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衡派”的身份想象》
本书是对“学衡派”的一个视角独特的研究。作者不同于以往一些学者把在《学衡》杂志发表文章的所有人都划入“学衡派”的办法,通过细致辨析,清晰界定了“学衡派”的特定思想倾向(反对新文化B新文学运动和认同白璧德人文主义学说),及其人员组成(梅光迪、吴宓、胡先骕、柳诒徵及“柳门”弟子)。在此基础上,作者运用西方学界发展起来的身份(认同)理论,从分析“学衡派”的“人文主义者”与“圣人”身份想象的形成入手,通过梳理“学衡派”与他们身份想象的载体———《学衡》的关系,考察“学衡派”在其特定身份想象指引下所展开的文化实践,以及在这过程中所显现出来的身份想象与中国现代文化语境的错位,尽量客观地呈现了“学衡派”在中国现代文化中的地位及贡献。作者认为“学衡派”虽有“发展新文化”、“做学术思想界之领袖”的宏愿,却昧于中国社会的现实需求,等待他们的只能是被边缘化的悲剧性命运。
《凯恩斯、拉斯基、哈耶克:改变世界的三个经济学家》
本书的三位主角是20世纪政治领域中间派、左派、右派的代表性思想家:凯恩斯主张通过政府调控达成国家和市场的和谐,拉斯基倡导民主社会主义,哈耶克则是市场的传道士和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三人同处一个时代,并且相识、相互合作和相互攻击了二十余年,因此,作者将本书写成了一部三人并行且互动的合传。作者的目标不仅是讲述三人的生平故事,而是从身份形成的角度,分析三人迥异的意识形态是怎样形成的。本书也分析了他们对当代政治经济的影响和贡献的实质,对于我们理解20世纪的历史和思考今天面对的问题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