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们第一次读女性词人的作品大都是从李清照开始的。事实上,这应该也是许多人最后一次阅读一位女性词人。史书偏爱男人,总是朝堂上运筹帷幄,沙场上金戈铁马,于是丢失了很多有趣的心事和细节。娇嗔打闹,斗草对弈,瀹茗焚香,对镜匀妆,较之于男性又是另一种美好。你若对这样的细节有兴趣,便会觉得易安、淑真都不够细致,但好在我们还有明清。这两朝女词人多,作品更多,赵雪沛《倦倚碧罗裙:明清女性词选》共选282家、845首词作,将重要词人和作品都网罗其中。明清时代女性的生活和精神于是有了清晰的轮廓。
大概首先要澄清一个误区。史书和传奇都不遗余力地塑造着“红颜多薄命”的形象,但真的不是所有的女词人都婚姻或家庭不幸。的确有许多人同朱淑真一样所嫁非人,或有情人终不成眷属;也有人同易安一样大起大落老年颠沛流离受尽凄风苦雨;更有一些终生未嫁或是嫁后心死礼佛而终的;但是仍然有许多人有一个圆满的家庭,夫妻双方志趣相投,儿女成荫,相携一生。明清时代的女词人,并不是如我们想象中或是常见的古典诗词中勾勒出的女性一样,立不尽的风露中宵,盼不完的良人还家。她们大都出身于富足的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颇懂得享受生活的乐趣。例如袁枚的随园女弟子们,彼此相熟,往还酬唱颇多,也斟酒,也吟诗,也赏花,也斗草,姐妹之间的友谊和怀念在她们的作品中占了不少的篇幅。《词选》中选孙云凤一首《少年游》,写得也实在是少年游:“淡扫娥眉,轻盘螺髻,妆罢更涂黄。云母屏前,水精帘外,荷气杂衣香。晚来放艇波心去,独自觅清凉。笑摘青莲,故惊女伴,隔水打鸳鸯。”世家少女仔仔细细地化好妆之后,走过云母屏,掀起水晶帘,在荷香四溢的池子里放舟。但是显然不只她一人在场,她也不是真的想要独觅清凉,而是摘荷花打鸳鸯,戏弄自己的女伴。小女儿狡黠的情态读来亲切得好像自己身边的好友,雅致的生活细节也令人怀想。
当然,间或也有天赋异禀,今生只许做诗人的奇女子出现,她们的身世际遇则又是另一种光景。例如清代四大女词人(徐灿、吴藻、顾春、吕碧城)之一的吴藻出身商贾,无法嫁得风雅之士。但是她胆子大眼界宽,婚后结交名士,交游唱和,甚至易装为男,出入风月场所,竟果真赢得名妓倾心,几乎想相伴终老,人生过得堪称新景迭出,异彩纷呈。她的词作就风格多样,粗细工笔,随写随有,粗豪起来也丝毫不露怯。不过无论她如何抒情,基调都是忧郁的。这与其说是家庭不谐所致,不如说是敏感的女性与诗人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屡败屡战的尝试和排遣。
明清之际女词人众多,性格各异,即使是诗学渊源一脉相传的世家大族子孙风格也不尽一致。沈宜修本人词作已足堪观赏,所生五子三女都有文才,长女叶纨纨清丽委婉,二女叶小纨亦有可观,幺女叶小鸾则真如鸾凤,灵动异常了。叶小鸾的主要题材不同于母亲和姐姐,她觉得身世浮沤,不堪凭寄,但她所憧憬的是羽衣灵兽,梦中仙境。她说她“西去曾游王母池”,有“琼苏酒泛九霞卮”,回视天空则“星斗如堪摘”,“云烟似做衣”,梦中仙境何其清冷缥缈,真有雾里蓬莱似无还有之感。叶小鸾的一颗心似乎早已熟稔那个云端的世界,后来妙龄夭逝,总有几分天女谪降终又归去的诗意色彩。
当然,叶小鸾特异的题材是一个较为极端的例子,但是在众多题材和写法中,明清女词人对于自己作为女性词人和女性词人的那些局限不能不说是有所自觉的。例如朱中楣说:“闺阁拈题尤不易,字讳推敲,争得尖清句。”若这态度还不够明显,那么严曾杼“生憎落笔即愁思”一定能代表一部分女性词人的观点。从传统中国古典诗歌开始,女性作为审美对象出现在诗歌中的形象,几乎都是由男性来塑造,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使女性变成身体上充满引诱力,而精神上以男性为中心的袅袅婷婷到带有某种病态的固定形象,女性诗人和词人的出现虽然更真切地呈现出了女性生活,但是并没有消解这种固定形象,朱淑真这一类为情消瘦的作者反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这个形象,甚至使后世的女性作家们有遭遇“按男性理想塑造自身形象”这种讥评的可能。明清一些女词人显然开始试图对这种传统的女性形象进行挑战和反叛。顾贞立就是其中佼佼者。她是清代著名词人顾贞观的姐姐,家学深厚可见一斑。她的词作虽素以豪放著称,却毋宁说是一种自然随意的爽快。她描写闺中文学生活:“与清溪小妹,飞笺索赋;孀闺病嫂,险韵同裁”,已隐隐有些自嘲的意思,《南乡子》中更直言:“羞说善词场,总是愁香怨粉章。安得长流俱化酒,千觞,一洗英雄儿女肠。”她对女性传统的题材和意境都颇有意见,所以她自己的词作充满漫游和诗酒,字里行间有几分男儿气概。顾贞立晚年经历十分颠簸,词风也由豪爽变为萧疏颓废,但她毕竟有壮心,还是要倔强地写:“莫去泛扁舟,潇洒应无我一流。向日豪怀依旧在,能酬,诗满涛笺酒满瓯。”这样的气度胸怀,不管是刻意为之也好,出于天然也好,都是对传统女性形象的反叛。如果说明清女词人有胜过前辈之处,那么最耀眼最难得的应该就是这种女性的自觉和反叛的精神。
《倦倚碧罗裙:明清女性词选》还为每一位词人都撰写了小传,简洁扼要地介绍生平和作品。词作已如花繁锦簇、风格各异,生平经历更是各有跌宕、令人感慨。在面目庄严的正史之外,读这类书籍好像与血肉丰满的女性促膝,倾谈爱情和生活,也是赏心悦目的快事一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