国儿童文学还需进一步张扬想象力,让孩子体会到想象力驰骋的乐趣。最后,童书还必须具有创意,尤其是绘本类图书,无论是故事、绘画还是文图结合,都需要给孩子带来创意的惊喜。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大自然是儿童思想的发源地”,对此我深有体会。孩子不能总是在教室里接受书本知识,应该到大自然中、到伙伴中去,用身体接触万物,感受事物、生命、与人的关系,从而认识世界、认识社会。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