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8月14日 星期三

    马克思总结出这样的“历史规则”?

    ——与阮岳湘先生商榷

    王保贤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8月14日   09 版)

        国际著名的“和平学之父”、挪威政治学家约翰·加尔通在《美帝国的崩溃:过去、现在与未来》一书(2009年)中指出,美帝国正面临15大矛盾,并且预言这个国家将在2020年“崩溃”。这是个具有震撼性的预言:这个帝国真的会崩溃吗?如果会的话,“崩溃”的过程将怎样?“崩溃”以后又是什么样子?等等。全世界的人们自然都会拭目以待。不过笔者现在要说的不是约翰·加尔通的这一预言,而是该书中文版(人民出版社2013年4月)译者阮岳湘《译者序》中涉及的一个有意思的史学理论话题。

        《译者序》一开始说:“黑格尔说过:历史上重大事件都出现过两次。马克思补充道:第一次以悲剧方式出现,第二次以喜剧形式出现。哲人对历史洞若观火,因为有了拿破仑一世威武雄壮的正剧,于是引出了拿破仑三世啼笑皆非的闹剧;因为有了气吞千古的罗马帝国,于是引来不伦不类的‘神圣罗马帝国’。然而,美国的崛起似乎要打破这一历史规则?”《译者序》的第三段又说:“尽管无论黑格尔还是马克思都认为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不会超过两次,而美国却偏以‘第三罗马帝国’的姿态出现在世界历史上,这难道是‘异象’?如何解释‘第三罗马帝国’的出现并对其未来的命运作出判断?挪威政治学家约翰·加尔通在其著作《美帝国的崩溃》一书中对此作出了大胆预言。”

        这两段话中,译者先是设问“美国的崛起似乎要打破这一历史规则?”而关于美国要打破的“这一历史规则”是什么,后一段话告诉读者,“规则”是黑格尔和马克思总结出来的,那就是:历史上某类重大事件的出现,不会超过两次(也就是说,其重复出现,只能有一次,是不可能有第二次的)———这里请读者谅解,我并没有引述译者的原话,因为译者在汉语上的文字表达,是很成问题的———在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不到一万年的历史中,不知道发生过多少起重大的历史事件,黑格尔和马克思怎么会得出“历史上重大事件都出现过两次”、“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不会超过两次”如此不合历史事实的结论呢?———“某类”一词,是笔者加的,想必没有违背译者的原意。

        当然,这里的主要问题倒还不是译者的汉语表达。主要问题是,译者对黑格尔和马克思的理解是错误的,黑格尔和马克思根本没有过什么“历史上某类重大事件的出现,不会超过两次”的论述,更遑论这还是什么“历史规则”!是的,在《路易·波拿巴和他的雾月十八日》这部史学名著一开始,马克思就说:“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他忘记补充一点: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马克思:《路易·波拿巴和他的雾月十八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第3版,第668页)

        关于黑格尔所说的“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的话,中共中央编译局有个注释:“这里指黑格尔在《历史哲学》第3部第2篇《从第二次布匿战争到皇帝当政时期》中的论述。黑格尔指出:‘如果某种国家变革重复发生,人们总会把它当作既成的东西而认可。这样就有了拿破仑的两次被捕,波旁王室的两次被驱逐。由于重复,开初只是偶然和可能的东西便成了现实的和得到确认的东西了’。”(同上,第867页)在王造时先生根据英文版转译的黑格尔《历史哲学》一书中,编译局注释中所引黑格尔这段话的译文是:“因为自古到今的一切时期内,假如一种政治革命再度发生的时候,人们就把它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了。也就是这样,拿破仑遭到了两次失败,波旁王室遭到了两次放逐。经过重演以后,起初看来只是一种偶然的事情,便变做真实和正当的事情了。”(见该书上海书店2006年3月版,第292页)

        从编译局的注释和王造时先生的相关译文可以看出,马克思转述的黑格尔的话,并不是原话,比如马克思所说的“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在黑格尔那里是“某种国家变革”或“政治革命”及其涉及的人物;黑格尔的原文中,也没有“都出现两次”的表述,他所说的“两次”,都是指具体的历史事件———但无论如何,马克思在转述黑格尔原话时所说的“都出现两次”,是绝不意味着“不会超过两次”的!比照黑格尔的原话,对马克思《路易·波拿巴和他的雾月十八日》开篇的一段话,应作如下理解:

        第一,所谓“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言外之意是,世界历史上经常都会出现一些伟大的事变和人物(不可能只有两起或两个),这是个历史常识,毋须赘言。第二,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话转述成“都出现两次”,这里的“都”,是“必然”、“可能”的意思,而不是“只”或“仅”的意思———再说得明白一点,所谓“都出现两次”的意思是:第一次伟大的事变或第一个伟大的人物出现了,以后就可能(必然)还会出现第二次、第三次,第二个、第三个……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历史重演”的现象。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就是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论述所作的补充,所谓“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意思是说,这种“历史重演”,绝不是完完全全的“重现”。在第一次伟大事变或第一个伟大人物之后,不论是第一次的重复,还是第二次、第三次的重复,通常都是对过去或传统的简单的、机械的、蹩脚的模仿(这种模仿,或称“召唤历史的亡灵”)———如果说第一次演出的是“悲剧”、“正剧”的话,那么以后重演的,则往往是“喜剧”、“闹剧”罢了。

        总之,历史上某类重大事件的重复出现,绝不是只能有一次的,黑格尔也好,马克思也好,他们从来没有,当然也根本不可能总结出《美帝国的崩溃》一书译者所说的那种荒唐的“历史规则”。实际上,在这本书的《译者序》中,译者既然已经把美国的崛起比作“第三罗马帝国”的出现,那么,不管这个“第三罗马帝国”的命运如何,它的出现本身,就已经在逻辑上否定了“历史的重演只能有一次”这种错误认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