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欧洲形成中的亚洲》第一卷《发现的世纪》第一、二分册,作者是芝加哥大学历史系现代史专业伯纳多德·施密特讲席教授唐纳德·F.·拉赫。这两册将近1000页著作的出版,将引出未来28年间一系列巨著。1970、1977年,第二卷《奇迹的世纪》分三册出版。16年后,第三卷《发展的世纪》增加到四册,出版于1993年,作者也加入了拉赫的学生兼助手,优秀的历史文献学家埃德温·J.范·克雷。至此,《欧洲形成中的亚洲》已经完成近5000页三卷九册,它们是:第一卷《发现的世纪》,一、二册;第二卷《奇迹的世纪》:第一册《视觉艺术》、第二册《文学艺术》、第三册《学术研究》;第三卷《发展的世纪》:第一册《贸易、传教、文献》、第二册《南亚》、第三册《东南亚》、第四册《东亚》。
《欧洲形成中的亚洲》的书名暗示了全书的主题:即现代欧洲形成中亚洲的作用,尤其是文化方面的作用。拉赫关注的是观念史或文化史方面的问题,他的研究内容分两个层面:一是欧洲的亚洲知识状况,包括这些知识实际获得与传播的方式以及知识的具体内容;二是这些亚洲知识对欧洲文化带来的影响,包括对文学艺术、科学技术、观念制度的影响。当然,拉赫研究最初的用意不仅在描述“欧洲的亚洲知识”上,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证明一个被史学界忽略的事实:亚洲文化曾经启发欧洲的现代文明,并从思想、制度、艺术与技术上塑造了现代欧洲。这一研究动机缘起于他二战期间在西弗吉尼亚大学读书时的感想,世界史研究似乎只关注欧洲文明对亚洲的冲击与影响,忽略了历史上亚洲如何影响欧洲的问题。
拉赫发愿研究亚洲对欧洲现代文明的影响,于是,年轻时一个令人激动的念头,竟决定了他一生成就非凡的事业。从整体上看,《欧洲形成中的亚洲》研究框架是这样的:拉赫首先在系统的时空框架上全面考察了欧洲现代化早期亚洲知识的成长。在时间上,这种知识上的增长从中世纪晚期或蒙元世纪的大旅行开始,一直到启蒙运动前,也就是从地理大发现到文化大发现;在空间上,这种知识的拓展从南亚开始,逐步向东南亚、东亚推进,首先是印度,然后是马来半岛、中南半岛,最后是日本与中国。在积累知识的基础上,拉赫试图将研究深入到社会文化实践层面上,具体考察亚洲对欧洲现代文化的影响。他的研究思路纵横交错,第一卷考察了16世纪亚洲知识在欧洲的传播过程与方式;第二卷分别从视觉艺术与工艺、文学与社会知识、科学技术与学术研究等方面,探讨欧洲的亚洲知识的积累与亚洲文化对欧洲的影响;第三卷沿着西方贸易与传教势力的推进,分别描述欧洲对亚洲不同区域———南亚、东南亚、东亚的知识状况。拉赫还计划写第四卷,具体分析亚洲不同区域国家“对欧洲艺术、科学、思想、制度、经济和社会实践的影响”。
发端于古老欧亚大陆的近500年现代化运动,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命运,是世界历史上少有的辉煌时代。面对这个大时代,不论探讨欧洲对亚洲的影响,还是亚洲对欧洲的影响,都具有重要意义。而《欧洲形成中的亚洲》的学术价值在于,它试图以丰富的史料证明在世界现代化历史早期,亚洲文明对欧洲的崛起做出巨大贡献,这贡献不仅在物质与技术上,还表现在制度与观念上。美国康奈尔大学历史系教授弗朗西斯·罗宾逊在评价这套书时说:“伟大的历史主题呼唤着伟大的著作。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汤因比的《历史研究》、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都是足以匹配并与它们所记述研究的那个伟大时代争辉的巨著。拉赫的《欧洲形成中的亚洲》也属于这类巨著。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历史观念,也为新的历史观念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与思想素材。”
《欧洲形成中的亚洲》从观念
史的角度入手,研究欧洲的亚洲知识以及亚洲知识对现代欧洲的影响,试图改变西方历史学与社会理论中流行的“欧洲中心论”偏见,其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一、它开启并构成20世纪后半叶批判“欧洲中心论”的历史与社会理论,并为这种理论思潮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与思想资源;二、在以社会经济史为主要领域的批判“欧洲中心论”的学术思潮中,拉赫开辟了文化史或观念史领域,从欧洲的亚洲知识状况与文化影响方面“反写”“欧洲中心论”。
拉赫关注西方扩张在知识上的意义,从史识上看,《欧洲形成中的亚洲》在历史观念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在一般欧洲中心主义世界现代化历史叙事中,地理大发现与欧洲扩张的意义主要在欧洲对亚洲的影响;但在这部著作中,欧洲在亚洲的探险与征服,意义不在欧洲如何影响或冲击亚洲,而在亚洲对欧洲的反向影响或冲击。二、一般世界史或欧洲扩张史强调的多是经济、军事、政治与宗教的扩张,很少关注世界知识的扩展与文化的启蒙。这部著作关注的是欧洲人现代知识与观念的成长,尤其是西方现代性精神结构中亚洲的意义。首先,在观念层面,丰富的亚洲知识不仅使现代欧洲认识了世界,也认识了自我;其次,在实践层面,亚洲文化在器物、制度、观念上为欧洲现代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可供选择的模式。
《欧洲形成中的亚洲》开创了一项艰巨而又意义非凡的事业,并为这项事业奠定了坚实宽广的基础。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人在对现代欧洲形成中亚洲知识的状况与亚洲对欧洲现代文化的影响的研究上,达到拉赫的广度与深度。拉赫做了大量的史料收集、整理、阅读、解释的工作,他通晓十几种语言,查阅了西欧主要国家的图书馆档案馆的相关资料,游历了从北大西洋到南太平洋的许多国家,仔细阅读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他所完成的《欧洲形成中的亚洲》,具有百科全书式的博学,几乎成为相关研究的史料库。
《欧洲形成中的亚洲》开辟了一个深广的研究领域,启发了多层面多方向的相关研究。在研究的观念与方法上,拉赫继承了兰克开启的史学传统,重视原始资料的收集和考辨。拉赫还借鉴同时代风行的年鉴学派开辟的“新史学”,努力突破传统的政治史格局,侧重社会经济文化分析,将研究扩展到人类活动的整体历史层面上;借助跨学科研究方法,进行文化史或观念史的研究。但拉赫在观念与艺术本身的研究上,并未达到思想史或哲学史的深度与高度,也没有对思想或观念本身的意义及其变革的社会生活与文化语境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但我们也不能求全责备。坦率地说,拉赫的贡献在“史实”不在“史识”,而仅此“史实”,已颇为不易。客观评价《欧洲形成中的亚洲》的学术意义,它并没有提出一个前卫的学术观点或创立一个学派,而是完成了艰巨的史料梳理并开创性地提供了相关论题的全景式历史叙事。
《欧洲形成中的亚洲》是一项
耗尽个人生命、为整个学科奠基的事业。《欧洲形成中的亚洲》三卷九册的出版持续了近30年,研究则持续了近60年,从上世纪40年代拉赫在西弗吉尼亚大学读书到2000年、2001年拉赫与克雷先后辞世。1993年第三卷出版后,克雷继续写作第四卷,按照拉赫最初的规划,《欧洲形成中的亚洲》三卷九册只完成了他预计研究内容的一半。第一卷导言介绍《欧洲形成中的亚洲》研究的历史时段为1500年到1800年三个世纪,计划每个世纪用两卷的篇幅,一卷讨论欧洲的亚洲知识状况,一卷探讨亚洲的知识对于欧洲的制度、艺术、工艺和观念的影响。从目前出版的著作看,第一、二卷研究16世纪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三卷只研究了17世纪第一层面的内容,在第三卷第一册前言中,拉赫许诺将出版第四卷,具体分析亚洲不同区域国家“对欧洲艺术、科学、思想、制度、经济和社会实践的影响”。遗憾是第四卷至今未见问世,据说克雷逝世前已经完成了第四卷的初稿。而即使完成第四卷,也还没有进入18世纪,而18世纪亚洲对欧洲文化的影响更广大更复杂。
宏大的事业已经超出凡人生命所能及,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但同时这种学术精神与功德也令人无比感动。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永生,学术是一条艰辛但安全的道路。我们通过小心翼翼的翻译,得以靠近这条道路,观看大师们庄严地走过,祈望他们智慧与尊严的荣光,多少可能折射到我们身上,照亮我们尘埃中的生命,给我们生活与工作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