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1月22日 星期三

    热度

    领土问题的背后是历史问题

    江振鹏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1月22日   10 版)
    《战后东北亚主要国家间领土纠纷与国际关系研究》,李凡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第一版,33.00元

        领土纠纷是战后东北亚主要国家之间国际关系发展中难以回避的重要议题,尤其是近年来东北亚地区岛屿纠纷愈演愈烈,备受世人瞩目。由此,国内外学术界出现了不少关于东北亚地区存在的各个领土纠纷的相关著作,为我们阐释了战后东北亚领土问题的不同侧面。这虽能解决我们对某个领土问题或某个方面的困惑,却仍不能使我们获得认知上“一览众山小”的明晰感觉。因而,一部完整的战后东北亚领土纠纷发展史的著作,无论是从学理考究上还是从现实参考上都是十分必要的。李凡教授所著的《战后东北亚主要国家间领土纠纷与国际关系研究》即是这方面的一项十分有价值、有特色的研究成果。

        东北亚当前存在的独岛(竹岛)纠纷、“北方四岛”纠纷、钓鱼岛纠纷不仅涉及东北亚地区的主要国家韩国、俄罗斯和中国,而且都涉及争议方日本,故而日本乃是战后东北亚领土问题上复杂矛盾的焦点所在。这种国际关系特殊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战前长期奉行的对外扩张与侵略政策。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开始走上对外扩张道路,不仅对周围弱小国家,如中国、朝鲜半岛展开侵略及武力吞并,而且与俄国甚至美国等列强激烈争夺殖民地并引发全面战争,这是众多领土纠纷的历史根源。1945年日本战败并无条件投降,但日本并未深刻反省,反而千方百计地策划减少本国因战败所造成的损失,甚至不时有日本政客为侵略战争美言的闹剧。领土问题的背后是历史问题,这是我们首先要注意的。

        翔实的历史档案梳理与冷静客观的整体综合分析是该书的最大特色。该书以战后日苏、日韩、中日领土纠纷形成、发展及最新的趋势为线索,以日本方面公布的大量档案资料为基础,结合其他相关资料,将日本对各国领土政策的演变进行纵向的梳理与横向的比较,尤其是对过去国内学界较少关注的日本在“北方领土”问题、“独岛(竹岛)”问题上的交涉政策进行了重点阐述,因此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无啻于一部从领土视角出发的“东北亚国际关系全史”。正是在上述宽广的视域与比较视野之下,李凡教授认为战后日本的领土政策存在着不同国家不同政策的特点。日本对待与美国、俄罗斯的领土纠纷采取相对缓和的政策,对待与中国、韩国的领土纠纷则采取强硬政策,特别是在中日领土纠纷问题上表现得非常强硬,乃是日本“遇强则弱,遇弱则强”的民族心理在作怪。

        日本对待周边国家领土纠纷不同国家不同对策,导致出现日本对待俄罗斯的“矛”,反过来又成为对待韩国、中国的“盾”,所以充满了“矛盾怪态”。最典型的实例就是日本对待日俄领土纠纷问题长期采用“正经不可分”原则,而对待中日、日韩之间的领土问题又极力主张采取“正经可分”原则;日本长期指责苏联(俄罗斯)方面是利用战争手段获取“北方领土”,但却极力回避自身利用甲午战争非法获取“钓鱼岛”,利用1905年日俄战争获取“独岛(竹岛)”的历史事实;日本方面还指责苏联违反《开罗宣言》所谓“不扩大领土原则”,但却从不提及《开罗宣言》“将日本侵占中国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将日本从它用武力或贪欲所攫取的所有土地上驱逐出去”的规定,给世人的印象是日本的“矛盾怪论”:凡是对日本有利的国际条约相关条款就极力援引,凡是对日本不利的国际条约相关条款就死不认账。

        东北亚领土纠纷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还不时有外来因素的影响。该书认为美国主导的“旧金山对日媾和条约”,是形成东北亚主要国家间领土纠纷的直接原因。实质上作为旧金山体制的“盟主”,二战结束后美国一手把持着整个对日媾和进程,因“冷战”铁幕降下及由此带来的对战时盟友苏联、中国,以及对原来的对手日本还有美国一手扶植的韩国在内的整体大战略发生巨大转变,美国有意识地改变了原来在领土处理上的种种承诺与安排,既为日本留下了翻旧账的空间,也为美国日后操纵东北亚各相关国家之间的关系留下了伏笔。随着领土问题在战后的凸显,尽管表面上美国实行不直接干预政策,但美国的因素始终不可忽视。因此,东北亚领土纠纷问题的形成与美国直接相关,而美国的背后推动或者直接干预使得领土纠纷成为美国控制东北亚国际关系的重要道具,而这些纠纷的长久存在最符合美国的意愿,而美国充当的东北亚国际秩序的“平衡者”角色是直接服务于美国全球战略和国家利益的,对此要有清醒认识。

        战后东北亚领土纠纷的发展过程还存在着一条线索就是日本始终借重美国等外来势力来增强自己在领土主张上的砝码,无论是在北方领土问题谈判上的对苏交涉,还是制订独岛(竹岛)对策中的考虑,抑或是钓鱼岛争夺上的极力强调“日美联合”。“一方面,反映出自身缺少自信心,另一方面更反映出别有用心。日本形成这种与众不同的外交理念,根本原因出于岛国民族心理,日本外交理念中常常夹杂着狭隘民族主义成分的同时,又缺乏自信心,这也使其外交理念既有对大国的依附,又在一定程度上包含强权主义的成分。”日本依靠美国势力寻求解决有关领土纠纷问题,或者是希望在美国势力帮助下局面朝着有利于自己方向发展,最终结果只能是使问题复杂化、长期化,因为领土纠纷问题解决的关键还在于有关国家双边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领土纠纷问题的不同解读,实质上是对过去历史问题双方存在不同看法,实际上战后日本与周边国家领土纠纷的不同认识,就是对有关领土问题的历史根源的不同认识,更进一步说,就是日本对过去侵略历史问题至今未能真正做出诚恳反省的问题。正是因为日本政府对过去侵略历史问题的否定和歪曲,才直接导致对依靠武力获取有关领土事实的否认。日本方面还希望以收回对外侵略战争期间“丧失的领土”,以抹去战败国的印记,从而“堂堂正正”地回归国际社会,但这种掩耳盗铃式的“强盗逻辑”在过去备受日本侵略者蹂躏的东北亚各国人民面前行得通吗?历史认识问题上的歪曲和错误的历史观教育使日本国内领土民族主义“极端高涨”,这又反过来制约和限制着政府任何妥协让步的可能,同时也刺激着相关国家的国民感情,从而使得东北亚地区领土纠纷更加错综复杂。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