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1月29日 星期三

    旧传统和新思潮纷纭于一身

    ——鲁迅与叶永蓁的《小小十年》

    陈思广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1月29日   14 版)

        能与鲁迅交往是一种福缘,能得到鲁迅的奖掖更是一种福分,叶永蓁就是一位。1929年夏,曾因投稿《奔流》与鲁迅相识,当时却听候派遣的青年军人叶永蓁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将自传体长篇小说《小小十年》初稿呈送给鲁迅,不料鲁迅不仅为其校读、删改,让他增加时代内容而不是侧重写恋爱,还亲自写序并推荐到上海春潮书局,这让正处于苦闷彷徨期的叶永蓁喜出望外。查《鲁迅日记》1929年5月3日,鲁迅记:“寄还陈瑛及叶永蓁稿并复信。”1929年7月28日,鲁迅作最后校读后,欣然写下《叶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将这位年轻人的新作“极欣幸”地介绍给读者。

        叶永蓁(1908—1976)原名叶会西,字永蓁,浙江乐清人。1926年在温州第十中学毕业后,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后入广州燕塘之炮兵团随师北伐。1927年1月入武汉军校,7月毕业后任第一路军连营参谋。大革命失败后,他痛感自己受了“革命领袖”的骗后脱离军队,由武汉而转居上海。《小小十年》即是他居上海时根据自己生活经历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1934年冬,叶永蓁深感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再次回到军队投入抗战救国行动中。

        《小小十年》1929年8月15日由上海春潮书局出版,小说分上下卷两册。全书写“我”少年丧父,祖父认为只有读书才能出息,说服母亲让“我”读书。在学校,“我”对茵茵产生好感。这时,家里给“我”订了婚,对“我”是个很大打击。祖父去世后,母亲仍然供我上学。“我”给茵茵写信,茵茵也回了信。但“我”随后听说茵茵许给赵泌,痛苦万分。同学们都鼓动“我”大胆去爱,但“妻”的羁绊使“我”浅尝辄止。为反抗包办婚姻,“我”在革命热潮感召下来到广东,考入黄埔军校,投身北伐革命。后来“我”发现自己作了“革命领袖”一年的走狗,便退出军队来到上海。在上海,“我”异常苦闷,于是堕落……

        作者通过对主人公十年间的生活道路的描写,特别是爱情与革命的描写,再现了大革命时代有为青年探寻自我、建设自我的艰难历程。书中奔流的革命精神令人感动。小说最可贵之处有二:一是真,真诚之心,真诚之文。二是强烈的时代气息,特别是北伐革命的描写,极富时代面貌。鲁迅也正是有感于小说中所表现的强烈的时代精神,欣然作《小引》,对《小小十年》给予了积极而中肯的评价。

        商家自然不会放过鲁迅的招牌。为配合小说的发行,1929年8月15日同时出版的《春潮》月刊第1卷第8期就援引鲁迅为《小小十年》所写的文字作为广告词:“鲁迅先生在他为《小小十年》所作的小引里介绍这部作品说:‘这是一个青年的作者,以一个现代的活的青年为主角,描写他十年中的行动和思想的书。’‘旧的传统和新的思潮纷纭于他的一身,爱和恨的纠缠,感情和理智的冲突,缠绵和绝撒的迭代,欢欣和绝望的起伏,都逐着这《小小十年》而开展,以形成一部感伤的书,个人的书。’‘他描写出了背着传统,又为世界思潮所激荡的一部分的青年的心,逐渐写来,并无遮瞒,也不装点……多少伟大的招牌,去年以来,在文摊上都挂过了,但不到一年,便以变相和无物,自己告发了全盘的欺骗,中国如果还会有文艺,当然先要以这直说自己所本有的内容的著作,来打退骗局以后的空虚。’”9月15日《春潮》第9期再刊《小小十年》广告:“全书二十余万言,内容是一个现代的革命青年的自叙。有鲁迅先生的序文,说明了本书的意义之所在及本书主人公——即作者——的长处与弱点,因此这部小说更加值得读了。书中有作者自绘插图十余幅,都是别具风格之作。”

        其实,不仅插图是作者自画,就是封面设计也是作者亲自所为。对此,叶永蓁在《后记》中这样解释:“我觉得这小小十年之间,自己好象都是标点一样的可笑。有些事,我在这十年之间,已经象结点一样的作了终结。有些事,好象叙点一样的才开始。有些事,我好象逗点一样的必继续下去做,有些事,做过好几回了,重复得象双引号一般;有些事,却还刚刚开手,又象了单引号,奔波了好几省,我也画上一条省界的线,奔波了几十县,把县界的线画得比省界的线长。革命是仅仅记到几个所谓的‘革命领袖’的人名,画上一条人名旁边所直的符号;以后觉得自己是还需要知识的,因此也画了书的符号。而疑问与惊叹,则无处无之。所以,总之,在这小小的封面画内,我觉得真可以表现自己小小的十年。不仅这样,设或可以表现全部的人生,无论谁的。”应该说,这一设计也确实别有特色。

        由于出版商大打鲁迅牌,《小小十年》出版后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反响。只是,批评的较多。沈端先(夏衍)在《拓荒者》1930年1期发表《小小十年》一文就认为:“重复地说一句,——这是一部以革命为穿插的言情小说。滤去了游离性的革命的Impurity(渣滓),在滤纸上剩下来的只是些“情书一束”的Amorphism(虚幻体)。”浦江清在1930年3月10日天津《大公报》的《小小十年》一文中也指出:“题材分配甚均匀,而每章立名尤佳,当为此书之优点。”但“《小小十年》之不能成一好小说,即由作者不知选择材料之故。此书写家庭,写恋爱,写革命,题材多而不能打成一片。结构已无可言,而人物之穿插尤欠妥当。”许多人物“皆徒然提出姓名,无多事实可叙,即能叙亦无益于全书。”何况“皆不能与全书始终,随取随弃,无关宏旨。”“总而论之,此书流畅之文笔,以及青年健康之作风,皆可称述,其写战争,比写恋爱好,如‘战’、‘黄鹤楼头’、‘武汉时代’三章为全书之精彩。其写月清比写茵茵好,以更真确而精练也。全书体近自记,而若视为长篇小说以论之,则缺点滋多。”

        总体来讲,这是一部催人奋进的书,虽然议论过多,一些叙述过于冗长,但它作为一个时代的忠实记录有着不可抹杀的文学意义。对此,鲁迅、浦江清看的较为清楚,持论也较为公允,沈端先则偏激了。这也是1933年8月上海生活书店重印时,叶永蓁在《后记之后》强烈批驳沈端先的主要原因。

        《小小十年》1934年10月曾被杭州公安局查禁,直到1937年4月印行4版后才未见刊行。

        1955年6月,作家出版社重新出版了《小小十年》,印数37000册。作家出版社编辑部在“本书出版说明”中这样写道:“这部长篇小说,围绕着作者十年间的经历,展开了大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生活的描写。这里着重地反映了大革命时代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激昂情绪和对革命军的高度热爱;同时,也通过作者爱情的悲剧,对封建制度下的罪恶婚姻,提出了无比沉痛的控诉。”“本书初刊于1927年。现在根据1934年上海生活书店印行的作者修订本,进行了一番整理,并加了几处必要的注释。重排出版。”全书删去了鲁迅的《小引》,也删去了最后一节“重上征途”。在上世纪50年代,《小小十年》能得以出版,已属不易。

        1985年11月,上海书店以《鲁迅作序跋的著作选辑》的名义出版《小小十年》,印行4000册。全书以上海春潮书局1929年8月版为底本影印,除将原上下册合为一册外,鲁迅的《小引》与叶永蓁的《后记》均保持原状出版,没有删除。这是《小小十年》的善本。1998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以《新文学碑林》的名义出版《小小十年》,印行10000册。但不知何故,编者删去了鲁迅的《小引》与叶永蓁的《后记》。在该书的《出版说明》中,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为了显示新文学的成果和发展轨迹,我们选择在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有地位的作品原集,汇编成这套“新文学碑林”,为中国文学史的教学与研究提供一套精良的参考资料,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一套珍贵的文学读本,为今天的年轻人了解那个虽然陌生但却多彩的时代提供一个园地。这里面每一种书都是新文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路碑,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回顾这一碑林,也是对新文学前驱者的永久的纪念。删去了鲁迅的《小引》与叶永蓁的《后记》的《小小十年》,如何算“精良的参考资料”和“珍贵的文学读本”?抹去鲁迅与叶永蓁的奖掖与友谊,是“对新文学前驱者的永久的纪念”?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