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2013科学阅读:争议中的科学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2月25日   15 版)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

        一些表面上似乎只与科学有关,而实质上与经济政治有着更深、更大关系的争议,贯穿着我们2013年的出版和阅读。这一年,越来越多的人很伤心地发现,科学已经告别了她的纯真年代。

        《未来:改变全球的六大驱动力》,[美]阿尔·戈尔著,冯洁音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7月第1版。

        我们可以将戈尔引为反对转基因食品的同盟军——在本书第五章“转基因食品”一节中,戈尔明显倾向于反对转基因的一方。戈尔表示:“反对者指出:这些基因工程至今还未能使任何作物的内在产量增加,而且他们提出的对某些生态系统的担忧也不无道理。反对者认为,将外来基因注入基因组事实上同选择性繁殖有所不同,因为它干扰了生物遗传密码的正常秩序,可能导致无法预测的突变。”对于极力在世界上推广转基因作物的美国孟山都公司,戈尔揭示:“生物科技公司孟山都如今控制着世界上绝大多数种子的专利……,已经控制了90%的种子基因”。这里戈尔指出了问题的实质——无论转基因作物有害与否,孟山都公司都坐享垄断之利。对于这种垄断,戈尔持明显的反对态度。此外,在第六章谈到核电时,戈尔明确表示:“最近几十年来,核反应堆的成本由于各种原因一直在大幅稳步上升。在发生日本福岛核电站悲剧之后,核能源的前景进一步暗淡下来。”他还指出,虽然世界上仍有不少核电站正在建设中,“但是以低碳能源选择评估标准来看,核能源的成本和潜在安全隐患都是显著的负面因素”。

        《孟山都眼中的世界——转基因神话及其破产》,「法]玛丽B莫尼克·罗宾著,吴燕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第1版。

        本书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ISIS文库”中“科学政治学系列”的第一种。本书有著名的同名电视纪录片,自2008年在法、德联播的欧洲文化电视台播出后,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广泛反响,很快在互联网上传播开来。本书中的许多内容,是国内关于转基因食品争议中公众很少注意到的。

        我们已经看到,在孟山都公司的走卒们极力诋毁《孟山都眼中的世界》及其作者的同时,连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也对孟山都公司的所作所为看不下去了。

        现在我们能确定的是——对于转基因作物有争议。有争议的事情为什么还要急着推广呢?为什么不可以缓一缓,先进一步研究呢?有些人认为,不是专家,不懂转基因技术,就没资格说话,这个逻辑是极为荒谬的——如果只有专家才有资格说话,但恰恰是“专家”们极力要推广转基因作物,这就变成只有少数极力推广转基因作物的人才有资格对全国人民的食用主粮说话,这是什么逻辑?

        转基因作物或食品是一件涉及公众和整个国家利益的事情,所以每个人对这件事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即使不懂转基因技术,也有资格发表意见。而《孟山都眼中的世界》所揭露的事实,和作者发表的意见,正可以帮助公众加深对这项争议的理解。

        例如,我们现在知道,科学早已和资本紧密结合在一起了,现在我们就应该对科学技术抱有戒心。这样的戒心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幸福。这个戒心就包括,每当科学争议出现的时候,我们就要关注它的利益维度。比如围绕转基因作物推广出现争议时,我们为什么要听任某些人把事情简化为科学问题?我们为什么不能问一问这个背后的利益是怎么样的呢?你可以看到,凡是喜欢推广这个东西的人,都拒绝讲利益的事情,这里面有没有不可告人的事情呢?公众有权知道背后的利益格局。这本《孟山都眼中的世界》深刻揭露了转基因作物背后的利益格局,以及孟山都公司多年来唯利是图,破坏环境的种种劣迹。

        《反思科学讲演录》,“吴国盛科学人文系列”之一,吴国盛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9月第1版。

        尽管科学本身有着哲学的血脉,但如今她早已告别纯真年代,不再把哲学放在眼里。这时吴国盛教授来了,他自告奋勇,要给科学充当哲学保姆。当然“保姆”只是个隐喻,这个保姆当然不是吴教授,而是哲学。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隐喻还是有它的可取之处。例如,这个哲学保姆可以像一个真的保姆那样说:我可是看着科学这个孩子长大的啊……。这个保姆苦心孤诣,收在本书中的八篇讲演,篇篇都是一片婆心,谈论科学的前世今生。

        对科学技术进行反思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们以前习惯的宣传或“科普”,其实并不打算让人真正了解科学,而只是希望让人们形成对科学的热爱和崇拜。抱着这样的目的,在“科普”读物中,乃至在教科书中,都不会客观地谈论科学技术真实的前世今生,而是将许多内容过滤掉,并添入许多不真实的内容或说法,建构成一个我们所希望的科学形象。现在吴教授代上面所说的这位哲学保姆立言,将科学这个她看着长大的孩子的许多事情(包括他如今误交匪人逐渐学坏的情形)告诉家长。这正是本书最大的意义所在。

        《机关枪的社会史》,「美]约翰·埃利斯著,刘艳琼等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第1版。这是“ISIS文库”中“兵器文化系列”的第一种。

        19世纪有所谓“工业技术和平主义”的思想流派。这一派人士相信,如果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某种可怕的大规模杀伤武器,就有可能为世界带来永久和平——因为没有人再敢发动战争。当时有不少科学家想当然地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缔造和平。化学家门捷列夫、巴斯德都相信这样的一天将会到来,对炸药作出过卓越贡献的诺贝尔甚至相信:炸药的应用会使得“双方军队在一瞬间同时相互歼灭对方,所有的文明国家或许会恐惧地退缩并解散他们的军队。”

        20世纪初开始盛行的机关枪,就曾经是“工业技术和平主义”者们幻想的能够终止战争的武器。但是随后的历史表明,他们全都错了。即使1916年7月索姆河战役中德军的机枪一天之内就使英军伤亡了6万人,和平也没有因为双方的恐惧而到来。即使在发明了原子弹并且实战投放之后,和平仍然没有降临这个世界。而在今天的世界武器库中,机枪只是一种无足轻重的常规武器。

        这一年我读过或评论过的,还有几种书也很不错,限于篇幅,只能给出简单介绍:

        《日本复兴计划》,[日]大前研一著,蔡敦达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第1版。有点文不对题的书,实质上是论述日本应该如何废弃核电的。作者自己的博士学位恰恰是核工程的。

        《身体的历史》,卷一“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乔治·维加埃罗主编,张竝等译;卷二“从法国大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阿兰·科尔班主编,杨剑译;卷三“目光的转变:20世纪”,让B雅克·库尔第纳主编,孙圣英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第1版。是一部关于人类身体的三卷本文化史著作,大量相关艺术品的照片使本书图文并茂,而广泛的论述使本书仿佛重现了法国百科全书的风范。性、色情、医学、政治、哲学等等,无不涉及,人类的身体连接着整个世界。

        《反对完美——科技与人性的正义之战》,「美]迈克尔·桑德尔著,黄慧慧译,中信出版社2013年6月第1版。如果人类可以用科学技术改造自身,订制后代,那将导致深刻的危机。

        《科学、利益与欧洲扩张——近代欧洲科学地狱扩张背景下的徐家汇观象台(1873-1950)》,吴燕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8月第1版。第一部完整的徐家汇观象台台史。作者经上海天文台特许,使用了大量内部档案资料写成此书。

        《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美]菲利普·迪克著,许东华译,译 林出版社2013年9月第1版。因被改编成著名科幻影片《银翼杀手》而 广为人知的菲利浦·迪克(Philip Dick)的小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