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

    2O18 永远的怀念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2月18日   05 版)
    王承绪(1912-2013)2013年11月19日,中国比较教育学奠基人之一,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承绪在杭州逝世,享年102岁。王承绪1912年6月15日生于江苏江阴(今张家港市南沙镇)。193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教育系,1938年留学英国,考取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攻读硕士学位。1947年,抗战结束后,王承绪回国到浙大任教。历任浙江省第五、六届政协副主席,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比较教育研究会理事、顾问等。专长为比较教育和外国教育史。先后编译和出版了《外国教育论著选》、《比较教育》、《高等教育比较研究》、《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流派》等十多部著作,并与顾明远等学者一起在中国创立了比较教育学新学科。2003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亚太地区教育革新终身成就奖”,2010年荣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特殊贡献奖”。
    侯仁之(1911-2013)2013年10月22日,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侯仁之在北京去世,享年102岁。侯仁之1911年12月16日生于河北省枣强县,籍贯山东恩县(现平原县恩城镇)。194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49年获英国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1952年起任教于北大地质地理系,曾兼任地质地理系系主任和北大副教务长等职。侯仁之长期致力于历史地理学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其在对北京历史地理的研究中,解决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为北京旧城的改造、城市的总体规划及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其还在西北干旱及半干旱地区的考察中,揭示了历史时期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导致沙漠化的重要原因,为沙区的治理,在决策上提出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主编有《北京历史地图集》,出版有《侯仁之文集》。被誉为“中国申遗第一人”。1984年被英国利物浦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称号,1999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同年被美国地理学会授予“乔治·戴维森勋章”。
    叶笃正(1916-2013)2013年10月16日,中国现代气象学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叶笃正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叶笃正又名叶平斋,安徽安庆人,1916年2月21日生于天津。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1943年获国立浙江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48年在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获得博士学位。1950年10月叶笃正携夫人冯慧辗转回到中国,积极参与和指导建立中国气象业务系统,为中国现代气象业务事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叶笃正从事地球科学研究70余年,为地球科学事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包括开创青藏高原气象学;创立东亚大气环流和季节突变理论;创立大气长波能量频散理论,为现代大气长波的预报提供理论基础;创立大气运动的适应理论,在天气预报业务上有重要应用;开拓全球变化科学新领域等。在国内外共发表论文145篇,专著12部。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和陈嘉庚地球科学奖,2003年获世界气象组织国际气象组织奖,2005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牛汉(1923-2013)2013年9月29日,著名诗人、文学家和作家牛汉在北京病逝,享年91岁。牛汉原名史承汉,1923年10月生于山西定襄,蒙古族。1940年开始发表诗作,引起诗歌界的注意。1943年考入设在陕西城固的西北大学俄文专业。建国初期,在大学、部队工作过。1955年5月因胡风案被拘捕审查,直到1980年秋才得到平反。1979年以来,创作了约二三百首诗。曾任《新文学史料》主编、《中国》执行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诗集《温泉》获中国作协全国新诗集奖,2004年获首届“新诗界国际诗歌奖·北斗星奖”。他创作的《悼念一棵枫树》、《华南虎》等诗广为传诵,出版《牛汉诗文集》等。
    于光远(1915-2013)2013年9月26日,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于光远因病在京辞世,享年98岁。于光远原名郁锺正,1915年7月5日生于上海。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55年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的学部委员。1975年以后任国家计划委员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所长、国家科委副主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等。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曾参与起草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都是他率先或较早提出的。他也是较早主张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学者之一。代表性著作有:《哲学论文演讲和笔记》、《一个哲学学派正在中国兴起》、《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1-7卷》等。
    张光斗(1912-2013)2013年6月21日,著名水利水电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张光斗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张光斗1912年5月1日生于江苏常熟。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4年秋,考取清华大学水利专业留美公费生后赴美留学,先后获得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和哈佛大学硕士学位。1937年抗战爆发后,毅然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回国工作。1945年回国任资源委员会全国水电工程总处设计组主任工程师、总工程师。1949年10月起在清华大学任教。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水利水电建设工作,任黄河委员会、长江委员会、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等技术顾问。负责人民胜利渠渠首工程设计。参加官厅水库、三门峡工程、丹江口工程、二滩水电站、隔河岩水电站、葛洲坝工程、三峡工程、小浪底工程等设计。
    吴征镒(1916-2013)2013年6月20日,著名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征镒因病在云南昆明逝世,享年97岁。吴征镒原籍安徽歙县,1916年6月13日生于江西九江。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并留系任教。从事植物学研究和教学七十年,是中国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植物区系地理学、植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植物资源研究的著名学者,为现代植物学在中国的发展以及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做出了基础性、开拓性、前瞻性的重要贡献。主编了若干全国性和地区性植物志。1999年获日本花卉绿地博鉴会纪仿协会“考斯莫斯国际奖”,2008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李文海(1932-2013)2013年6月7日,著名历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文海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李文海1932年2月28日生于江苏无锡。1955年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历史研究班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在清史研究所、历史系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清史研究所副所长、历史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等。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中,对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进行了系统、深入和富于开拓性的探讨,撰写和主编了大量著述,如《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世纪之交的晚清社会》、《义和团运动史事要录》、《太平天国社会风情》、《中国近代十大灾荒》、《近代中国灾荒纪年》、《灾荒与饥馑》、《近代中国灾荒纪年续编》、《迈向新世纪的人文教育》、《清史编年》(共12卷)等近二十部学术著作。
    陆学艺(1933-2013)2013年5月13日,著名社会学家、农村问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学艺因病在京逝世,享年80岁。陆学艺1933年8月生于江苏无锡。1962年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攻中国哲学,1965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78年后,长期从事农村、农民、农业问题和社会学理论研究,开启了“农村发展理论”研究的先河,提出了许多解决“三农问题”的改革方案和对策,其学术思想在实践和理论层面对中国农村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著有《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社会结构的变迁》、《当代中国农村与当代中国农民》等。
    余一中(1945-2013)2013年4月19日,俄罗斯文学翻译家余一中因病在江苏南京去世,享年68岁。余一中是浙江瑞安人,1945年11月生于重庆市。1963年入山东大学外文系俄语专业,反右期间曾下放劳动,之后任中学教师,1978年他重返高校学习,在南京大学外文系攻读并获得硕士学位,1981年起在南京大学外文系任教,曾任《当代外国文学》杂志主编。著作《俄罗斯文学史》、《俄罗斯文学的今天和昨天》影响深远,翻译作品《不合时宜的思想》、《生》,中篇小说《叛逃的人》,长篇小说《悲伤的侦探》、《半人半马村》等,皆为业界所赞誉。曾获得俄罗斯文化部颁发的“普希金奖章”,并于2006年获得俄罗斯作家协会授予的“马克西姆·高尔基奖章”。
    辛丰年(1923-2013)2013年3月26日,当代知名古典音乐乐评家、作家辛丰年在江苏南通去世,终年90岁。辛丰年原名严顺晞,1923年夏日生,江苏南通人。20世纪40年代初,参加进步文艺活动,并在抗战末期参加革命,改名严格。1987年辛丰年出版古典音乐谱及著作《乐迷闲话》,在年近六旬之际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此后不久,《读书》杂志请他开辟专栏。到21世纪初,他还在《音乐爱好者》、《万象》等刊物发表文章,并出版了《如是我闻》、《钢琴文化三百年》、《辛丰年音乐笔记》、《请赴音乐的盛宴》、《处处有音乐》、《阿·鲁宾斯坦缤纷录》等十余部著作与译作。
    邓绍基(1933-2013)2013年3月25日,著名古代文学史研究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邓绍基因病去世,享年81岁。邓绍基1933年2月生于江苏常熟。1955年从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数十年,研究领域涉及戏曲、小说、诗文、学术史等多个方面,是中国元代文学领域较早研究者。主编或参与主篇的大型著作有《中华文学通史》、《中国文学通史系列》、《中华文学通典》和《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卷。主编的《元代文学史》系百年来第一部元代文学系统论著,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论文近百篇,有代表性的是《五四以来继承文学遗产的回顾和探讨》、《建国以来继承文学遗产的一些问题》和《五四文学革命与文学传统》。
    孙家钟(1929-2013)2013年2月24日,著名理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孙家钟因病在长春逝世,享年84岁。孙家钟1929年12月7日生于天津市。195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同年到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化学系任助教,在蔡镏生、唐敖庆等老一辈化学家的率领下,参与了化学系的创建工作。从事理论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50多年,在量子化学多体理论方面做出过重要贡献。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学术专著4部。1984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雷抒雁(1942-2013)2013年2月14日,著名诗人、作家雷抒雁逝世,享年71岁。雷抒雁1942年8月出生于陕西泾阳。1967年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1970年入伍任陆军62师政治部宣传干事。1972年调解放军文艺社任诗歌编辑。1982年转业地方工作,历任工人日报社文艺部副主任,主任。1993年调诗刊社任副主编。1995年调鲁迅文学院任常务副院长至2004年退休。2012年5月任中国诗歌学会会长。先后出版诗集《小草在歌唱》、《父母之河》、《踏尘而过》等,散文随笔集《悬肠草》、《秋思》、《分香散玉记》等。诗作《小草在歌唱》获1979年至1980年青年作家优秀作品奖,诗集《父母之河》获全国第二届新诗奖,诗集《青春的声音》获1998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许良英(1920-2013)2013年1月28日,著名科学史家许良英在京逝世,享年93岁。许良英1920年出生于浙江临海,194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是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束星北和严家淦的学生。1957年被划成右派,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主持编译三卷本《爱因斯坦文集》。文集于1976年以后陆续出版,对中国当代思想解放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78年恢复公职,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主编了《20世纪科学技术简史》。其他著作还有《爱因斯坦论犹太人问题》、《爱因斯坦奇迹年:改变物理学面貌的五篇论文》、《爱因斯坦文录》、《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科学的哲学:科学和哲学之间的纽带》等。
    邓正来(1956-2013)2013年1月24日,著名法学家、政治学家邓正来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56岁。邓正来1956年2月生于上海。1982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后进入外交学院。2003年被聘为吉林大学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成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筹建成立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创办《中国社会科学季刊》与《中国书评》。长期致力于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经典著作的汉译工作,组织、策划并独立翻译出版了大量学术名著。是国内哈耶克研究的顶尖学者,出版的论著有《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研究与反思: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思考》、《自由与秩序:哈耶克社会理论的研究》、《哈耶克法律哲学研究》、《关于中国社会科学的思考》、《自由主义的社会理论》、《规则·秩序·无知:关于哈耶克自由主义的研究》等。
    杨德豫(1928-2013)2013年1月23日,著名翻译家、诗歌编辑杨德豫在武汉去世,享年85岁。杨德豫1928年12月12日生于北平,湖南长沙人,国学大师杨树达之子。1946年秋至1949年2月,先后在中央大学、清华大学的外国语言文学系肄业。1978年调到湖南人民出版社任编辑,1990年调到湖南文艺出版社。译有《华兹华斯诗选》、《柯勒律治诗选》、《拜伦诗选》、《朗费罗诗选》等。其中英汉对照《华兹华斯抒情诗选》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文学翻译彩虹奖,《拜伦诗选》被老诗人、翻译家卞之琳誉为“标志着我国译诗艺术的成熟”。
    于是之(1927-2013)2013年1月20日,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于是之在北京辞世,享年86岁。于是之原名于皛,原籍天津,1927年7月9日生于河北唐山。1945年曾考入北京大学(后失学)。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祖国剧团、北平艺术馆、华北人民文工团演员;后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副院长等。数十年来,在话剧舞台上塑造了不少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受到观众的好评。1951年初,在老舍的名剧《龙须沟》中出色地扮演了程疯子这一角色蜚声剧坛。1958年在老舍名剧《茶馆》中扮演的王利发在艺术上更是炉火纯青。拍摄过电影《龙须沟》、《青春之歌》、《以革命的名义》、《丹心谱》、《秋谨》等。出版《于是之论表演艺术》、《演员于是之》等。

        2005年12月6日,北大图书馆,侯仁之先生九五华诞。先生坐轮椅而来,精神尚好,但说话已困难,气息微弱且口齿不清,致辞及半竟至思维卡顿,扭头问夫人:“我还需要说什么?”来宾即轻笑一片,当然都是善意的了。当日场面热烈,先生既是主角,也不是主角。

        今年编徐庆全缅怀于光远先生的文章,看到他记述2010年7月3日九五寿辰上的于光远,“显然有些老了”,“他只能在别人递过来的麦克风前说句谢谢大家”,同样的感慨再次在心中生起。人生暮年,周遭繁华早褪色,甚至还会成为负担;至于身后哀荣,于往者而言更全无意义。

        可我们为什么还要做那样一些事情——包括读书报每到年终的这个专版?我想,除了敬仰与追思的惯性驱动之外,也暗含了一种对自己的提醒与鞭策吧——你看看你,又虚度了一年!  

        ——编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