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2月26日 星期三

    关于《溃痈流毒》的几点考证

    来新夏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2月26日   10 版)

        一、缘起

        几十年前,我在一所高校教“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是该课的第一讲。我除了以(道光朝)《筹办夷务始末》为主要依据外,还想有更多以前未多涉及的史料。1954年,《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六册由神州国光社正式出版,我购得后详加批阅,在第三册(页337~352)我读到《溃痈流毒》“选辑本”。又在第六册《书目解题》中,找到《溃痈流毒》的提要,对该书有了初步了解。但有若干疑点。当时只留下一点简要的记录,加上连年坎坷,这事就此搁置。直到本世纪初整理旧物时,偶然发现这些记录,于是先把它写成一则《溃痈流毒》的简单提要,收入我所著的《清人笔记随录》中。接着我了解到传本除《选辑本》外,美国国会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都有藏本。2005年在北京参加古委会召开之会议,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居蜜女士相晤,谈及《溃痈流毒》一书。居蜜女士慨然允以全书复印本相赠,并邀我整理点校,正式出版,我即允诺。未几,即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转来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溃痈流毒》复印本,并附有该书提要目录。憾以公私丛杂,未能及时着手,以致该书置之高阁,几近遗忘。直至2014年春,整理旧藏,始发现该书尚延搁未著一字,愧对旧友!现虽年逾九十,神疲目眊,而复印稿亦已字迹模糊,进行尚有困难,惟既承诺于前,何可爽约?乃决定以垂暮之年,尽生前二三年之力,完成整理点校工作,以报老友。

        二、辑者

        读一本书首先要知道作者的姓氏、籍贯、学历、仕历、著述,更希望了解写这本书的缘由。我最初读《溃痈流毒》“选辑本”,作者署“不著辑人”,只在第一条后著“鹤间识”三个小字;其《书目解题》亦题“不著辑人姓名”,惟提要称:“文件后常有鹤间评语,亦称鹤间居士,当系辑者别号。”此说不准确,“选辑本”仅有二处“鹤间”字样,而非“常有”。后偶检道光后《华亭王氏族谱》,见附有《鹤间草堂主人自述苦状》一卷,系王清瑞自谱。其中道光二十二年条记称:“六月,和议成,逆夷兵船始退出。”其下以双行小字自注称:“余辑《溃痈流毒》一书,详载始末。”又《自述苦状》后附姚椿长诗一首,中有句云:“《溃痈流毒》谁所为?嗟尔载编空激切!”其下有双行小注称:“君辑《溃痈流毒》一书,详载英夷反复事”,则《溃痈流毒》之辑者,当为《自述苦状》之谱主无疑。

        据《自述苦状》所记,谱主王清瑞,字辑之,后改名王清亮,字慕筠,初号省斋,又号心萱,自号鹤间草堂主人,江苏青浦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生,无卒年。《自述苦状》记至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六十岁)止,谱主一生以游幕为生,曾纳赀任河南南阳县丞。其《自述苦状》记一生失意遭遇较多。所书自号与“选辑本”所署“鹤间识”、“鹤间曰”等名号正相吻合,则《溃痈流毒》辑者当可定为王清瑞即王清亮。后我据此为《溃痈流毒》写成提要一则,收入《清人笔记随录》(中华书局2005年版,页354)中。美国国会图书馆居蜜女士也将辑者生平写入提要,特别是披露我发现辑者为王清亮一事。居蜜女士尚以无卒年为不足,又查阅到陈澹然所著《江表忠略》卷十五所记王清亮生平事迹称:

        王清亮者,青浦人也,官南阳典史,岁饥作糜饲饿夫,为梁惠行道,囚病躬治焉。既归,青浦陷,望阙叩头,仰药死,于是清亮已七十矣。(页10b)

        居蜜女士据《江表忠略》享年七十下推,定其卒于咸丰七年(1857年)。为进一步证实,我又检《松江府续志》卷二十五《古今人传》本传云:

        王清亮,字慕葛,青浦人,官河南南阳典史,筑南关白河石坝,建桥以便行旅。岁饥煮粥活饥民。南阳俗:幼孩将死,父母举刀斫之,谓恶其再来也。清亮请邑令严禁,俗乃革。复将弃死孩埋之。致仕归,居佘山,终岁不入城市。与姚椿、何其超交最契。咸丰十年五月,贼陷郡城,从容作《绝命诗》一章,端书数纸,分贻友人,乃沐浴衣冠,望阙叩首,仰药死,年七十三。

        此记卒年有异,一作七十,一作七十三,究以何者为近实?观二书所记,《松江府续志》所记比较具体,且有太平军攻入府城年月,对其卒年七十三,语意肯定可信。而《江表忠略》所记卒年有揣测语气,可理解为七十多岁之意。我意当以七十三为享年,而不取《江表忠略》之说。

        如此,《溃痈流毒》辑者生平,可得其大概矣。

        三、传本

        我所见《溃痈流毒》传本有三。最早是1954年见到神州国光社版《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第三册中的“选辑本”,据第六册《鸦片战争书目解题》称此本是“张元济先生托人自日本抄回,捐赠上海合众图书馆”者,共四卷。原藏合众图书馆,今转藏上海图书馆。托人抄回说不确,因我曾在上海图书馆读过《溃痈流毒》传抄本,该书首页前半面空白页上即有日人内藤虎亲自用毛笔题识云:

        原本系京都府立图书馆所藏,余尝语汪穰卿舍人,以其有益鸦片战役史事。穰卿欲任印行,余为录副二分,未成而穰卿即世。后以一分贻罗叔言参事,今以一分奉赠菊生先生,先生能为我印行此书以成穰卿未竟之志乎!

        庚午九月   虎

        “虎“为日本在华大量淘书之“学者”内藤虎次郎,庚午当为1930年(民国19年),穰卿为汪康年字,维新派人士,曾主编《时务报》。穰卿卒于宣统三年(1911年),则内藤抄书当在穰卿去世前后。后以一份赠罗振玉(字叔言)。又以一份赠张元济先生,即题识之庚午年。“沪本”首页大题前有张元济先生题识一行:

        此书为日本内藤虎次郎所赠,恐今后无以慰两死友之望矣。   菊生

        菊生为张元济先生字,此书即内藤庚午年(1930年)所赠。大题下脚钤有三颗藏章,一为“上海图书馆藏”小型方章,一为“合众图书馆藏书印”长方形小章,二者皆为阳文,最下一颗是“张元济印”阴文方章。此书为纸捻四眼装,共四册,每册一卷,以元、亨、利、贞为序,册各一卷。简称“沪本”。

        2005年我在京与美国国会图书馆居蜜女士相晤,谈及《溃痈流毒》一书,居女士慨然允赠全书复印本,是传本中最完整者,即“国会本”。尤可贵者,为所附来该书提要目录。该传本书尾也有内藤虎题跋,但内容与“沪本”不同。“国会本”题于明治45年(1911年),“沪本”则题于民国19年(1930年)。“国会本”内容清楚,为赠罗振玉者;“沪本”内容仅言为符汪康年生前愿望而赠张元济者。兹录“国会本”内藤跋全文,以与“沪本”题识对照云:

        此书六册,清国传抄本,藏于京都府立图书馆。盖鸦片乱时,鹤间居士者汇录公牍而成,与《中西纪事》、《英夷犯境见闻录》各书可互相发明矣。前数年余佣书手抄录二通,今以一通奉叔言先生赐存为幸。     内藤虎

        明治45年二月

        内藤二题识,显然不同。“国会本”跋文交代清楚,言此书原为中国藏本,后被日本掠取或淘取,入藏在日本京都府立图书馆,共为六册,系明治45年前,即清末,佣书手所抄。所抄有二通,即以其一赠罗振玉,另一通未著下落。“沪本”题识称,内藤虎曾为汪康年欲印行该书而于清末民初为录副二分,未成而穰卿(汪康年字)逝世,乃以一通于明治45年(1911)2月赠罗振玉,1940年9月14日入藏美国国会图书馆,或即罗藏本,即今存全貌之“国会本”,后经二十年,另一通又于庚午九月(1930)赠张菊生先生(元济),求其出版该书以实现汪康年希望印行该书之意愿,但“沪本”目录为四册四卷,与“国会本”跋尾明言六卷六册相异。内藤虎既言同时传写二本,何二书有卷数不同,而“沪本”题识又不言卷册数。可能赠罗本即“国会本”,为全书。而赠张元济先生本即“沪本”则为选抄本,故“沪本”题识只能含混言之。由此断定,“国会本”与“沪本”非同一内容,亦非同时抄录二本,内藤虎于此又施其狡狯矣。

        据上所述,《溃痈流毒》共有四种传本:

        1、入藏日本京都府立图书馆,即内藤于“国会本”跋尾所云“此书六册,清国传抄本,藏于京都府立图书馆”者。我未获见此本。

        2、 美国国会图书馆本(简称“国会本”),原系内藤虎于1911年抄赠罗振玉者,为六卷本。1940年9月14日入藏美国国会图书馆,疑即罗振玉藏本。2005年居蜜女士赠我此本复印本,为完整本。

        3、 上海图书馆藏本(简称“沪本”),我曾在该馆见过此本,前有内藤卷首题识,自言与赠罗本同时抄写,但检阅其目录,则为四卷四册。题识中更明言,原为应汪康年欲印行之求,而在汪逝世后传抄二部,分赠罗振玉与张元济先生。二书跋同出一人之手,而所言相异如此之大,不知内藤是何用意。而丛刊第六册《鸦片战争书目解题》则称“此书中土久无传本,为日本人内藤虎藏,有抄本。多年前,张元济先生托人自日本抄回,捐赠上海合众图书馆,于是中国复有其书”。内藤及张元济先生二题跋均言为内藤所抄赠,当非虚语,《解题》所云“托人自日本抄回”之说纯为臆测信笔之言,不足为据。

        4、 1954年神州国光社版。中国史学会编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其第一辑《鸦片战争》第三册即据“沪本”选辑,仅有文件及附录等共十件,而其第六册所收之《鸦片战争书目解题》所据为合众图书馆藏本,即“沪本”,解题著称“此书凡四卷,共收有关鸦片战争的文件102件”不知何据。

        四、编次

        我所见传本有:“国会本”最全,“选辑本”最简,而各本编次又有所差异。

        1、 京都本应是美国国会图书馆传抄所据底本,二本当相同。“国会本”提要著录:六册,线装,1函6册,卷各为册,每册一卷。叙其编次甚详云:

        (本段上下各空一行,用楷体)卷一含《鸿胪寺卿黄爵滋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疏》等奏折10篇,时间为道光十八年闰四月。卷二含林、邓、怡合奏《英夷呈交鸦片,虎门、海口会同验收折》等奏折14篇,时间为道光十九年前后。卷三含护广督怡良奏《师船奉撤归营被夺及英夷又有枪船寻衅折》等奏折16篇,时间为道光二十一年前后。卷四含钦差裕谦又奏《防堵情形折》等奏折6篇。《谕伊里布、琦善及各省督抚旨》等谕旨5篇。另附录杂记、书信、日记等若干则。奏折及谕旨时间为道光二十一年前后。附录则稍早。卷五含《林尚书家信摘录》、《粤东感事十八首》、闽督颜伯焘奏《逆夷闯入厦门折》等奏折15篇,时间为道光二十一年前后。卷六含浙江巡抚刘韵珂奏《乍浦夷船全数退出折》等奏折12篇,《谕琦善、奕经、文蔚革职闭门思过旨》1篇,附录书信、传记、诗文若干则。全书之末有内藤虎跋文。

        合计提要中所著篇数为79篇,加所附杂记、日记、书信数38则,共117篇则。

        2、“沪本”基本情况前已述及,兹不赘述。该本四册四卷,编次以元、亨、利、贞为序,经查目录,卷一,奏折13篇,附记奏折1篇。卷二奏折28篇杂记8则,卷三谕旨5篇,奏折13篇,附录5篇。卷四奏折19篇,附录11篇。总和73篇。

        3、选辑本,《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第三册页337~352,共16页,不分卷分册,仅选辑十篇,亦非奏折与谕旨,而多系各本中附录文件,但有较高史料价值。又第六册收《鸦片战争书目解题》一则,系据“沪本”所写。言此书所录文件云:

        书中所录以上谕、奏折为主,约居全书十分之九。此等奏折除少数例外,俱已见《筹办夷务始末》,但《筹办夷务始末》所有奏折俱经删节,此犹存其全文,足资参考。奏折以外附录之文件,极为有用。今择要收入本书。

        所言近实,可资参考。

        五、结论

        综上所述,写《溃痈流毒》提要一则,以代结论。

        《溃痈流毒》 清王清亮(原名王清瑞)辑,原稿本未见。另有美国国会六卷本、上海图书馆四卷本及《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选辑本”,均为传抄本。各传抄本所收文件及编次均有差异,当以美国“国会本”为最佳。

        撰者王清亮字辑之、慕筠,号省斋、心萱,自号鹤间居士,江苏青浦人,纳赀任河南南阳典史,多行善政。致仕归,居乡不入城市。咸丰十年,太平军陷青浦,仰药死,年七十三岁。鸦片战争时曾辑录有关文件,成《溃痈流毒》一书,可供研究者所需。其《族谱》中,载有《鹤间草堂主人自述苦状》一文,即撰者自谱。《松江府续志》及《江表忠略》均有传,记其生平。

        《溃痈流毒》所收为鸦片战争时奏折、谕旨及杂录等文件,多未经删节,有参考价值。以美国国会图书馆六卷六册本为完整本,国内有复印本,另上海图书馆有四卷四册本与“国会本”所收文件有差异。另“选辑本”选篇甚少,难餍读者需求。

        提要一则,仅择其要,是否有当,尚祈读者教正。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