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8月14日 星期三

    马千里与周恩来夫妇

    龙飞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8月14日   07 版)

        马千里是20世纪初天津的一位著名爱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与周恩来、邓颖超有着特殊情缘,既是周恩来在南开中学的老师,又是邓颖超在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河北师范大学前身)的老师。

        马千里祖籍浙江绍兴,1885年生于天津一个官僚家庭。1904年考入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俄文专修班,毕业后到上海就读一年。1908年插班考入南开中学时他已23岁,与同学们相比,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学生”。

        由于马千里进南开前打下了扎实基础,入学后成绩十分突出,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是全校的活跃人物。此时他已具有追求民主自由的新思想。1908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逝世,直隶学务处(省教育厅)命令各校学生戴孝前去吊唁,马千里却躲藏起来,逃避此行。1909年他又带头剪掉辫子。

        早在19岁,马千里被家庭逼迫娶高姓女子为妻。翌年高氏病故,他决心摆脱封建制度束缚,追求婚姻自由。南开校长张伯苓对马千里的人品与才干极其赏识,在他入学第二年,便将胞妹张祝春介绍给他。

        张祝春是天津最早接受新教育的青年女性。她敬佩马千里的先进思想。两人初次见面后,相互都有好感,开始交往。1910年9月,他俩在普育女校礼堂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新式婚礼。张伯苓对他们的做法十分赞同。

        1912年马千里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教,讲授多种课程。周恩来于1913年入学,这位英姿勃勃的少年受到张伯苓和严范孙的器重。当时马千里任演说会会长,周恩来入学不久就参加了演说会,在马先生指导下进步很快,第二年被选为演说会副会长,师生二人常常一起商讨工作。不久“南开新剧团”(新剧即话剧)成立。马千里、周恩来都是新剧团成员,凡剧中主要女角都由他俩包了,马千里扮演中老年女性,周恩来扮演年轻女子。

        1915年,直隶教育厅请张伯苓临时兼任女师校长。张伯苓带去两名助手,其中一个就是马千里,由他掌管具体校务。和在南开一样,马千里大力开展学生的课外活动。这时邓颖超是女师学生,曾在马先生指导下女扮男装演出独幕话剧《安重根》。

        在女师不到3年,马千里做出巨大成绩。1916年是女师建校十周年校庆,他忘我地投入校庆筹备工作,一连几个星期都没有回家。家中3个孩子全都染上腥红热,病情危重。妻子打电话让他回去,他只回家看望了一次,又匆匆赶回学校。后来最小的儿子由于未能及时护理好而不幸夭折,张祝春也因过度劳累和悲痛大病了一场。

        周恩来于1917年毕业,报考公费留日,但因经济拮据,一时尚难成行。马千里得知后立即赠他十元大洋,并亲自出面找张彭春、华午晴、时子周等教师资助周恩来路费。

        马千里回到南开筹建大学部,被任命为庶务主任。1919年南开大学成立,周恩来从东京回国,被免试入学。

        “五四”运动中,马千里、周恩来这对师生又一次并肩战斗,1920年1月先后被捕入狱。他俩成了狱中难友的领袖,进行绝食斗争,从而赢得读书与聚会的自由。直隶教育厅要求各校于3月15日复课,张伯苓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读书,登报通知开学。到了3月15日,学生贾金镕在礼堂门口贴出“代表未释,暂不上课”的标语。张校长大怒,立即将他开除。马千里在狱中听到这消息,对平素关系很好的内兄极其不满,认为他不该如此粗暴对待爱国学生。

        在监狱的恶劣条件下,马千里和周恩来组织全体被捕者坚持体育锻炼和开展文娱活动,每天下午学习各种文化课程。5月4日,召开“五四”一周年纪念会,晚上举行文艺演出,周恩来表演京剧清唱,马千里演奏口琴。此后,他们经常举行文艺晚会,周恩来演过《一元钱》片断,马千里演过《黄金台》片断。大家用铺板搭起一个舞台,用几床夹被当幕布,布景则用纸糊成……演出非常成功,连有点良心的狱警都被感动得流下眼泪。

        在全国人民声援下,全体被捕者于7月17日出狱。教育厅指令各校将被捕学生一律开除。张伯苓迫于压力,开除了周恩来、马骏等学生。马千里怒不可遏,坚决辞职以示抗议。张伯苓两次派人送来薪水,又托人出面挽留,但他决心已定。

        周恩来等学生被开除后,住在小客栈,马千里前去看望。此时严范孙设“范孙奖学金”,资助周恩来赴欧留学,马千里深感欣慰。

        离开南开,马千里与朋友办报,任主编,以舆论为武器,继续战斗。该报取名《新民意报》,因辛亥革命时,天津革命党人曾办《民意报》,如今冠以“新”字,意在继承前报的革命传统。

        《新民意报》于1920年9月创刊。周恩来参加了筹备工作,报社门口的《新民意报》牌匾就是马千里请周恩来题写的。周恩来出国前夕向马千里辞行,并把在狱中编写的《警厅拘留记》手稿交给老师修正补充。《警厅拘留记》从1920年12月4日起,在《新民意报》上陆续发表,最后又编印成书。

        旅途中,周恩来完成了另一部书稿《检厅日录》,将它寄给马千里。1921年春,书稿在《新民意报》上连载,1926年出版单行本。

        周恩来把致“觉悟社”社员邓颖超、刘清扬等人的信件集中起来,油印成册,题名《觉邮》。邓颖超认为在国内也有必要把彼此间的通信集中摘要发表,建议马千里在《新民意报》上开辟“觉邮”副刊,这个建议立即被采纳。当邓颖超等成立“女星社”后,《新民意报》又增设“女星”旬刊,宣传妇女解放,维护女权。这份进步报纸招致反动势力的忌恨,1924年被查封。

        天津开明药商乐达仁于1921年出资创办达仁女校,请马千里出任校长。马千里聘邓颖超等进步女青年来校任教,把达仁女校办成一所爱国、民主的学校。然而它的命运同《新民意报》一样,1926年被迫停办。由于劳累过度,1930年3月1日马千里在担任直隶第一中学校长的岗位上英年早逝,年仅45岁,留下5个尚未成年的儿女。1985年是马千里百年诞辰,邓颖超撰写文章,纪念这位老师和战友,并对《马千里纪念集》的出版工作给予大力支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