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阿摩司·奥兹公社是最好的人生大学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0月30日   08 版)
    一对公社里的新人:阿摩司(右)与尼丽在胡尔达基布兹举行的婚礼上

        本报记者康慨报道 以色列大作家阿摩司·奥兹获得了今年的弗朗茨·卡夫卡奖。

        颁奖仪式于10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的老市政厅举行。

        奥先生还拿到了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1万元)的奖金,以及一尊卡夫卡小铜像。

        他在致辞时说,基布兹是最好的人生大学。

        基布兹是巴勒斯坦地区在社会主义思想影响下建立起来的犹太公社。奥兹14岁入社,过集体生活,年近半百才举家离开。

        1939年,阿摩司·克劳斯纳生于耶路撒冷的一个犹太复国主义移民家庭。母亲自杀身亡后,他暗恨不忠的父亲,于是,“我尤其通过改姓的方式来灭掉他”——在希伯来语中,“奥兹”的意思是“力量”。

        父亲再婚后,他搬出家,进入了胡尔达基布兹,14岁半就投身于火热的集体生活,一心要做绿洲上思想单纯的拖拉机手,哪怕凌晨四点就要起来下地干活。但是艰苦的劳动之余,这里也有书和诗歌,培养他走上作家之路,更有观念开放的大龄女社员。

        他在基布兹长大,成婚,在逼仄的水泥小平房里养女育儿,并在闷热的夜晚,坐在马桶盖子上,膝盖上垫着纸板,写出令他一举成名的小说。1968年出版的《我的米海尔》大获成功,为他赚取了大笔版税,但他全部上交至基布兹的集体账户,自己分文未留。此后,他向公社领导打报告,要求得到写作时间,上级几经研究,终于特批给他一天空闲,其余时间,仍要两天教书,三天种地,一天在集体食堂里跑堂。即便成为世界闻名的大作家之后,奥兹依然得不到充足的写作时间,每周虽有三天可用,但教书和食堂的工作从未免除。

        奥兹和太太都是基布兹长大的有志青年,在大集体里度过了人生最好的时光,对淳朴的社会主义理想忠心耿耿,对忘我劳动绝无怨言。直到46岁那年,因为幼子体弱,需要清洁和干燥的环境,奥兹才携妻带子,搬出农场,到内盖夫沙漠边的小镇阿拉德居住。那会儿他“没有任何私产”,连个存折也没有。他曾对《纽约客》杂志主编大卫·雷姆尼克说,除了北朝鲜,天下再也难找他这样背景奇特的人。

        奥兹是最著名的在世以色列作家,不断有作品译入中国,尤以译林出版社最力,《我的米海尔》《爱与黑暗的故事》《地下室里的黑豹》《一样的海》《费玛》《沙海无澜》《了解女人》《何去何从》《忽至森林深处》和《故事开始了》在该社名下出版。此外,浙江文艺、南海公司、上海译文和人民文学等出版社,也曾将奥兹的《咏叹生死》《胡狼嗥叫的地方》《莫称之为夜晚》《鬼使山庄》和《黑匣子》等作品译入。

        奥兹是两国论的坚定支持者,相信巴勒斯坦人有权在公平的条件下建立自己的国家,与犹太国家并立。

        弗朗茨·卡夫卡奖创办于2001年,由捷克共和国国会和布拉格市政府主办,用以表彰以其作品“令读者超越出身、民族及文化局限”的当代作家。

        奥兹是卡夫卡奖的第十三位得主,往届获奖者依次为美国的菲利普·罗斯(2001)、捷克的伊凡·克利玛(2002)、匈牙利的纳道什·彼得(2003)、奥地利的艾尔弗丽德·耶利内克(2004)、英国的哈罗德·品特(2005)、日本的村上春树(2006)、法国的伊夫·博纳富瓦(2007)、捷克的阿尔诺什特·卢斯蒂格(2008)、奥地利的彼得·汉德克(2009)、捷克的瓦茨拉夫·哈韦尔(2010)、爱尔兰的约翰·班维尔(2011),以及捷克的达妮埃拉·霍德罗娃(2012),几乎全是大人物,其中耶利内克和品特都是在获得卡夫卡奖的当年,便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