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5月28日 星期三

    脚踏“儿童”与“成人”的两只船

    程丹梅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5月28日   22 版)
    《德国人怎样面对青春期》,程丹梅著,现代出版社2014年5月,27.00元

        中国的孩子有没有青春期?有,当然有。可那些“逃学”、“叛逆”、“抑郁”等字眼中国的家长是绝对不会对外人说的,因为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这些都是青春期现象,相反对很多家长来说,讲出孩子的这些“劣行”无疑有损家庭门面。“家丑不可外扬”嘛!

        为什么我们的家长就不能坦坦荡荡地把问题摆出来呢?我觉得,除了有传统观念的问题,还有就是我们中国的家长多半是在特殊的条件下和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上山下乡、政治运动、高考等等。你想啊,因为自己的青春期是在各种运动或者学习紧张的状态中糊里糊涂地度过的,所以对这个阶段肯定充满了无知与无奈,等孩子青春期问题出来时就误区重重和束手无策了。于是就有了:“这个孩子又学坏了!”“他父母没说什么他就离家出走了!”“不好好学习,竟然小小年纪就搞对象!”等等不假思索、不动脑筋和不科学的定论……

        在德国,对于青春期的态度却是另一番的情形。

        有一次,我在汉堡附近的图书馆里,看到了几个借书的妇女坐在两排书架间的沙发上,那是专为读者阅读与休息的读书角。女人们小声地议论着什么,间或带着忍不住的笑声和感叹声。从那儿经过的时候,我不经意地听到了一个词语:青春期。

        我乐了:这是家里拥有青春期少年的母亲们,她们显然是交流着孩子们种种相同行为和不同的“离经叛道”。

        我们都知晓,青春期是人从儿童到青年转折和过渡不可忽视的阶段。德国心理学家这样形容青春期,说它是一只脚踏在儿童、另一只脚踏在成人两只船的阶段。面对躁动不安的青春期,教师和家长该用怎样的方法与艺术才能应对种种问题呢?就在那家图书馆的青少年专柜,我看到了几本这样的书:《救命,我的孩子进入了青春期!》《青春期来了怎么办?》《他们突然都13岁了》。我知道,这些将是那几个德国母亲一定要带回家的参考书。

        巧的是,在我就要走出图书馆的时候,我看到了贴在阅览室门口的一个作家和读者见面的广告。通常,这是作者为推销自己作品而做的、或者是图书馆为读者和著名作家创造的一个交流机会。现在这则广告上要说的是:一个青春期问题专家持书回答家长们的问题。

        青春期,对德国人来说,是寻常而不能忽视的阶段。

        然后,我便有了一个主意——写一本关于德国人面对青春期的书。我知道我能写好,因为我掌握很多资料,我儿子和他的伙伴们就正是处在青春期的少年;我也有在德国学校与这个年纪孩子打交道的经历;关键是很多德国家长朋友和孩子们的支持与帮助,他们给我提供素材、图片,给我发邮件。有一天,我知道我该动笔了。

        真的,这只是为了出主意。为了什么?给谁?

        为了中国的家长,更是为了青春期的青少年。

        或许你会说,你有什么权利出主意?凭什么?

        凭我是一个走过青春期的人,凭一个母亲的心,凭我对德国青少年成长期孩子的体会与观察。我不是青春期的孩子,但是我走过了青春期。

        我不是心理学家,但是我了解德国心理学家对青春期孩子教育的方法。

        在这本书里,你会发现青春期的征兆,作为家长,你会说,哦,我的孩子不例外,我的孩子没有问题,这一切都是正常的……作为孩子,你会说,在那个德国,也有一群孩子对某些事情是困惑的,懵懂的,这一切都没什么了不起,都会过去……作为老师,你会说,所有的孩子都是可爱的,耐心与坚持最重要。无理取闹

        只是孩子心理发育阶段的一个小浪花……

        重要的是借鉴与比较。借鉴了,你就会有所得,有所用,有所获。比较了,你就会放下心来,就会以平常心对待逆反的女儿、离家出走的儿子、抑郁寡欢的“少年维特”和犯了罪过却不知为什么的糊涂仔……

        还有,当一个孩子跟你争吵时,你会不会去打他耳光?

        当一个孩子对爱情开始幻想和冲动了,你怎么和他说心里话?

        当一个孩子不满自己的身体条件而怪罪于你时,你如何去对待?

        当一个孩子没有了学习兴趣的当口,你拿什么去引导?

        ……

        我的《德国人怎样面对青春期》,不是治病的书,真正心理的病情,由医生去负责。但这本关于德国青春期少年的叙事书,给你启发,让你借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