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一个简单的病毒循环非常容易。1996年,Hotmail在每一条信息的文本里都镶入了能让用户建立自己邮件帐户的链接,于是在30个月内,Hotmail的用户就从0人增加到了3 000万人。然而,能让产品的规模和威力以像滚雪球一样暴涨的,还得数如eBay、Facebook、Twitter等病毒式网络。
过去十年,全世界最成功的企业之中一半以上都是病毒循环的受益者。这种盈利速度之快、规模之大、起点之低的创业方式前所未有,病毒循环或许算得上继搜索引擎后硅谷最卓有成效的企业成长催化剂了。
“病毒”一词是从流行病学中转用而来,用来解释网络上用户之间传播信息的方式,但互联网的病毒传播与自然界中的病毒传播却不尽相同。在现实社会中,绝大多数的病毒传播是无意识中进行的,然而在互联网中,用户们却在充满热情地散播想法、信息、意见、博客链接、照片、视频,以及各种互联网服务。病毒循环简直是当今世界上最高级的直接营销政策,但它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想想安利公司利用多层级的营销模式销售个人用品、珠宝和生活用品的策略也是如此。但最适合“病毒”传播的,还得数摩擦力足够小的互联网,它用网络上简单的链接取代了过去口耳相传的传递模式。在这里,足够多的点击率就能将一条信息传递给数千万人。而只要你打造出的是人们真正喜欢的产品,用户便会自发地帮助这个产品传播,用户在使用产品的同时,也是在向他的朋友、家人、同事和同伴圈内推广、推荐这个产品。如果Facebook上一个朋友也没有,没有人会去注册。如果没有分享照片的功能,还有人会去用Flickr吗?如果eBay上一个买家也没有,当然不会有人去那儿发帖卖东西。
只要设计出对的产品,白手起家的企业就有可能发展成市值数百万甚至数十亿的公司。无须花钱做广告、搞营销,无须组建销售团队,你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培养企业,当一个病毒式网络的规模越大,其发展速度也就越快。一旦获得了超常的增长速度,想要准确地预测其增长速度也就成了可能:它将以均匀的速度稳步扩散,并最终拥有无可撼动的地位。到那时,即便什么都不做,其用户数量也会持续增长。
病毒循环可分为三个大类:病毒循环、病毒式网络,以及双重病毒循环,其中最后一项为前两者的结合。相对来说,制造一个简单的病毒循环非常容易。1996年,Hotmail在每一条信息的文本里都镶入了能让用户建立自己邮件帐户的链接,于是在30个月内,Hotmail的用户就从0人增加到了3 000万人。YouTube建立病毒式机制的方式是允许访客在自己的博客或MySpace页面上插入导向视频的链接,看到这些视频的人越多,被嵌入的链接数量也就越多。很快,数以千万的用户们就被直接带到了YouTube上。然而,能让产品的规模和威力以像滚雪球一样暴涨的,还得数如eBay、Facebook、Twitter等病毒式网络。他们所共同打造的生态系统为其他行业的繁荣提供了条件。过去十年,全世界最成功的企业之中一半以上都是病毒循环的受益者。 这种盈利速度之快、规模之大、起点之低的创业方式前所未有,病毒循环或许算得上继搜索引擎后硅谷最卓有成效的企业成长催化剂了。
《病毒循环》一书回顾了这一颠覆传统的现象的出现过程,不仅讲述了包括特百惠、Hotmail等在内的一系列病毒式企业的成长故事。虽然说成功并非那么容易复制,但这些案例还是饶有趣味、颇有价值。本书还探讨了Ning——这个实现了双重病毒循环,用“集体策展”的概念颠覆了病毒营销的社交平台。本书展示了企业在病毒系数过高的情况下如何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努力追赶呈指数增长的需求,普及了“堆叠”和“社交网络”两个概念。“堆叠”是指一个病毒性业务以另一个病毒性业务作为发展平台,而“社交网络”则重新定义了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最后,该书分析了新的广告单元,在充满了互联性和互通性的新互联网世界里,新型的广告才是所有盈利策略的核心。
《病毒循环:从Netscape、eBay、PayPal到YouTube、Facebook、Twitter,病毒营销如何造就伟大的企业》,[美]亚当·潘恩伯格著,刘素洁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4月,56.9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