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5月28日 星期三

    馆配市场现重大变革业界吁为数字资源建行业规范

    陈香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5月28日   06 版)

        数据库、电子资源是图书馆今后的采购方向和趋势,但出版社面向图书馆推广销售数字资源,面临诸多现实问题——“数字资源面临版权保护的问题;而且,有出版社在做自己的数字资源的推广销售,但市场效果不明显,完全不可能取代纸质图书的馆配销售所产生的效益。同时,缺少一个大的数字资源的销售平台,能够把好的有品质的内容收进去,建立好定价体系,同时做好版权保护。”

        5月中旬的贵阳艳阳高照,是2014年全国图书博览会(贵阳)馆配分会的好兆头。

        “馆配会还没结束,我们就已经收获了200万码洋的订单。”人民邮电出版社发行经营部的营销经理卢红兵说。

        “效果不错,来了很多人。我们参加馆配会,累点不要紧,就怕没人来。”天津大学出版社社长助理杨荣刚说。

        此次馆配会由贵州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与全国馆配商联盟联合主办,贵州人民出版社和人天书店集团共同承办,全国403家出版社和出版发行公司参会,展示新书品种103400种。除人天书店集团的图书馆客户521家、856名采访人员外,全国馆配商联盟另有45家馆配商参会,采访人员506人。

        尤其是,除邀请出版社外,主办方不仅邀请了全国的图书馆设备厂商,还邀请了图书馆软件开发商、数字资源出版商、多媒体厂商参展,集中展示国内相关图书馆的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产品。围绕图书馆的建设需求,搭建相关行业的公共推广平台,提供全面的一条龙式服务,为本届展会适应图书馆转型的一次尝试。同时,主办方借助中国经济图书进出口公司引进了一批台版图书,作为展会的亮点给予集中展示。由台湾华艺学术出版社所组成的华艺台版图书发行集团,目前已有超过200多家台湾出版社加入,包括华艺、联经、城邦集团、花木兰、万卷楼、学生书局、五南书局、远足共和国、台湾商务、天下杂志、皇冠等知名出版社,不仅在选品的文献学术及典藏价值上符合馆配需求,在图书折扣上也具备相当的竞争力。

        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

        馆配会是图书馆采购的主流模式,但即便如此,仅去年一年就举办了46场全国及地方性的馆配会,未免使得馆配行业中的任何一方都觉得有些不堪重负。图书馆与出版社两方都希望馆配会不再重复设置,做到相对集中。对出版社而言,会经过市场分析,从而选择更有效果的订货会;图书馆也会看重馆配平台上出版社的参与度、馆配商服务的专业化等基本问题。

        “今年三月、四月,全国的馆配会有20多个,非常密集,出版社对参不参加馆配会也会做选择。目前来看,新华系统内,比较大的馆配会是江苏省店、浙江省店办的馆配会,都是全国性的;地方上,山东省店、济南市店、包括青岛市店,做服务都还不错,但其他馆配会的服务水平还需提高;从整个馆配市场来看,人天在民营馆配商中是很突出的。”某中央大社发行部经理如是评论。

        事实上,在馆配市场形成统一的信息平台,将供货商、发行商、购买方集中在一起,形成大的平台,是人天集团一直以来所提倡的理念。2010年,人天书店集团倡导发起、成立了“全国馆配商联盟”,现已有72家成员单位,在联盟内部实施联合编目与联合采购。

        就全国及地方性馆配会的普遍现

        象看来,馆配商组织馆配会一般只邀请自己的客户参加,而人天书店承办的全国馆配商联盟的馆配会上,邀请全国各地的馆配商带着他们的客户一起来参与其中。针对馆配会参会成员,联盟亦有宽松政策,不仅提供相当数额的参会补助,也不过问订单数据的最终去向。

        “我们力求搭建一个无门槛的公共性馆配平台,以期为全行业服务,希望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劳动与资源浪费,树立馆配市场的标杆。”人天集团董事长邹进表示。

        显然,人天的诚意得到了出版社和图书馆的认可。

        “其实,现在各地都有教材销售联盟,而馆配联盟才刚刚起步。有了联盟形式的馆配商,我们出版社就不用疲于奔命了。如果每年开一到两次会,大家都到这里来聚拢的话,省事、省钱。而且联盟成立起来,也能规范市场,哪家馆配商扰乱市场,大打折扣战,大家就不带他玩。”杨荣刚尤其期望,全国各地的馆配商能够联盟起来,别把招投标的折扣压得太低,“馆配商的日子好过,出版社的日子也好过”。他断言,“聚拢效应是趋势,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在科学出版社销售中心常务副主任张秀波看来,组织馆配商联盟,确实一方面把上游出版社的资源集聚了起来,另一方面也把终端的图书馆吸引了过来。其实,一些中小型的馆配商,出版社在核定馆配合作伙伴时,不一定认为他们是优质馆配商,而他们加入联盟后,有联盟作为背书,反而能够得到和大社合作的机会。

        “虽然在采购方面的各种平台比较多,但还是离不开现采的形式,毕竟有很多实物,可以根据书的质量来具体采购,特别是一些专业书,现采是非常重要的方式。”图书馆代表普遍如是反映。但是,“我们期待联盟形式的馆配会,因为能够提供集中采购的平台。”韩山师范学院图书馆馆长蓝宗辉表示。

        馆配市场还会持续吗

        自国家10年前启动对图书馆的评估以来,馆配市场日益成为出版界新的稳定市场,在出版社的销售构成中占据了日益重要的位置。

        天津大学出版社60%的品种都是教材,主要是走高校,因而馆配量不是特别大,但也占据了该社将近1/4的销售额;对于贵州人民出版社来说,馆配占了该社整体销售额的20%;科学出版社的馆配额占据了该社销售额的1/3强;对于人民邮电出版社来说,这个数字是20%。

        虽然,经过前几年的图书馆评估,馆配市场的高峰过去了,但显然,这个高峰直接催生了馆配市场的出现,而且,总体而言,无论是高校馆还是公共馆,因为国家扶持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力度还在加大,这个市场还是平稳的;其二,虽然各馆、尤其高校馆需要平衡纸质和电子资源的比例,但无论如何,对知识内容的需要还是平稳发展的。

        在杨荣刚看来,不敢说馆配市场会持续增长,但每年应该都有固定的量,是稳定的市场。不过,“我们现在很关注电子书这一块。现在很多图书馆在采购纸质书的同时,需要很多电子资源,这个现象值得出版社关注”。

        人民邮电出版社从2003年开始设立馆配营销经理,负责图书馆销售的服务工作。“直供业务都交给馆配商来做,但我们会给图书馆老师发我们的图书信息,包括一些营销活动的推动。”在卢红兵的观察中,从2003年开始到现在,馆配市场比较稳定,而且逐步增长。“现在很多出版社也开始重视馆配工作,我认为馆配市场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显然,相较于北京、天津的同行,地处西南的贵州人民出版社对馆配市场的信心更足:“肯定有很大的增长,而且有持续的发展。而走市场的书越来越不好做。”

        老问题、新问题

        目前的馆配市场还未尽如人意,就又被推上了转型升级的战车。

        在杨荣刚看来,目前馆配市场的最大问题是,各地的中标折扣都不高。“馆配商投标时中标折扣低,最终必然会转嫁给出版社,由出版社兜底。这种势头如果不遏制,最终会毁掉整个市场。”

        他举例,现在有地方的中标折扣在70或72折左右,而教材现在往外发货都是68到70折。“如此低的折扣,馆配商根本就做不了,因为现在馆配商的服务已经做到很极致了——中标、编目、上架,不给5到6个点,馆配商是赔钱的。”

        其实,对于图书馆而言,按照规定实行政府采购时,“折扣是很小的因素,主要看馆配商的资质,馆配工作的质量与经验,及所能获得的内容资源”。蓝宗辉表示。

        一些小馆配商竞降折扣、自相残杀,只是为了亏本占市场。但如此行为必不长久,是一种慢性自杀,同时,还搅乱了市场秩序。而市场秩序不走向正轨,即使占领了市场,也无法持续。

        一个始终没有解决的问题是,各出版社出版的产品怎么能更全面、有效、及时地传递给图书馆。“特别希望有一个平台,能把所有出版社一年出版的20多万种产品信息及时传递给各图书馆,各图书馆可以随时到平台上来提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今年全年将近50场馆配会,大家都很疲惫,图书馆也很疲惫。如果有一个这样的平台,老师们坐在家里就可以进行数据比对了。”张秀波说。

        其实,现在各出版社都在建自己的平台,比如科学出版社就有一个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但毕竟出版社有580多家,一家出版社的产品还不能满足图书馆的需要。而且很多中小型出版社做不到自建平台,所以造成很多已经出版的产品信息没办法及时向图书馆提供。

        “我们期待人天的编目平台能做起来。”张秀波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社发行部主任表示,一些民营馆配商在向图书馆传送书目数据时,会有一些筛选。因为现在的中标折扣越来越低,他们就索性把高折扣的出版社屏蔽掉了。特别是不发达地区,很多高折扣的书几乎都进不去,而这些书,恰恰都是品质上乘的专业图书。“期待联盟对此予以规范。”他说。

        “我们对出版社的期望是,现在图书品种比较多,希望出版社的出版更追求精致化,而不是盲目追求规模。一般来说,国外出版社出版的书,质量都是很靠谱的,中国的出版在世界上也算排得上号,希望质量能够进一步得到提升。”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采编部的黄栋晓表示。他同时对馆配商提出期望:“能把出版社的书目都搜集起来,越完整越好;第二,我下了单,你应该到书,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数字资源亟待行业规范

        显然,对于图书馆而言,读者的需求在变化,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也面临升级转型的新问题。

        蓝宗辉告诉读书报,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90后,几乎人人手持一个智能终端,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在变化,遇到问题,他们首先想到的是通过网络去查找,但毕竟网络对某一问题的回答不专业、不系统,甚至不准确,图书馆非常期待系统科学的电子出版物,或者分类的数据库。他提出,特别是博士生、硕士生,对外文数据库或专业电子文献的使用需求日益加大。

        “纸质图书的复本量会越来越少,数据库、电子资源是我们今后的采购方向和趋势。”黄栋晓表示。

        当然,黄栋晓告诉读书报,就目前来说,中文图书的纸本采购还会长期存在;但交大图书馆的外文图书已经大量采购电子图书,首先是电子外文期刊,现在则都是以数据库的形式提供。他提供的数据是,电子资源的已经占据上海交大70%的采购经费,而且每年还有增幅。

        “国内对电子图书还是比较忌讳,因为盗版比较严重。但我认为以后的趋势是,特别是学术类图书,可以做电子图书。可能以后学术资源的纸本阅读会进行按需印刷,大量的学术资源会以电子的形式存在。”

        对于图书馆需求的变化,出版界已经敏感地意识到。但数字资源的专业化道路,依旧长路漫漫。

        “目前绝大部分出版社的销售还是以传统纸质书为主,但很多图书馆的采购经费是有限的,需要在有限的经费中平衡纸质图书的经费。”张秀波判断,在馆配市场领域,出版社面临的首要挑战就是数字资源对传统纸质图书的冲突,出版社必须要调整出版的内容和形式。

        关于馆配市场,人民邮电出版社对图书馆进行调研的结果是,除国外数据库之外,经费在向数字资源不断靠拢。然而,出版社面向图书馆推广销售数字资源,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很多出版社也很重视数字资源,但面临版权保护的问题;而且,有出版社在做自己的数字资源的推广销售,但市场效果不明显,完全不可能取代纸质图书的馆配销售所产生的效益。

        其实,我们社所有的书都已经数字化了,但就是缺一个大的数字资源的销售平台,能够把好的有品质的内容收进去,建立好定价体系,同时做好版权保护。”卢红兵说。

        事实上,大社都在开发一些数字产品,但实际销售效果寥寥。

        科学出版社早在七八年前就成立了数字出版中心,内容集中在传统纸质图书的数字化转换方面。近几年,科学社又成立了数据库资源部,想进一步探索数字产品的开发,并推出一些产品尝试销售。“感觉数字资源销售领域没有行业规范,也没有定价机制,目前来说,数字产品的销售并没有相应的规模,对我们社整体的销售支撑不大,还处在摸索过程当中。”

        据读书报了解,科学社新成立的数据库部门,不仅仅开发数字图书产品,更在集中研发专业数据库,比如他们的医学数据库,搜集了大量的患者的病例,还可以实现线上就诊。同时,传统纸质书面临销售困局,尤其是专业图书,印数在下调。在这种情况下,科学社在对大量专业书籍进行按需印刷。

        “现在我们有5000多种书可以进行POD。没有库存没关系,只要老师订了,我们就可以供应给他。”目前,科学社POD一本书的成本大概是一本纸质书的两倍到三倍,当然还要综合考虑图书工艺的复杂程度,现在一般的做法是,把精装封面改成平装。

        当然,关于数字资源的采购,图书馆也有很多困惑。比如,现在网络上有很多公共资源,但很多图书馆的老师不知道哪块是公共的——不用采购,哪些是一定要采的,采完之后如何利用,如何评价,都是让人困惑的问题。无论是图书馆还是出版业界,都亟待数字资源评价规范的出台。

        无论如何,图书馆目前对数字资源是非常渴求的。杨荣刚的判断是,像超星这样做电子资源的方式不一定有出路,“用很便宜的价格把数字资源都搜罗起来,不管图书馆需不需要,用很便宜的价格卖给你”。他认为,以后的趋势是,数字资源的馆配也应该走专业化的道路,应该把大的数据库和电子资源拆成小块,读者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放矢。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