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7月17日 星期三

    重大科研项目的“小丛书”

    ——庞朴要做儒学史上前所未有的事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7月17日   15 版)

        在中国历史上,从未有名家大儒从事儒学通俗读物的写作。流传至今的《三字经》、《百家姓》等蒙学读物都是私塾先生在不经意间做出来的,然后广为流传。历代的博学鸿儒往往专注于高深的理论研究而轻视儒学普及工作,不过,这个现象今天要有变化了。山东大学教授、当世儒学大家庞朴先生已经开始实施当代儒学巨擘参与的《儒学小丛书》100种出版计划,也基于此种考虑,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将这套小丛书列为重大科研项目。6月8日的上午,85岁高龄,一年多未出席各种活动的庞朴先生坐着轮椅出现在山东大学的校园里,趋前向他问候的是陈来、葛剑雄、杨国荣、李中华等十余位名家学者。他们是出席《儒学小丛书》100种论证会的学术专家。主持这场论证会的是大名鼎鼎的许嘉璐先生,他身兼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的院长。山东大学的校长徐显明也坐于学者之中。许嘉璐用“礼失求诸野”来表达对于这套小丛书的期待。他认为,在我们的大城市和许多高校中,以礼为符号的窗口已经丢失,但在基层百姓即草根的日常生活中依然存在。近些年山东省开展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教育活动,开始的切入点即是“孝”。此举广受民众欢迎。《儒学小丛书》就要起这样一个作用,要唤起民众对自身生活中还存留着的传统文化的自觉,让更多的普通百姓从阅读这套书中,感受我们承续至今的优秀传统。6月8日的这场论证会,是“小丛书”的正式启动,但这个项目从去年立项时,实际工作即已开始。这是庞朴先生提倡了多年、坚持了多年要做的一项在深厚的研究基础上所作的普及工作的项目。今天的国学热,最直接的源头在上世纪的80年代。在当时改革开放、思想启蒙的历史潮流中,一些学者力推中国儒学传统,勇敢地打开了儒学研究的禁区。庞朴先生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今日观之,当年的这些非主流思潮确属远见卓识。庞朴2004年入山东大学,为终身教授。入山大之初,庞先生即有出版《儒学小丛书》的设想,此事是庞先生的夙愿,亦是其晚年学术研究的三大主题之一。

        年事已高的庞朴先生在会议的中途离去,他的发言亦有成文提交,文曰:回顾人类文明的整个历程我们发现,一些曾经如日中天的文明消失了,一些原先名不见经传的文明崛起了,更有一些文明则从古到今与时俱进地生存了下来。事情竟是这样的鲜明,历史原来如此简单!尽管此中奥妙还无人能够说个明白透彻,但至少可以肯定地说:这就是历史,就是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在那些为数极少的生存下来的文明中,有一个举世瞩目的古老而又生生不已、自足而又善于兼容的文明,这便是我们中华文明。维系着这一文明于不坠的灵魂,则是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核心便是儒学。在我们这颗星球上,好像还没有别一种学说像中国的儒学这样,在自己出生的故土上,借自己滋养人之手,忽而被高捧入云,忽而又打翻在地,几起几落,时废时兴。近代以来,思想文化领域风起云涌。经过了至少一个半世纪之久的或显或隐的争论,时至今日,各式各样的西化主义多已偃旗息鼓了,各式各样的国粹主义也都退出了历史舞台。文化大地上,特别是年轻一代人的脑袋中,似乎有点空荡荡,雾蒙蒙的感觉。鉴于时下人们思想中存在着这种文化荒芜、精神空虚的现状,我们设想如能推出一套《儒学小丛书》,少而精,质而文,约而博,俗而雅,让读者有时间读起,有兴趣读完,以从中了解儒学的精髓,获得安身立命的真谛,也许对于我们民族的未来多少会有一点助益。当然,这样做,有一个前提必先解决,那就是,中国儒学在今天是否仍有价值?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民族总是某一特定文化下的民族,文化总是某一特定民族中的文化。为了走向未来,需要的不是同过去的一切彻底决裂,甚至将过去彻底砸烂,而应该妥善地利用过去,在过去这块既定的地基上来构筑未来大厦。于是,我们诚恳地献出这套《儒学小丛书》。

        《儒学小丛书》100种计划每本书3、5万字,按内容分为四辑,一辑是人物传略、一辑是典籍著述、一辑是术语概念,一辑是典故事件。丛书所谓100种,只是取其成数而言,并不限于100种,100种是一个起点。丛书的作者,原则是从已有出版著作的作者中选取,比如说《孔子》这一本小书,现在著有《孔子》、《孔子传》、《孔子评传》、《孔子大传》这一类书名的作者有104位,设想要从这104位里面选取一位,条件是学术声望要高,行文要通俗、典雅。主事者誓要这套书经得住历史的考验,做成一个经典的作品,让它在若干年后能代表着我们这一个时代对儒学的基本看法,就像若干年以后看《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一样,代表着我们今天这一时代的一些观念。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表示:“山东大学是最早挖掘高等教育第四大功能的高校,我们在十多年前就倡导,大学除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之外大学应该有第四大功能,我们这个观点现在已经成为被广泛接受的观点。我们认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政府和企业所无力承担的,大学必须承担这项功能。”他认为,《儒学小丛书》就体现这样一种追求。从历史传统上看,儒学通过制度建设开展的普及工作对于中华文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这套书虽然叫小丛书,但是一定是大制作。虽然是由小文章构成,但一定是大手笔,要具有学术和传播价值。从启动仪式和论证会的情况看,“重大科研项目”一词或许并非虚言,在论证会上众学者涉及的话题就很不简单。比如王充是不是儒家人物、司马迁是不是儒家人物、李贽是不是儒家人物,他们该否入选小丛书?王安石于儒学传承上到底贡献如何?《尔雅》算不算儒家典籍?注疏家该不该进入小丛书?乡规民约该不该进入小丛书?还有像这样一种小丛书到底该强调知识还是强调教化等。不过比这些更不简单的是如何把精深的学术见解变为生动活泼的大众读物。在《儒学小丛书》100种学术论证之外,与会的这些学问深厚的研究大家对如何实现“浅出”感受到了压力,亦有学者建议请学界之外文笔生动者来参与写作。“深入浅出”,这实在可算是一个古老的重大科研话题。(本报记者吴昂)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