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4年01月08日 星期三

    李学谦:中少10亿码洋再出发

    《 中华读书报 》( 2014年01月08日   14 版)

        虽然最后的决算还没有出来,但种种财务数据表明,2013年,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实现10个亿的发货码洋已经没有悬念。中少总社再次“登顶”中国的少儿出版。然而,“登顶”并非意味着结束,而恰恰是开始,新起点之上,一条新征程正在等待中少社,那就是,数字转型、产业升级,国际化征程。

        财务数据告诉中少总社社长李学谦,2013年,中少总社实现销售收入4个多亿,利润总额6000万左右。是什么领域实现的增长?首先是在图书,“发货码洋从2012年的3.5亿增长到2013的4亿左右”。具体分析,《植物大战僵尸》等畅销品牌的持续发力,使中少的低幼图书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儿童文学板块延续增长;引进版的经典图书,通过阅读公开课等系列推广活动,如林格伦系列,销售步入新台阶。

        其二在期刊。经过调整,中少旗下新改版的刊物站稳了脚跟。

        《中国卡通》过去每月发行10万册,现在每个月的发行量已经达到60万册。过去,《中国卡通》的内容比较老,定价偏高,又比较薄,中少完全采取市场化的办法改造这个杂志,与畅销的《知音漫客》一样,中少把它的价格降到了5元。“漫画杂志的读者主要是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购买方式是在零售摊点上主动购买,所以,读者对价格比较敏感。”同时,《中国卡通》由四五十页增加到八十页,更重要的是,如何为漫画杂志定位。

        2013年,中少总社把《中国卡通》并到了儿童文学中心。在李学谦看来,中国漫画最缺的就是故事。事实佐证了李学谦的判断,根据儿童文学已有的畅销小说《萝铃的魔力》《夜色玛奇莲》改编的漫画在《中国卡通》上连载,反响非常好。李学谦对《中国卡通》的定位是,漫画版的儿童文学,又纯又美的漫画杂志,让家长放心的卡通杂志。过去,《中国卡通》主要是在校网发行,现在零售渠道齐头并进,邮局也开始关注这本刊物了。

        总而言之,传统书报刊全线上涨,带领中少总社来到自己的新高点上。

        在李学谦看来,相较于其他的出版门类,少儿出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成长性。由本报发起,现在,报端都在讨论少儿出版的黄金十年还会不会重现,李学谦始终要强调的是,目前少儿图书市场出现增幅放缓,绝不是需求萎缩,而是渠道在萎缩。随着渠道的成熟和发展,如政府采购、第三方采购的日益成熟规范,少儿出版还会有很大的市场机会。

        他历数少儿出版的三大机会:“第一,全民阅读立法,意味着阅读成为国家推动的行为,成为公民的一项文化权益,则政府采购和第三方采购力度会加大,而少儿是阅读人群的重点。第二,中小学正在减负,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意味着学生的闲暇时间增多。比如,在北京市的小学,孩子们三点以后就没课了,家长又不来接孩子,剩下至少有一个半到两个小时是孩子在校的课余时间。如何使用?有些部门来找到我们的一些刊物,希望帮助他们设计一些活动。第三,施行的生育政策的调整,少儿读物目标人群的基数会扩大。”

        由此,他判断,少儿读物作为主流阅读产品的地位,短时间内很难动摇。

        然而,展望2014年的少儿图书零售市场,李学谦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我注意到,2013年1到11月,少儿零售图书市场的增幅是6.59%,比去年4.71%略高,但另一个数据是,今年少儿图书的品种增加了一万九千八百多种,增幅达到14%;靠增加了14%的品种拉动了6.59%的销售,主要还是品种拉动,靠出版资源的投放拉动的增长。”由此,单品种效益下降,库存增加,是不少少儿出版单位面临的实际情况。所以,李学谦估计,2014年,出版社的造货会更谨慎,更强调单品种的效益,在渠道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时候,少儿图书零售市场的增幅不会太乐观。

        “也可能出版商和电商的关系存在一个重构的过程。电商之间的价格战让很多出版商受不了,但单个出版社是没有办法应对的,主要看行业如何共同应对,再就是政府如何规范图书发行秩序。包括对消费者来说,也要有一个对图书价格的合理区间。”

        短短五年,中少总社的发货码洋从两亿多跃升到十个亿,实现了惊人的增长;而且,中少总社基本是靠原创拉动增长,增长的质量很高,进一步证明了中少总社的出版能力和原创能力。然而,李学谦却时时有忧患意识:“这只是量的增长,而非质的飞跃。我们还是主要靠传统出版支持发展,出版业态还没有完全转变,内容开发还不够,产业链还不够长。”

        由此,站在十亿码洋的新起点上,中少给出2014年的关键词是,升级、转型和国际化,而支持这一战略目标的基础,是人力资源改革。

        李学谦注意到,编辑、发行、管理和支持(包括技术支持和行政支持)四方面人员,在过去,他们的晋升通道只有一条路,就是走管理岗位。其一,这条通道相对来说比较狭窄;其二,有些员工业务能力非常突出,但可能不太喜欢管人,协调能力也不是很强,为了用他,为了把他留住,非要提到管理岗位上,他很难受,部门工作也未必能搞好。

        无论如何,新闻出版是个业务单位,就得设计适合各类人员专业发展的通道。在中少的设计中,如编辑岗位,初步考虑分为五层,岗位要求正在找咨询公司设计,专家型编辑可以拿到社领导的岗位工资,编辑完全可以埋头走专家编辑这一条职业通道。在岗位要求中,职称只是参考,创利不是唯一的指标,而是综合包括资历、专业技能和水平、实际贡献等多方面的考虑。

        “创利也要放在一定的历史时段来看,出版毕竟是一种需要积累的工作。我更愿意看到一位编辑出版的图书,产品生命周期很长,成为常销书,成为经典,为文化积累做出贡献。”李学谦说。

        考核是指挥棒。对于李学谦而言,规划这样的考核制度是需要勇气和魄力的。因为,这或许意味着一时间中少社畅销书的减少,掌舵者需要面对经营数字增幅的下降。

        现在,中少社的全媒体出版平台已经建成,正在低幼中心试点,年内在全社推开。今后,中少所有书报刊的编辑工作会在全媒体平台上完成,可支持多种介质的出版,并建成可以面向各种终端推送产品的数字传播平台。“‘十二五’期末,中少总社将基本完成从传统出版到数字出版的业态转型。”李学谦如是规划。

        在抓好出版主业、充分积累内容资源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中少总社动画、影视、游戏、儿童用品、微型主题公园等衍生产品业态已在构建。早在数年前,李学谦就给出了他对中少总社“由少儿出版传媒集团升级至少儿文化产业集团”的规划,这一规划正在变为现实。

        在李学谦看来,“国际化”意味着中少总社要具备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策划、出版图书的能力,而“走出去”常态化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一是把中少社有输出可能的书目,做成中少总社版权输出常备书目,译成不同的文本,涵盖三种语言;二是根据国际市场需求,以国内作家为主,吸收国外出版人、作家、画家等优质出版资源,建立策划创作团队,不断推出以世界视角讲述中国故事的儿童读物,以期进入西方主流社会;三是把走出去的渠道打开,密切与国际少儿阅读组织的联系,建立与国外出版商的稳定合作机制,定期参加书展,“使版权输出机制化、常态化”。(本报记者 陈香)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