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7月24日 星期三

    从“神州学会”到《墨园随笔》

    ——民国名人李墨卿的文事轶闻

    散木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7月24日   14 版)

        《墨园随笔》

        在太原时,听三晋出版社的张继红社长说要搞一套《三晋文库》,回来后便想到了李墨卿的《墨园随笔》。

        知道李墨卿和他的《墨园随笔》事出有因,因为自己是学习晚近中国历史的,而说到晚近中国历史就不得不说日本以及留日的中国学生。事实上,发端于晚近中国历史上的许多事件就是由留日学子掀起的。如1915年袁世凯在酝酿“帝制”运动时,在日本的中国学生群起反对,期间成立有各种组织,其中最著称者即以李大钊等河北学生为主的“中华学会”、以易象等湖南学生为主的“乙卯学会”,这些组织宗旨相同,但因地缘关系,比较封闭,入会资格也较严格,于是不免碍于风起云涌的“反袁”斗争大势,后来有人倡议合并这些团体为统一组织,这就是“神州学会”。

        “神州学会”成员百余人,其下设总评议会、干事部等,会员每周六进行演讲,讨论祖国的前途和世界趋势。李大钊曾为评议长,其中的山西会员有马鹤天、李墨卿等。

        李墨卿,名翰章(汉章),山西潞城西村人,1906年考入太原优质师范学校,毕业后受聘为山西省教育司职员。1912年,他被山西省政府派赴日本留学,与李大钊共同就学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系。期间很可能受到了李大钊的影响,李墨卿成为留日学生中的活跃分子,一度担任过“中华民国留日学生总会”文牍主任、《民彝》杂志主编。

        李墨卿学成回国后,曾受聘为“国立山西大学”教授,从20世纪20年代初期至30年代中期,他一直致力于家乡教育事业,倾心于学术研究。1933年,他撰成并出版了《墨园随笔》(分上、下两卷),是书收录了他1912年至1932年合20年间所写的政治、经济、法律、文教等文章和诗词,共计78篇,因当时他寓居在太原城内一个叫“墨子寄庐”的地方,故书名曰“墨园随笔”。这本《墨园随笔》后来人多不知,其实其价值不低,李大钊早年创作的“黄种歌”就见载其上,李墨卿说当时同人吟之,莫不击节,且为之血脉贲张。

        我后来知道《墨园随笔》是因为《近代史资料》总48号对它的摘录,即李大钊的《黄种歌》。编者云:“此歌是李大钊同志1913年留日期间所作,曾在《民彝杂志》上发表。今据李墨卿《墨园随笔》刊出。”后来又陆续刊登了其中的《山西各县歌谣解释》,编者又称:这些歌谣,“描述清末民初劳动人民生活困苦之状”,当然也是难得的方志材料了,有似当年杜工部、白乐天之遗响,其中的《五台贩炭夫》、《潞城煤田矿工》等,以及记录山西民俗迁变和风物的《时兴物》、《潞城草帽鞭》等,都是后来人们追想旧时山西的原始素材。当年我在山西大学读书时遥想:这位李先生想来还与当年主持收集中国歌谣的周作人等文化人有过接触吧。而《墨园随笔》,其实就收藏在山西大学图书馆内的古籍部。

        神州学会

        当年“神州学会”的成员,可考的人物还有曾服务于山西教育界的邓初民、申悦庐以及林砺儒、杜国庠、顾实、林伯渠等,有关他们的存世史实甚简,至于这原因,很可能后来他们谈起自己的少年故事,不免为所谓狭隘的民族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甚或是无政府主义等等有了另外的认识,也许就少提为佳。

        “神州学会”终于昙花一现。中国爆发了“护国战争”之后,其会员大多返回国内加入了实际的斗争,它也就无形中消散了。至于山西的会员,除李墨卿之外,还有马鹤天,却是较李墨卿而闻名于世。马鹤天是山西早年报人,创办有晋南的《河东日报》和太原的《共和白话报》,后来他东渡读书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期间锋芒爆出,慨然而为中华好男儿,反帝、反袁不遗余力,再后来归乡,服务山西国民师范学校,充任教务长。马鹤天还曾是冯玉祥的左右,于西北教育事业可谓遗痕颇多。相较之下,马鹤天算是有幸的,如今他以“边疆地理学家”名衔传世,李墨卿则声名不彰矣。

        李、马诸先生,当年在日本与李大钊同窗,相处甚为契洽,而彼时的“中国留学日本学生总会”,李大钊、李鹤天、邓初民、高一涵等都充任委员,至于团体刊物《民彝》如今早已是孤本。好在有人发覆当年他们的行踪,得知李墨卿东渡,当轮船停泊在日本的港口时,李心事浩荡,遥望马关,浮想联翩,遂吟诗曰:“长风破浪万里程,舱楼一舟月三更。马关条约千古恨,男儿拔剑当自雄。”至于李大钊,他抵达日本的时间是“二次革命”爆发后的1913年冬末至1914年1月之间,又据早稻田大学学籍簿记载:当时李的住所是“牛达区下户冢町五二基督教青年会内”,由此可知李大钊入学之前入住了“下户冢”的“基督教青年会”,这就是早稻田大学的“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它见载于李墨卿的《墨园随笔》,也是该书抄记了李大钊的《黄种歌》,而1919年春,李墨卿和李大钊、高一涵、邓初民等皆在“日本留日学生总会”的文事委员会任委员,编辑《民彝》。

        李墨卿在日本的活动,此外还见载于周作人日记。据1920年7月2日周作人的日记:“上午寄武者小路君函,又李墨卿君函。”(见《新文学史料》1984年第4期)可知李墨卿与彼时的周作人有交往,而周作人当时热烈地鼓吹日本的“新村主义”,两人无疑在思想上是投契的。当时李墨卿早已学成回国,此次他与周作人的交往,可能是与他带领山西代表团赴日本考察有关。李墨卿彼时以为:日本的强盛,与其社会制度以及其重视科学、教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回国以后,他还撰写发表了长达10万字的《日本3S警察记》一书,并翻译了日本日江归一所著的《货币论》和《日本经济提要》等著作。

        余闻

        1915年,李墨卿从早稻田大学毕业回国,随即被聘为山西大学教授、山西督办公署秘书兼省立政法学院教授等。李墨卿返乡后,所闻尚有如下之事。据王思贤《山西学生“五四”运动二三事》:“一九一九年五月四日,北京学生掀起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全国响应。山西学生闻风奋起,成立山西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总会,组织各校运动。法政、工业、农林、商业等专门学校和第一师范、第一中学、阳兴中学等也都成立了学生会。学生联合总会设在山西大学,会长为贾超孟(字浩然),副会长为杨思康(字尧衢)。讲演团团长王思贤(字荩臣),副团长周敦信(字亮斋),常裕仁(字海天)。其他文书、总务、交际等组,均各有正副组长。总会成立之后,即发动各校学生罢课。五月十日左右的一天上午,在海子边中山公园(即今人民公园),集合各校学生举行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大会。

        贾超孟担任大会主席,报告了开会意义后,由马鸣銮(字鹤天),李墨卿(字汉章)及各校学生会代表先后讲了话,激昂慷慨,表达了对日本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愤怒。最后通过决议:(一)向省长公署、省议会请愿;(二)集体游行示威;(三)呼喊‘要废除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一定要争回青岛’、‘要坚决抵制日货’等口号。随即喊着口号游行示威。游行队伍经桥头街、柳巷、北司街到达省长公署门前(今省人民委员会地址)。此时省长公署门里门外以及墙头上,均有卫兵把守,如临大敌。阎锡山准许派代表进去,当时推选了十几个代表,我亦其中之一。阎锡山没有亲自接见学生代表,只派政务厅长贾景德(字煜如)在大堂前接见,承应了向北京反映山西学生的要求。”

        这是山西的“五四”运动,李墨卿发表演说,是其“神州学会”余韵。而彼时山西有“男女同校”运动,正是“五四”运动之后。“山西国民大会促进会”成立,该会成员由太原各学校和各团体代表选举产生,该会对于女子能否作为代表参加国民大会、女子教育平等诸问题多有评论。当时太原“学术研究会”会员马鹤天、邓初民、李墨卿等均在山西各报发表文章,极力赞成实行“男女同校”。

        其时山西的《唐风》杂志等也见有李墨卿的大文。有人说他在“五四”运动后在山西大学组织成立“学生联合会”,发动学生罢课,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并撰有《马克思主义及其发展》等文章,遂为“山西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云云。1922年,他和邓初民等成立“山西学术研究会”,创办《新觉悟》半月刊等,并先后撰写了《政治革命与经济革命》、《国家主义与世界主义》、《马克思宣言里条款及艾菲尔特纲领》等文章。

        时间到了1936年,其时李墨卿措筹资金,拟在家乡潞城县西村的油坊地建学校,不料翌年“卢沟桥事变”,日本侵华战争爆发,李墨卿在《晋阳日报》发表讨日檄文并组织学生游行。太原沦陷后,他返回长治,期间山西第五行政公署主任戎伍胜曾聘其为公署秘书长兼难民救济委员会委员长。1938年,长治沦陷,第五行政公署先后迁至壶关后池村、平顺善村,李墨卿随行之,后因积劳成疾,1939年3月病逝于潞城市黄池乡郭家庄其学生张公度(曾任长子县长)家中,终年53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