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7月17日 星期三

    客观善意是学术批评的底线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7月17日   08 版)

        “林达一不是学者,二不是作家,甚至也不是一个记者,他顶多是一个很糟糕的业余作者。谁纵容了这么一个业余作者不负责任的言论,这么一个肤浅的观察,这么一个充满了偏见的、充满了无知的思想在中国大规模的出版和贩卖?”在上周五清华大学举办的《中国人与国际纵队:西班牙的召唤》沙龙上,作家李陀回答学生提问时,如此评价知名旅美作家林达。李陀的批评意见以140字的容量发布在微博上后,立即引起了网友的关注,甚至愤慨。专栏作家潘采夫说:“李陀评价林达或已超线”。(6月20日《新京报》)

        李陀对林达的评价,确实已经超越了学术批评的底线。正如潘采夫所言,李陀“那段话思想之专横、声色之严厉、语调之‘革命’,让我看到某些历史人物的影子”,这不是学术批评,而是在拎棍子,这是“不负责任”的,更是非常悲哀的。李陀是曾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顶着争议,争取言论自由的空间,推出马原、苏童、莫言、余华等先锋小说家的文学编辑与学者”,竟然捡起一根棒子,走到了他自己的对立面。李陀与林达有什么过节,李陀为什么会如此,我们不知道,或许我们也没有知道的必要,但是李陀这样的批判对学术界对社会的影响都是不负责任,更不会传递正能量。

        我们是非常需要正常的学术批评的,因为现在最不需要的你好我好大家的好吹捧式的“红包批判”“人情批判”太多了,甚至掩盖了批评的本质面目,反而正常的学术批评让人听着刺耳。前段时间文坛发生的两件事很说明问题,一是《莫言批判》被有些人认为是文人群殴,二是“罢看《文学报》”事件,《文学报》的“新批评”认为“已越过文学批评的底线”,“感觉是已经疯掉的批评家要把有才华的作家也一个个逼疯!”其实,这都是非常正常的学术批评,严厉而不失分寸,因为即使如莫言这样的文学大家,也不是“老虎屁股摸不得”。正如有人所言,听惯了一片颂扬,再听听另一面的声音,对读者、对莫言本人,不仅不是坏事,对文学的发展还是大大的好事。当然,这批评必须是没有超越底线的批评。

        比起表扬式的学术批评,谈存在问题或批判式的学术批评,更值得期待。客观善意是学术批评的底线,只要不逾越底线,任何严厉的批判都是我们需要的。而且,在笔者看来,作家对待批评尤其是指出存在问题的评论必须理性,有问题就虚心接受并感谢批评者,对于客观善意即使有些过火的批评也不能火冒三丈,因为敢于批评你是看得起你是关注了你作品,这是你的福分,因为毫无原则地吹捧你对你今后的发展可以说是毫无益处,甚至可以说“吹捧是一杯毒酒”。不能正确看待文学批评的作家,在文学上不会有多大的成就。笔者觉得茅盾奖得主对《咬文嚼字》开咬的态度很好,只要是客观的善意的批评,咬谁谁都得说一声感谢。当然,对不负责任甚至违法的所谓批评另当别论,对林达的评价是不是超越了客观善意的底线是李陀必须反思的问题。

        河北省赤城县张魁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