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义第一次有“中国家庭理想藏书”的念头是在15年前,那时他看到了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两本书。一本名《理想藏书》,是引进版;另一本名《中国读者理想藏书》,是王余光主编。作为家庭期刊集团驻京办主任,刘忠义认为藏书与家庭密不可分,他服务的家庭期刊可以在这方面做点名堂。他做了些调查,发现在各式各样的推荐书单中,专门为中国家庭推荐的藏书书目尚是空白,这使他对自己的想法充满了期待。不过,他的工作也就止步于此,直到2011年底,家庭期刊集团董事长文建明要求集团在推动全民阅读方面有所建树,刘忠义又想起了“中国家庭理想藏书”这件事。这一次,他得到了集团领导和广东省委宣传部的支持。刘忠义相信,这个活动也会得到知识界专家学者的支持,只是,他未想到参与这项活动的包括了王蒙、陈平原、梁文道、毕淑敏、余中先、周国平、葛剑雄、梁晓声、王余光、吴国盛、李银河等声名显赫的文化名家,也正是这些文化名家最终完成了这份推荐书单。
“中国家庭理想藏书”评选推荐活动由家庭期刊集团和中国红基会和谐家庭公益基金联合主办。主办者坚信,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基本单元,一个充满书香氛围的家庭是整个社会全民阅读的重要基础。2011年底,刘忠义来到了中华读书报,他关于家庭藏书的这份信念得到了本报同仁的高度认同。本报迅即参与其中,成为本次活动的协办单位。同样,这份信念也得到了新浪网读书频道、凤凰网读书频道和大佳网等网络读书媒体的共鸣,这些媒体对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
活动正式启动是在2012年的4月23日,这一天是世界读书日。在这之前,刘忠义费时半年完成了重要的基础工作。这些工作包括:由王余光、陈平原、梁文道、毕淑敏、余中先、周国平、葛剑雄、梁晓声、吴国盛、李银河10位学者、作家组成评委会。评委会评选推荐出100部适合当今中国家庭收藏、阅读的经典作品。同时,在百部作品之外,另推荐出500种参考书目,以供读者选择。评选分为初评和终评两个阶段,初评由本报组织8位光明日报和本报资深编辑记者完成,为评委会提供出150种入选100种“中国家庭理想藏书”的基础书目及450种参考书目。最终由评委会完成终评。关于选书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1、推荐书目是中国大陆公开出版发行的正式出版物。
2、在重视经典作品的基础上,兼顾作品的可读性、趣味性。
3、百种图书分为文学作品、哲学社会科学作品、科学类作品、家庭生活类作品四个部分。各部分比例为:文学作品44部、哲学社会科学学作品42部、科学类作品8部、家庭生活类作品6部。百种图书之外的500种参考书目,亦按此比例推荐。
4、评委个人的作品概不入选。
在随之而来的评选推荐过程中,评选的原则发生了两次变化。第一次变化是在初评过程中,第二次变化是在终评会上。
第一次变化是关于儿童读物的。初评过程中,8位资深编辑认为,既然是以“家庭”为中心的书目推选,应考虑到儿童教育在家庭生活的重要性,儿童文学必不可少。最终决定,在各类别推荐书单里,特地推荐几部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作品。第二次变化是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这是2012年10月20日在光明日报举行的评委会上最大的一场争论。百种“中国家庭理想藏书”最初的设想是包含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但评委会上有评委提出,文学经典需要时间沉淀,入选百种书目的文学作品多是历经岁月淘洗而为世人公认的佳作,而当代文学很难选择哪些作品卓立其中,故百种书目里不列当代文学作品。但是,不同的意见也有充分理由,当代文学是我们身边正在进行的创造,其内容极为丰富又贴近当下生活,在读者中影响极大,必须要有当代文学作品。两种意见争执不下。经过反复讨论,最终评委会决定,在百种图书之外,另外专门选出20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供读者品评、收藏,这也是本次评委会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致敬。
陈平原、周国平及8位初评编辑各自提供了一份当代文学的初选名单,最终由10位评委投票选出20部作品。刘忠义表示,这20部当代文学作品代表了本次活动评委会的眼光,希望这些作品能够体现中国当代文学的实力,也相信这里面一定有些作品会有更久远的感染力。历时一年完成的《中国家庭理想藏书》已由三联书店本月出版,王蒙先生专为此书撰写了《情系阅读话今昔》序言(另文刊出)。两天后,在16日开幕的南国书香节上,家庭期刊集团和中国红基会和谐家庭公益基金将正式公布评选结果,接受读者品鉴。如刘忠义所说,每一位读者都是淘洗这些作品的评委,也是淘洗这份书单的评委。(本报记者吴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