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7月10日 星期三

    “梦里不知身是客”———第九次访台记

    古远清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7月10日   05 版)

        2013年初夏第九次穿越一弯浅浅的海峡,穿越这横亘于国人心中的深深沟壑。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穿越点不是台北,而是由山、河、海交织而成一个魅力十足的高雄港,心中自有一份环岛一圈圆梦的惬意。可出人意料的是,迎接我的竟是女警和警犬。

        警犬恶狠狠向我扑来

        5月28日傍晚到达高雄机场,还未取大件行旅,一位女警突然牵着汪汪叫个不停的警犬向我扑来。旁边的旅客均前来围观:“这人是否带了毒品?”我连忙向警察申辩,自己是遵纪守法的良民。女警根本不听,要我把随身带的手提包打开。我想糟了:是否有毒贩把海洛因转移到我的挎包里?女警把手提包翻了个底朝天,可什么都没有发现,只看见有一把疑似毒品的“泥土”。我解释说:这是一位阔别武汉多年的老兵托我在黄鹤楼畔蛇山上挖的一撮泥土,供他解乡愁之用。她不满意这个回答,再一次查找仍未发现“白粉”,却意外地看见挎包中有一盒方便面,她没等到我的同意立即撕开:里面有一包碎肉做的佐料,女警连忙说:“就是它!”我听了后感到一头雾水,原来警犬闻到的便是这香喷喷的牛肉,它和水果一样均属违禁品,害得我虚惊一场。待我取到大件行旅时,警犬已忙着与另一位带肉的旅客周旋,可我那“危险”的行旅箱中仍有三袋送文友的干制武昌鱼,我连忙逃离“作案”现场。我稍事休息后,将泥土送给离住地不远瘫痪在床的武汉老乡。这位老兵当年在淮河战役中失去了一条腿,使他无法返乡。他接过泥土后,顿时热泪盈眶,一再将泥土嗅了又嗅然后安放在床头,并不由自主地口诵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天的悲歌》: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见兮,永不能忘!

        从“巨蛋”到“长官”

        台湾分为“蓝天绿地”两大板块,高雄地区由民进党主政,是典型的“绿地”。可我一下飞机,迎面而来的是“中国石油公司”、“中华邮政”、“中华电信”等广告,使我倍感亲切。当然,用词的差异仍到处可见,如当我看到“汉神巨蛋”这个招牌时,对“巨蛋”二字感到困惑。原来这是2004年8月开工兴建2008年7月落成似“巨蛋”般硕大的超级购物广场。5月29日早上,我因找吃饭的地方在这水光交错的街头溜达,发现一家餐馆有一道菜叫“大陆妹”。一打听,原来是生菜。据说此菜系由大陆女子引进,故有此名。还有一种珍珠奶茶叫“包二奶”,这是大陆流行文化又一次“入侵”岛屿的例证。更出奇的是,一家餐馆的食谱中有“科学面”,我百思不得其解,便点了一份,可端上来时我先是瞠目结舌,继而感到冤家路窄,原来是在机场给我惹过麻烦的那种方便面!我的一位文友喜欢美食,常在高雄各小吃店间流连,他递来一张葱油饼外加一杯永和豆浆说:这是地道的台湾风味,你一定要吃。我吃了一小块油饼,感到比大陆的薄,有酥酥的口感。我和他边吃边逛,只见沿途不少学生背着“高雄国(民)中(学)”的挎包,我却按大陆从左至右的习惯读成“中国雄高”。这里的确是中国的领土,建筑物既“雄”又“高”。一切似曾相识但陌生,感到好似在福州,又像在广州,真有一种“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感受。我下榻的宾馆是龙翔商务大饭店,那里有一群从广州、苏州来的游客,当听到台湾导游称大陆领队为“长官”时,大家都不禁莞尔一笑,并马上入乡随俗,称张领队为“张长官”,张领队也欣然接受。

        简体字?繁体字?

        5月30日,由陈瑞山教授带领我访问台湾文学馆。31日上午,我在高雄第一科技大学作《台湾文学在大陆的接受与传播》的学术报告时,特地带去用简体字制作的U盘。听众头一次看到简体字讲稿,感到很不习惯。有一位同学按当地“政治正确”的标准,建议我将题目改为《台湾文学在中国的接受与传播》。我说:“如果用‘中国’,那潜台词台湾就不是中国了。”

        这使我想起在台北出版的《笠》诗刊,把大陆作品置放在“海外来稿”专栏,还把我的一篇谈诗的文章放在“国际交流”栏目里。另一位同学则向我“抗议”:简体字在破坏中华文化。这位同学尽管与我观点不同,但他毕竟承认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并想卫护中华文化,这使我感到有对话的空间。

        应该承认,大陆当年发布简体字没有考虑到对外交流,把面孔的“面”与面条的“麵”混淆,容易引起歧义,这就难怪20年前我第一次在武汉接待台湾作家吃“刀削面”时,他竟说“刀砍面孔血淋淋的,我哪里还有食欲。”后来我又请他吃“冷面”,他说“冷面孔怎么可以做广告!”。他称大陆是“愛”无心,“親”不见,“”不“生”,“”空空。这种说法无疑有偏见,可他仍觉得“尘”“灭”这两个简体字造得形象生动,几乎可与物质元素氧、氮媲美。我跟高雄科大的同学们说:文字书写由繁到简是规律。如果认为繁体字最好,那大家就应该去写甲骨文。提倡简体字不光是共产党人,国民党人也提倡过简体字,像吴稚辉、赵元任、胡适、罗家伦及1950年代国民党中宣部代部长任卓宣(即叶青)就主张使用简体字,可惜未被当局采纳。6月1日,夜幕低垂时,由《广东文献》总编辑周伯乃带我去参访“台北梅县同乡会”,说这里可以见到我同村同湾的老乡。我半信半疑,到了后果然与会者全姓古,且与我同村,我又一次有“梦里不知身是客”之感。其中有一位邻村的同乡,居然认识我半个世纪前过世的养父和养母,还知道我小时候的故事,这种人在大陆就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哟。这个同乡会不仅有梅州地图,而且有详细的梅县地图。我们均用纯正的客家话回忆小时候吃的盐鸡、酿豆腐和锤圆,真是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可惜这个同乡会年龄严重老化,外省第三代极少人加盟。

        逛五星级书店

        每到台北必去重庆南路的书店一条街,这次在拐角处猛然看到有一家百年老字号的商务印书馆,虽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宽敞,更没有北京商务印书馆那样豪华,但让我感到很亲切,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怀旧味,正像邂逅一位久违的故人。忽然觉得这是民国时期的书店,文友杨向群由此感叹“怪不得台湾的女士大都温婉,宝岛的男士多有风度。”台湾有许多爱书人。中国文化大学张健教授向我讲起他学生的故事:有一位同学平生从不买书,却兢兢业业地把自己从小学到大学的教科书一本本包好、刷新加上覆膜,整整齐齐地收藏在他公馆的某一个隐秘地点,其庄重虔敬,不亚于面对祖先牌位。另一位当了总经理的学生,专买大开本的精装书放在客厅的大书柜里———这里讲的所谓书柜,其实是前任酒柜改装而成。这位总经理从不看重书的内容,而最着重的是书的外表,连带的是书柜的质料、型式、花色、高度、位置等,以衬托自己的儒商身份。而有“书虫、书痴、书淫”之称的张健本人由于教唐宋诗词,所以他最爱把书当古董那样珍藏、品鉴、爱抚,甚至精挑细选一些善本书铺在被单下面,绝版书则压在枕头底下,以防孔乙己夜半光临。由于嗜书,经常到“诚品”彻夜不归,因而人比黄花瘦。张教授睡相特别细致,绝对不致一打鼾波及宝藏,一翻身殃及善本。写书人也是爱书人。我正在做《台湾新世纪文学史》课题。为补充养料,我经常到台港澳书店“充电”。在“充电”过程中,发现不论是重庆南路的书店还是师大路的二手书店,经营者均抱着做“慈善事业”的心态在开店。如果不亏损,他们会把赚来的钱全用在与书有关的店面的空间设计、新书发表会、演讲会和研讨会上。读书人最大的梦想是逛“今夜不打烊”的五星级书店。这种书店在美、英、法、日各地都有。

        这是一个像“巨蛋”那样极具综合性及大型化的超级商场,门市看起来很酷,设计呈贵族态,衣冠不整者严禁入内。老板把各类图书分层放在不同的楼位,读者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想要的书。如果找不到,他会帮你寻找。另设有少量的椅子和沙发,可供“打书钉”的人在这里长久地看书。台湾的书店种类之多,大陆难于比肩。具体说来,有为普罗大众优先考虑的“金石堂”,有以理想和热情填补与现实差距的“自然野趣”,另有顶尖的音乐专门店,有打造学习的希望工程的“书林”,有以卖学术书著称的“上海书店”,坚持另类品位的“唐山”,揭开台湾“新消费主义时代”的“法雅”,专卖本土书和台独书的“台湾的店”,有以卖教科书为主的“五南”,有塑造青少年休闲生活乐园的“幼狮”,有领导社会但不被社会所领导的“三民”……最理想的当然是24小时营业的诚品连锁店。我是这家五星级书店的老顾客。当我和朋友相约“在诚品门前见”,“诚品”便成了台北的新地标。

        有一本书叫《在台北生存的100个理由》,其中有“诚品”这样的五星级书店可逛,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理由。和以往不同的是,我这次到台北是清晨6点钟逛诚品敦南总店。在大陆,我早上起来是逛菜场,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天蒙蒙亮时到书店休闲和购书。这时许多人还沉醉在甜蜜的梦乡,可“诚品”并没有“门前冷落鞍马稀”。虽然没有看到人潮涌动和摩肩接踵的状况,但仍有一些夜猫族、早起族或喜欢清静的独行侠族在这里流连。在台湾,书店已成了一种热门行业,当大陆的许多民营书店纷纷倒闭时,这里的书店却越做越多,如“汉神巨蛋”就有品位不低的书店。位于师大路的“旧香居”,在台湾大学门前开了分店。在台南,不仅有“府城旧书店”,而且在成功大学附近有“墨林二手书店”。他们的生意均很火红。当我问老板你们是否需要“保卫书店”时,他听了好生奇怪:又没有人来砸书店,何“保卫”之有?我解释说:这是大陆《中华读书报》提出的一个口号,意指实体书店受电子书和网上购书的冲击,不是萎缩就是倒闭。他说:“台湾图书市场确有被网络吞噬的情况,但我们愿意和读者一起守卫自己辛苦建立的文化城堡。”的确,一座城市是否有书香、有文化,一个重要标志是看这座城市是否有一家品位高的书店。有些城市文化不及格,与书店办得不好有极大的关系。6月2日下午,从台北教育大学到台湾师范大学查资料,刚进门即遭遇南投县大地震,整个图书馆的桌椅在摇晃,可同学们习以为常,没有任何人惊慌失措。这是我到台湾第三次碰到的地震。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