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墙铁壁》是柳青继《种谷记》之后创作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扉页以毛泽东语录为前文“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小说因而得名,实际上,小说也如实反映了这一主题。
1947年3月,胡宗南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时任大连大众书店主编的柳青即刻放下一切,奔赴前线。由于交通阻塞,他于1948年10月才回到陕北,跋涉万里,战线已经南移,他只好留在冀东参加土地改革。他随即深入米脂县进行走访,用了8个月时间,了解了在这次战役中一举歼灭了胡宗南整编三十六师,扭转了整个西北战场局势。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为他创作《铜墙铁壁》打下扎实基础。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1951年3月将书写完,1951年9月出版,开创了小说创作描写领袖人物的先例,第一次通过文学形式将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人的形象展现出来。即便如此,小说于1965年依然遭禁。小说按人民文学出版社计,1951年、1958年、1976年共出了三版,发行百万余册。
1972年,作者病危,周恩来得知后特批示中央卫生部予以妥善安排,还让《人民日报》记者转告柳青,希望他搞好身体,写完四部《创业史》。
柳青在治疗期间不顾身体状况,抓紧修订完了《铜墙铁壁》,正在着手《创业史》的第二部,但由于病情恶化,于1978年6月13日不幸去世,所幸修订后的《铜墙铁壁》呈现给了广大读者。因此,《铜墙铁壁》第三版是在非常时期,特殊状况下完成的。由书的落款“1951年3月3日写、1973年8月1日修订”也可以证明,后一个年份是新增加的,其中自有深意。在“文革”中,可想而知作者要顶着多大压力才能完成修订工作。
然而,其中有个写作的时间须要申明。有的人认为,小说是1949年完成的,这一点作者已在书的落款中告诉了我们。再则按作者回陕北的日程计,时间短促也不可能完成,这应无疑义。另外,还有个版本问题须要论证,书的版权页上明确记载“1976年2月北京第2版”,但在《内容说明》中特别提到“本书于一九五一年初版,一九五八年再版。这次再版,作者在文字上又作了不少修改。”这里已将三版时间分别列出,说明不只两版。
其中1958年版也值得探讨。为向“国庆十周年”献礼,人民文学出版社将已出的许多文学作品重排出版,按统一要求,封面一致,字体化繁为简,改竖为横排,对文字内容没有改变。此版《铜墙铁壁》除书前增加了一篇《读<铜墙铁壁>记感》外,其他照旧。这只是它的转型版,1962年9月印行的才应该是它的第二版。在新增加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的《出版说明》中申明“1958年9月曾重排印行,现根据重排本经作者稍作修订后重印”,前面只是重排,后面才是修订,应以此为准。而1976年2月修订印刷的实是第三版。如果按人民文学出版社将转型版也算内,那就是第四版。现将版本衍变排序如下:
初版:1951年9月出版,属“文艺建设丛书”,共印两版。
方框封面:1952年9月印刷,共四印。
骑马封面:1956年9月印刷,共四印。
精装献礼版:1958年9月重排版,简体字,横排。增有《读<铜墙铁壁>记感》。共两印。
花环封面:1958年9月北京第一版,1962年9月北京第一印。增有《出版说明》,申明“现根据重排本经作者稍作修订后重印”。共三印。
恢复版:1976年2月第2版,《内容说明》:“作者在文字上又作了不少修改。”
从以上版本可以看出,除几次封面变动外,修改的只有两版,而修改最大的是“1976年2月第2版”,即阐述的第三版。另外,也不是“恢复版”中所说的“先后于1951年、1958年、1976年13次印刷”,而是16次印刷。这看似无关紧要,却对版本研究不可或缺。
第三版虽然较之第二版变动很大,但它又与其它文学作品的修改有所不同。众所周知,“文革”结束后,大多作者对自己的作品都进行了“改头换面”的修改,而《铜墙铁壁》则依然坚持柳青的写作立场,与其说它是“修订”,毋宁说它是删改,删的多,改的少。由于作者过于追求精简,有些地方删得太过,使原本就显得概括性的叙述少了具体、生动的描绘。简是简了,精却未必。
不妨试举几例:
环境的删减。第一章中删除了第一自然段。小说开头描述了行路难的问题,原是倒叙,烘托了战争的紧张气氛。但作者却作了删除,变成开门见山,少了曲折笔致不说,也没有了环境交待。这种现象在第五章中也有出现。小说是围绕沙家店粮店支援著名的“沙家店战役”而展开,所以,沙家店粮店在其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可现在版却将对粮店的详细描写删掉。
过程的删繁。仍是第五章,金树旺书记召集沙家店一批骨干商量如何继续办粮站的事。虽篇幅较长,但几个主要人物都在此得到表现。然而现将讨论删去,只留定决,就少了故事的可读性。在第十二章中,主要表现的是胡宗南部队逼近沙家店,石得富他们再三劝金书记先走,分粮工作由他们负责,可金书记执意不走。整个过程紧张但也饶有趣味。因为作者在忙中补上了一闲笔,插入了兰英和李银凤都不想离开,实在是李银凤想和石得富一起。如此精彩的描述,删掉可惜。
应文的删除。此也是删繁造成的,如兰英的出场,在之前皆是以“双辫”的身份出现,没示姓名。到了第五章,伤员下来,需要办水站,才对兰英的身份作了解释。改版后却将此句删掉,如此,竟不知“双辫”为何人了。
至于因政治因素而删除的,似乎没有。
最后,就是章目。初版原分19章,每章一题,第二次修订还保留着,这次却将其取消,仅保留章节,用意,是因题名并不能突显文义,所以不留也罢。
从以上删除的情况看,多是不必要的删减。正如评论家所批评的,缺乏个性的表现,场面的描绘,细致的讲述。
除了删除,第三版《铜墙铁壁》也有增加。最为典型的是第十五章中,石得富遭到敌人追捕。初版是石得富在敌人逼近时,“不得不赶紧撒开两只手,让两颗手榴弹款款顺势溜进篦麻林的杂草里。”而改版却增加了情节,为人物增添了英雄气概。但是类似的增加,毕竟太少。
总之,柳青用了不到一年时间修改了《铜墙铁壁》。事出作者所料,没有达到理想的境界。他没有去弥补作品中描绘不够细致的缺陷。反之,为了追求简练,大刀阔斧地删掉了许多精彩的片段,滞碍了故事的连续发展,影响了小说的艺术效果。
柳青对《铜墙铁壁》如此删改,自然是由于病情沉重、精力不胜所致,但这仅是其一;其二是局势未稳,不可妄言,采用“宁缺勿滥”之道,不失为一种稳妥的方法。其三,他为了腾出时间改写《创业史》,不得不将身心从《铜墙铁壁》中移出,故而才有了此匆促之笔。可是,当人们翘首以待他风采重现时,见到的却又是一部未竟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