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7月10日 星期三

    当金融进入e时代

    薇言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7月10日   18 版)
    《金融e时代:数字化时代的金融变局》,万建华著,中信出版社2013年5月,59.00元

        回首十年前,在中国的中小城市,ATM机都还没有普及,银行里挤满了存钱、取钱的客户。几乎所有人对于网上购物都抱着怀疑、观望的态度,几乎没有人在网上买服装、鞋帽等日常生活用品,更很少有人尝试在虚拟的世界里购买价值超过一万元的电器。就算是在淘宝上买一张唱片,我还是会思虑再三,生怕遇到假货。如果这些还算是金融操作工具对生活细节的影响的话,对于整个市场而言,影响则是巨大而显而易见的。由于缺乏支付、清算等基础设施建设,商品供应商和客户不得不大量采用“线上下单、线下现金支付”的交易模式,而这阻碍了整个市场的快速、自由流通。

        而现在城市中的年轻人,已经习惯将手机等移动设备作为金融操作的工具,用移动银行完成查询账户余额,转账等交易,用移动证券软件浏览股票行情、下达交易指令。用附带近场通信芯片的手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快速通勤。而我现在正在用移动设备浏览《金融“时代》的自建网站:http://omnipo-tenceage.com/,并扫描下官方微博的二维码。

        作为中国银联的主要筹建人和首任董事长、总裁,万建华深耕中国金融产业三十年,他对金融“时代中的危机和机会的剖析深入且独到。在《金融“时代》一书中,他提出,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实际上是“同源”的,它们有着相同的基因———“数字”。金融业这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实际上也是信息技术介入金融业的历程。从业务流程、业务处理到业务受理的电子化,到如今实现全天候、实时的金融服务,没有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普及和促进作用,金融业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金融的本质是服务,因客户的需求而变是金融业的生存之道。在网络金融蓬勃发展的今天,金融业的变革也成为必然。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条件的不断成熟和普及应用,数字化、信息化与金融活动日益交汇融合、界限模糊;如今,信息化、数字化正在成为金融业的基础设施、生存环境乃至存在形式,金融业也在迎来数字化生存的时代。而在数字化生存时代中,金融业的发展也将与信息技术一样,受到类似“摩尔定律”的约束,如果金融机构不能前瞻性地部署目标产品,由于产品更迭速度的加快,任何细微的判断失误都将致命。

        作者在自序中说:今天,我们依然要问: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将对未来金融业产生怎样的影响?不久前,一直领跑电子银行和互联网银行的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再次引用比尔·盖茨关于商业银行类似恐龙行将消亡的说法,借此告诫商业银行要有危机意识,加快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以应对互联网企业跨界金融的挑战。而我看到的则是,原来在大地上缓步行走的商业银行,如今插上了信息技术、互联网乃至移动互联网的强力翅膀,它们已经自由地、无所不能地翱翔在金融服务和互联网商业的广袤天空……带着敬畏之心,我希望通过这本书,和读者朋友们一起来探讨一些关于金融行业生长逻辑的话题。

        信息产业的发展让金融无所不在。一方面金融机构在转身、蜕变,在不同程度上走向主动或者被动的混业经营,成为无所不为的全能银行;另一方面大量非金融机构结合自身的商业模式,从不同角度渗透金融或准金融业务。面对金融服务这个生物圈内越来越多的生物种类、参差不齐的生长方式,监管机构应该手落何处?而监管机构的行为将如何影响金融服务的发展?这是本书给我们大家留下的一个巨大问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