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作家再度包揽日本两大文学奖
7月17日晚,第149届芥川奖、直木奖在东京筑地的新喜乐高级餐厅揭晓。与去年同期的第147届一样,女作家藤野可织和樱木紫乃囊括两项大奖,日本文坛的“阳盛阴衰”得以延续。两位获奖者皆为“非著名女作家”,而此前夺标呼声颇高的集演员、音乐家、主持人多重身份于一身的伊藤正幸,以及书店图书大奖得主恩田陆、凑佳苗等热门作家则纷纷落败。(详见4版)
全套《申报》是如何保存下来的
《申报》作为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在78年间,几经沉浮,历经多变的时代大潮。《申报》编辑发行的时代(1872B1949)正是中国处于三千年未有之剧变的阶段,在这期间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如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举凡这个阶段中上海与中国各地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状况,中国近代中文报纸中没有哪一种能像《申报》那样作了如此长期而全面的报道,它所蕴藏的历史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对于这座巨大的文献资料宝库的收藏与开发利用,深受人们的高度关注。(详见5版)
毛泽东的《红楼梦》美学观点解读
20世纪50至70年代,由批判《红楼梦》开始的一场清理资产阶级唯心论的运动,最高领导人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支持“小人物”批判俞平伯与冯雪峰及至批判“胡风反革命集团”,把不同学术观点之争同政治斗争联系起来。这次批判采用政治运动的方式解决学术思想问题,在学术问题上,只有批评没有反批评,缺乏百家争鸣的气氛。由最初的学术观点、思想观点之争发展为政治、路线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余英时认为这样的毛泽东式的红学批判,实际上是强加给“红学”的“斗争论”,也是权力专制的“马克思主义红学”。那么,毛泽东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研究《红楼梦》,批评俞平伯,是不是完全错误的呢?毛泽东的红学观点,是不是借题发挥的外加政治实践需要呢?(详见15版)
苏童:“文革”情结与长篇沙文主义
很多作家都有一种潜意识和潜规则,有意做一个对故事常规或形式上的破坏者。苏童的破坏之所以更有挑战性,是在于他只在邮票大的地方做道场。这次他的邮票叫《黄雀记》,仍然是香椿树街的故事,但是整个故事历史时间拉得比较长,更为复杂庞大,更富有新意。他力图使自己的作品面目复杂,而不是做一个简单地被一句话、两句话概括的作家。苏童说,书里的人物形象塑造之鲜明,是他写作以来最满意的,以至于能够“看见”他们。(详见1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