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11月06日 星期三

    书话

    近代德汉工具书翘楚《德华字典》

    元尚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1月06日   14 版)

        现代中国双语词典编撰史给人们的印象是到处都是英汉、汉英辞典,大凡书话中涉及到老双语词典的文字似乎也都是英汉、汉英,这也许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英语普及的程度比其他语种广一点的缘故吧。德汉字典的出现比英汉字典晚不了多少年,近代学者马君武的《德华字典》算是其中翘楚之一。

        马君武编纂的这部字典在中德辞典编撰史上可名之曰“大字典”,这个大不是《韦氏大辞典》那种大,曰“大”,乃修辞也。从今天看,《德华字典》其实只是中等偏小的词典规模。不过这在当时也算是大部头了,尤其是在德汉双语词典中来说,也当得起大之意了。

        字典前有马君武先生的序文,云:“予以民国二年冬季,復避地至德国,三年春,入柏林农科大学,学科之暇,以著此书,其后入波鸿化学工场,任工程师职,每日工作八点钟,稍有余暇,即赓续旧作,至四年春初而毕,作此书时,以一人之力,每至夜深始罢,当时之勤苦,德国友人每赞异之。予则以为亡命异域,所以报国者,再输进西欧文明。德国文化为世界冠,欲研究其文化,当先学习其语言。吾国旧有德华字典二种,一为山东德教所著,多用山东俗语;一为宾君步程所著,又不完全,皆不宜于学子所用,故发愤著此书。他日吾国学德语者渐多,合力研究德意志之文明,输入中国是予之所望也。民国五年八月工学博士马君武序于上海。”此字典民国九年(1920年)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至民国23年(1934年)已出至第三版。马君武的这部《德华字典》初版的当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也推出了一部德华字典,就规模论比马君武这本要大,名亦曰:《德华大字典》,编者由瞿侃、黄异、余云岫三人组成,此后民国22年(1933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又出了这部字典的缩印本。

        从马序中,我们可以知道这样一些德华辞典出版方面的历史信息。在《德华字典》之前中国出版过德汉双语词典,一本由“山东德教所著,多用山东俗语”,可见其汉语部分不是用标准官话来翻译的,有点像早期的英汉词典中汉语用的是粤语翻译一样。在字典的使用上似乎更注重于地方,而非全国通用。一本由“宾君步程所著”,即前面说的《中德字典》。马君武批评它不完全,也就是说它收词太少、太简略。该书初版是很薄的一小册,像是现在外语课本后面字词表的规模。它的优点马君武没说,可能在当时这个优点还看不出来,即宾步程的书有开创之功。国人自己编撰德汉词典应该自宾先生始。

        马君武事迹生平无须赘述,他不仅编撰了《德华字典》,又是第一个翻译达尔文《物种原始》的人,还翻译了席勒的《威廉退尔》,向国人推介黑格尔的哲学学说,称其为多才多艺的翻译家当之无愧。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