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12月04日 星期三

    《玛丽·波平斯》:“玛丽是我的生活史”

    余凤高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2月04日   20 版)
    特拉弗斯
    《玛丽·波平斯》剧照

        2012年伦敦第3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式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替身在“007”詹姆斯·邦德的“邀请”之下空降来临后,一个个缤纷多彩的节目络绎不绝。其中吸引孩子们的,除了憨豆先生、哈利·波特、彼得·潘之外,还有一个中年女子,当她撑着伞从天徐徐降落时,孩子们立刻大大声呼唤:“玛丽阿姨!”“玛丽阿姨!”

        不错,这人他们太熟悉了,因为这是他们读过的帕·林·特拉弗斯阿姨写的故事书《玛丽·波平斯》中的那个“随风而来的玛丽·波平斯阿姨”。

        《玛丽·波平斯》的作者帕·林·特拉弗斯,原名海伦·林登·戈夫,生于澳大利亚昆士兰的马里伯勒。  林登·戈夫的父亲特拉弗斯·罗伯特·戈夫生于英格兰南伦敦,是澳大利亚一家股份制银行的支行经理。被降职为职员后,他不顾银行的行规,大量酗酒。由于上个世纪经济的迅速发展已经结束,他本来就已经不稳的位置就更加不稳定了。经济危机的威胁笼罩着每个银行职工,以及许多眼看自己的存款得不到赎回的客户。1907年1月,特拉弗斯·戈夫担心自己还会再次被降职,整天忧心忡忡,结果患了重病,整天发着高热,几天后就死了。瓦莱里·劳森在《帕·林·特拉弗斯传》中,写到传主的父亲时说:“他四十刚出头就去世了,一生不得志,家里一贫如洗。”

        林登·戈夫是家里三个孩子中最大的,父亲死的那年,她只有七岁。她母亲一直十分悲伤,一段时间后,在一个雷电交加之时,她冲出家门,哭着要去附近的一条河里投水自杀。林登用一条床单把自己和两个妹妹裹了起来,给她们讲神奇的白马没有翅膀也会飞的故事,来安慰她们。后来,母亲终于在那天夜里回来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林登·戈夫进了悉尼的一家女子寄宿学校。出来后,她先是给一位银行的高级职员做秘书,而后成为演员,采用“帕梅拉·林登·特拉弗斯”作为艺名。后来,她随“莎士比亚巡演剧团”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演出时,于1924年前往英格兰。1925年,特拉弗斯在爱尔兰遇见诗人乔治·威廉·拉瑟尔,拉瑟尔是《兔子彼得》系列童书的作者海伦·比阿特丽斯·波特的门徒,曾以“艾”为笔名出版过诗集《回家:途中之歌》、《幻想之地》等作品,是当时《爱尔兰政治家》杂志的编辑。拉瑟尔帮特拉弗斯发表了一些诗作,并介绍她认识了诗人威·巴·叶芝、作家奥利弗·圣约翰·戈加蒂和其他几位爱尔兰诗人。在这些人的鼓励下,特拉弗斯对世界神话产生了兴趣。这个时期,她还在美国女出版商和现代主义人士简·希普的手下研究亚美尼亚神秘哲学家格奥尔基·伊万诺维奇·古尔捷耶夫的思想。古尔捷耶夫的思想对特拉弗斯的一生,包括她的创作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伦敦时,特拉弗斯和她的同性伴侣玛奇·伯南德合住一个公寓。1931年,她们搬离此处,两人一起在萨瑟克斯的一所茅屋定居下来。《玛丽·波平斯》就是在这里写成的。

        读过《玛丽·波平斯》的人都知道,它所描写的玛丽阿姨带着巴克斯家的孩子所经历的种种奇迹,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的。但是它仍然不失为是一部现实主义的童话。特拉弗斯曾经写道:“你只要看我的自传,就可以发现,玛丽·波平斯是我的生活史。”她确实真实地写出了自己生活的时代和现实。

        《玛丽·波平斯》的故事是围绕“大萧条”时期的一个家庭展开的。不错,《玛丽·波平斯》中,在银行就职的巴克斯先生没有失业、消沉酗酒,巴克斯太太也没有想要自杀。但是特拉弗斯在书中揭示了一个和她当年的自己相似的童年:  巴克斯先生勤于职务,除了星期天和银行假日,他“每天进城……在那里,他坐在一张大桌子后面的一把大椅子上工作,忙着数钞票和硬币”。有时候回家,他会拿出几个零钱给大女儿简和第二个孩子迈克尔,让他们放到存钱罐里去。但是,“碰到他省不出一点钱来时,他会说‘银行破产了。’大家一听,就知道他那一天没剩什么钱了”。

        在经济萧条的背景下,家庭经济的拮据也让这家的主人很是郁闷。不但他们住的房子“在整条胡同里最小”,而且房子的“墙粉剥落,需要粉刷了”,却没有条件换住一处更大的房子,甚至连“粉刷”一下都不允许,因为首先需要养家糊口——“巴克斯先生对他太太说,她或者是要一座漂亮、干净、舒适的房子,或者是要四个孩子。两样都要,他可没这个条件。”“巴克斯太太经过再三考虑,决定情愿要大女儿简,第二个孩子迈克尔,要最小的一对双胞胎约翰和芭芭拉。”

        艾伦·桑德斯在2010年的《帕·林·特拉弗斯和玛丽·波平斯》一文中说:

        瓦莱里·劳森的《帕·林·特拉弗斯传》娴熟地描述了(帕·林·特拉弗斯)这个女人在心灵的阴暗世界中找到了一处居所。特拉弗斯大概喜欢她那个时代的许多富于想象的澳大利亚人,感到她的情感处于背离她的出生地的不良状态。她显然把她出生在澳大利亚看成是一个错误。由于她的背景——一个有苏格兰亲属的无能的父亲,和一个其祖辈来自苏格兰的母亲——都不够详尽,她就为她自己构建起一个凯尔特人超自然的童话和魔幻传统。

        特拉弗斯在全书开头将上述巴克斯家的生活作为背景交代,表明巴克斯的孩子——简和迈克尔以及他们的双胞胎弟妹——生活在这样一个郁闷的家庭。随后,作品以主体整整11章的篇幅,重点表现(如转播奥运会开幕式的解说词所说的)“仙女保姆玛丽·波平斯来到人间,帮助巴克斯家的两位小朋友重拾欢乐,教导他们如何克服生活的困难,并且让终日汲汲于银行业务与女权运动的巴克斯两夫妇体认到亲子温情的可贵”。通过这部童话的创作,特拉弗斯也在填补她自己心灵中阴暗的角落,以获得幻想的满足。

        玛丽·波平斯是同名童话的主角,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保姆。她来到樱桃树胡同17号巴克斯夫妇的家,照顾他们的四个孩子,带领他们进入种种梦幻般的神奇世界,获得心灵的快乐。玛丽·波平斯只是展示她的神奇魔力,而从来没有承认自己有这超凡的神力;她仅仅是玛丽阿姨,而不像许多童话中有种种魔力的神奇人物,什么都跟普通人不一样。从外表上看,玛丽阿姨完全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保姆、普普通通的女人,就像爱德华时代的那些每个周末在肯辛顿公园推婴儿车的保姆。她瘦高的身材,一头发亮的乌发,站得挺直,“像个荷兰木偶”,跟一个家庭教师或富有素养的普通保姆没有两样。玛丽阿姨也像别的女人一样,爱漂亮,“爱时髦,要给人看到她最漂亮的样子”,连站在玻璃橱窗跟前,她也要对着自己映在上面的漂亮身姿欣赏一番,甚至出门时都不忘带上她那把柄上有漂亮鹦鹉头的雨伞。

        同时,也像其他优秀的保姆一样,玛丽阿姨是一个好保姆。她神态高傲,有尊严,始终不苟言笑;工作尽职尽责,样样都想得周到、做得完美。对孩子,她既关怀备至,又要求严格,在他们心中具有无上的威信。在孩子面前,她不多说话,更没有严厉的批评、凶狠的责骂。但是只要她一个眼神、一点暗示、一句反问,例如:“你们这是在干嘛?”“我跟你说什么了?”他们马上就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玛丽阿姨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帮助他们成长为好孩子。这样的保姆,孩子们怎么会不喜欢呢!当她给简和迈克尔留下礼物走后,迈克尔无限留恋地哭了:“天底下我就要玛丽阿姨!”不过他没有失望,他相信她会回来的,因为“她一向说到做到”。

        《玛丽·波平斯》不仅吸引孩子们,家长也喜欢,无怪有评论认为这是一部从7岁到70岁的人都爱读的作品。  继《玛丽·波平斯》在1934年出版之后,特拉弗斯还连续写了七部与玛丽·波平斯有关的系列童话。这些作品由著名艺术家、为《小熊维尼》和《杨柳风》插图的欧内斯特·霍华德·谢泼德的女儿玛丽·谢泼德创作插图。玛丽·波平斯系列童话如今已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售出上千万册。它们还多次被改编成其他艺术形式:先是1964年迪士尼公司的影片,著名影星朱莉·安德鲁斯在片中扮演年轻漂亮、气质高雅的玛丽·波平斯;1983年(一说1984年),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改编了俄语影片《再见,玛丽·波平斯》;2006年,纽约城的新阿姆斯特丹剧院演出了改编的歌剧《玛丽·波平斯》。这些童话还被改编为广播剧和电视剧,推广到英国以外,美国的百老汇和女作家的故乡澳大利亚等国的剧院均多次演出歌剧《玛丽·波平斯》。

        现在,为了永久的纪念,2005年在帕·林·特拉弗斯的出生地马里伯勒里士满和肯特街角原股份制银行的旧址上,建起了一座真人大小的玛丽·波平斯阿姨的铜像;2011年5月7日,2115个人在帕·林·特拉弗斯的故乡鲍勒尔,用马赛克组成了一幅世界上最大的玛丽阿姨的伞,以纪念女作家诞辰100周年,直升机航拍的照片已被记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玛丽·波平斯不朽,帕·林·特拉弗斯永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