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从罗斯幼年讲起:瑞士山区传统家庭三胞胎之一的她,自小就苦苦追求一个独立的“我”,冲破阻碍学习西医,在一战二战中不断奉献勇气。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她目睹即将进毒气室的犹太人刻在墙壁上的蝴蝶图案,开始苦苦思索生与死的命题。来到美国后投身精神科,她开始关怀临终病人,关注生死过渡中患者的感受与精神变化,关注死亡带给生命的影响,思考如何面对生命与死亡带来的世界。人们称她为“死亡天使”,她却安抚了众多临终病人和家属的心。事实上,被安抚的,还有无数不得不直面患者死亡的医生们的心。罗斯医生的死亡课堂,却让众多医学院的学生倾听到了临终病人的心声,令他们学习到如何让病人在生与死之间有尊严地过渡好,如何正确看待死亡来临,如何面对生命的有限。如果没有她,当今世界恐怕没有“临终关怀”的概念和临终关怀医院的诞生,她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临终关怀场所的医生,也是第一个关注艾滋病患者处境的医生,为此,她家园被焚烧,几次被邻居驱赶。
在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罗斯医生提笔来写这部描述自己一生探索的回忆录。她最后的告白居然是:死亡并不存在,生命不是死亡之旅,而是成长之旅。她告诉我们:一个人如何死,取决于他是如何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