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浙江桐乡于去年11月获得中华文学基金会授予的“文学之乡”称号,这令我这个文学爱好者很惊讶,因为近年来桐乡并没出现在全国有广泛影响的本土作家和作品,这荣誉来得太突然。当然,桐乡曾出过茅盾、丰子恺等文学大师,那海宁出过金庸、徐志摩、绍兴出过鲁迅、蔡元培,都是培养出文学巨匠的地方,岂不都有资格称“文学之乡”?如此,中国又该有多少文学之乡?
看相关报道,得知中国第一个文学之乡宁夏西吉县近年来屡有作家获得冰心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等全国性文学大奖,一批西吉青年本土作家开始在全国文学界中崭露头角。能不能学学人家?中华文学基金将与桐乡市人民政府共同设立举办“茅盾文学新人奖”、创办“茅盾文学院”,如此先给荣誉再做工作,似乎有政绩工程之嫌。“文学之乡”要有实打实的作家作品支撑,还要在民间形成一定风气,能传承下去。被称文学之乡前,不妨先在当地实现文学之“香”,慢慢培养一个城市的文学气息,努力培养一批本土作家。
另外,我觉得“文学之乡”这样的称谓太宽了,文学包括的种类很多,像什么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究竟哪方面成就更突出一些,这个称号中得不到反映。桐乡的民间故事创作倒有些名气,有一个稳定的创造群体,如果成绩可以,倒不如给个“民间故事之乡”的称号。
联想到这几年看新闻,一些城市类似的荣誉实在太多了,大多是“中国某某之乡”这样的金字招牌,有的“某某之乡”可以理解,因为涉及的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也是名副其实的。比如桐乡是“杭白菊之乡”,农村家家户户种菊,杭白菊成为一项传统产业,有深厚的民间基础,可以说是老祖宗留下的遗产,老百姓也能理解认可。
但有的荣誉,我就不太理解了,比如桐乡还是“中国漫画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排舞之乡“,说到漫画倒是出过一位漫画大师丰子恺,但民间喜欢并创作的氛围并不浓厚,书法就更没有突出成就了,排舞是近两年来政府主导下的一场全民健身运动,谈不上有什么根基传统。谈到这些称号,不要说外地人,连本地人恐怕也要一脸茫然。我眼中的一地称号,应当是传统与现实的结合,既在历史上形成一定规模和气候,又在当下得到发扬发展,成为一地民众的骄傲,普通民众也能知晓。像排舞,如果过几年当地没有人跳了,只是一阵风,还能不能叫“中国排舞之乡”?
类似的城市称号是由官方半官方机构授予的,这种荣誉的取得有没有进行公关或存在内幕或者干脆就是花钱买的,我一直心存怀疑。我建议对这种称号的评选过程公开透明,让公众了解评选城市有何资格,另外,也要进行复查,若不合格,要进行摘牌,这荣誉不应该是永久的。还有,一个城市获得的称号不宜太多,荣誉多了,人们怕要记不过来,而且不见得有什么荣誉感,有的称号不伦不类,反遭笑话。
浙江省桐乡市 姚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