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1月29日 星期三

    百年中国文学理论发展的路标

    文智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1月29日   23 版)

        20世纪初以来,伴随中西文化的碰撞、冲突和交汇,我国的文学原理乃至文学理论从观念和范畴到形态和文本,也经历了创新、重构、转型的演变过程,可谓复杂多变、跌宕起伏。作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盖生教授所著《中国20世纪文学原理关键词研究》一书,从上个世纪以来浩繁的文学理论史中提炼出若干关键词语进行知识考古和流变研究,提纲挈领地概括了近百年来的文学理论变迁历程,使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史基本进程和基本理论事件一目了然,在同类具有文学理论史论性质的著述中别树一帜、独具价值,对于创新文学理论研究范式、提升文学理论学术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鉴和警示意义。

        就研究内容看,该书从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史上各时期影响较大、学术水平相对较高,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文学原理及其他论著中,选择了文学本质、创作方法、审美、政治、典型、真实性、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发展这九个最具影响力的关键词进行知识考古,对它们产生的历史语境和演变过程进行考证与梳理,使人们既了解这些一直支撑文学原理及文学理论的关键词的来龙去脉,又明确了它们作为文学原理及文学理论的最基本构成的必要性与历史的合法性。同时,对于虽然曾经影响巨大但在当下已被废止的关键词,又结合其具体的历史语境,分析其发展流变中的种种状况和被停止使用的原因,以为今后文学理论创新研究的警示。譬如,围绕创作方法在当下所以基本被遗弃这一问题,该书认为,主要是由于世界观的强行介入,导致创作方法意识形态化,而随着意识形态的淡化和世界观作为一个理论范畴的隐退,创作方法也由于失去“创作基本原则”的地位而被废止。针对这个话题,该书通过描述和考察从“拉普”理论家们的“唯物辩证法创作方法”的世界观与创作方法一体化,再由世界观决定、制约、影响创作方法的二元论,最后到世界观淡出文学理论视野这一历史过程,梳理和透视了百年来我国现当代文学由完全的他律,到他律与自律并行,再到基本自律的发展历程,明确揭示了异在的强权的意识形态大词,因其与文学理念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而终究被淘汰的基本规律。

        再如,该书对于虽然在当下已被边缘化但仍有生命力的文学真实性,给予了重新阐释。该书在梳理和分析真实性在文学原理研究领域的确立过程、典型论对真实性的遮蔽的历史语境以及真实性与倾向性的多重表述等基础上,对什么是生活真实、什么是文学真实性作了较为原创的阐释。认为:从修辞学角度讲,文学是社会生活的一种隐喻,呈示于文学文本中的生活只是一种喻像,文学真实性就是这喻像与喻体间的贴切度。

        就研究方法看,对当下的文学理论学术研究也颇有启迪和借鉴价值。作者在遵循历史优先的原则下,力图按照“既说别人,也说自己,既照着说,又接着说”的思维脉络,对各个关键词进行了历史还原和描述,然后再沿着它们被采用和发展、变异的路线,考察其历经的不同的历史语境,凸显其历史意义。同时,在这其中还融入了学术发展的价值视野,以当下的学理目光评价其学术意义,以使这些关键词的历史涵义和当下价值都得到合适的评价。在对百年文学理论发展进行历史考察过程中,作者采取了历史逻辑、学理辨析、价值评价三个维度兼顾的方法,即并不仅仅从一些文学原理文本中抽取出单一的关键词来作历时性的知识考古和流变研究,而是与所出的文学原理文本的整体评价及对当时的文学理论话语的影响结合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关键词就构成了探寻和解读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史发展演变的一个个路标,既提纲挈领,又内容丰富。

        就创新之处看,该书一是视角新。相对于文学理论史而言是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而相对于专门史来说则是亦简亦丰,寓丰于简,既有历史的丰富性,又有学理的严密性及知识的确定性和明晰性,还有一定的为当下文学理论发展参照的价值性。二是观点新。重在分析其所以被废止,或所以被遮蔽或所以仍然有生命力的历史原因、学理原因和现实原因的挖掘、阐释,力图在此基础上“接着说”。

        就学术价值看,其对中国20世纪文学原理关键词进行知识考古学及流变研究,提纲挈领地勾画出一个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理论发展的脉络,涵括丰富又不过于冗繁。从理论构成上说,文学原理是文学理论中相对稳定的基础部分,文学原理的学术水平往往不是直接提出前沿性的尚未成为公识的概念、范畴、命题、观点等,而是能否将前沿文学理论探索中零散的已基本得到学界认可的概念、范畴、命题、观点等,通过系统的理论叙述和逻辑规范,整合为一个理论体系。由于关键词一般落实为作为文学原理体系支撑的各基点,诸如概念、范畴、命题等,而文学原理又是文学理论的基础,文学理论的发展要靠文学原理的具体概念、范畴、命题等关键词的演变和更新来推动。因此,对文学原理关键词的知识考古和流变研究,对那些至今仍然作为文学原理基点的概念、范畴、命题等予以重审和厘定,等于从一个新的视角发现文学原理乃至文学理论发展的学术逻辑和运作规律,与整体作史诸如学术史、理论史相比较,具有便捷、经济、易于了解和把握的特点,较之专史研究,诸如教材史、思潮史等,又具有更紧扣文学理论本身、文学理论的学理性更强的特点。从作者阐释来看,之所以选择文学原理关键词而不是文学理论关键词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文学理论研究的范围要比文学原理广阔得多,而且是未定的、探索性的,没有经过历史的沉淀和汰选。而文学原理的关键词则是支撑文学理论最基本的概念、范畴等,具有相对恒定、历史贯通的特点。因此,以文学原理关键词为研究对象,就等于把文学理论最基本的概念、范畴等在中国现当代历史过程中形成、流变的轨迹厘清,这将有利于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学术推进的程度做出准确的衡定。

        《中国20世纪文学原理关键词研究》,盖生著,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54.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