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11月06日 星期三

    首奖:我看见一只鸟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1月06日   07 版)

        “这是我近年来看到的华文图画书中一本颇具经典感的知识类图画书。”

        经过评委会的认真遴选,第三届丰子恺图画书奖最终获奖名单公布,台湾画家刘伯乐的作品《我看见一只鸟》从230多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膺首奖。

        据刘伯乐先生介绍,《我看见一只鸟》的创作缘于台中县政府推出的一个旨在宣传当地文化的出版计划,他本人受出版社之邀参与其中。他最终决定以当地“大坑风景区”为背景,从自己最擅长的“观察自然”的角度出发,进行了此次创作。

        在具体创作手法上,作者采用了生态写实的画法,对那些人们虽然常见但却经常忽略的野生鸟类进行了细致入微地描绘,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鸟的天堂”。在书中,小女孩说的那只“从未见过的野鸟”则成为引子,引领读者在森林中穿梭,观察并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

        外,《我看见一只鸟》一书中还体现了作者关于亲子教育的观念,贯注着作者深切的人文关怀。作者鉴于目前台湾社会中,孩子尚未被充分尊重的现状,在书中传达这样一种理念: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天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作为大人,理应尊重孩子。

        怎样才能成就一本好的图画书,刘伯乐先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一本好的图画书,其文字、图画都应该是有创意、富有启发性的。由于图画书独特的性质,使得它所能运用的元素相对简单。也就是因为简单,才会让读者有无限延伸、想象的可能。作者若能巧妙利用这种“简单”,再加入“创意”的元素,让平面、线性的阅读增深、增广、增厚,那么读者所得到的就不只是一篇图文并茂的“图书故事”了。 

        在丰子恺图画书奖评审、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方卫平教授看来,本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入围作品,再次展示了华文图画书这些年来持续和多向度的艺术探求。“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的评选完全以作品的艺术水准作为唯一的标尺,奖项设立者和评委会的一致目标,是发现和鼓励最优秀的华文图画书创作,因此,每届获奖作品也可以看作是对于特定时段内华文图画书艺术高度的一种呈现。” 

        综观三届丰子恺图画书奖评奖情况,“获奖作品的总体艺术层次比较整齐,但每一届又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面貌。与前两届丰子恺奖获奖作品相比,此次的五部获奖作品除延续了图画书的叙事和插图艺术探索之外,更进一步体现了图画书艺术生态的多样性,其表现对象既覆盖了传统的童话和童年生活题材,又拓展到了生态、残障等更宽广的审美表现领域。”方卫平表示。

        方卫平认为,此次获得首奖的《我看见一只鸟》是一本典型的知识类图画故事书,它的科普知识介绍又与一种开阔的生态意识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作品以一个孩子的发现和她与母亲之间的问答来呈现和介绍台湾大坑风景区的若干鸟类,从知识类图画书的角度来看,其叙事设计颇见巧意,插图则巧妙融合了西方水彩画与中国画的画风,画面中的花鸟兼有图鉴画与艺术画的双重效果。这样的儿童图画书不只是简单的自然和生物知识介绍,更是在把现代童年带回它日益远离的那个自然生命世界。“这是我近年来看到的华文图画书中一本颇具经典感的知识类图画书。”

        在方卫平的观察中,华文创作者、出版者和读者对于原创图画书的热情正被全方位地点燃,原创图画书的艺术拓展和推进也显而易见。尤值一提的是,我们的一些原创图画书也开始在欧美发达国家引来艺术上的关注与认可。比如第一届丰子恺奖大奖作品《团圆》,就获得了《纽约时报》的年度最佳童书推荐。当然,原创图画书要跻身世界一流图画书艺术的行列,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这其中包括从童年观、文化观到故事艺术、插画艺术等各方面的提升,而童年观和故事艺术这两个因素的差距最为明显,它们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原创图画书的艺术突破。当然,思考华文图画书与世界优秀图画书之间的差距,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任何文化上的比较或竞争,“而是为了在我们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层面上,实现图画书最优秀的艺术可能”。

        (本报实习记者  白彬)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