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中华读书报 2013年06月26日 星期三

    “作为教师,是否欢迎出版社进入校园进行阅读推广,完全取决于所推广图书的质量。”

    小学老师:阅读课已写进课表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06月26日   06 版)
    林格伦作品阅读分享活动现场

        儿童文学阅读的日常推广工作在学校中究竟是否受欢迎,儿童文学如何走进语文教学和课堂,孩子们如何真正从书籍中受益,最有发言权的还是老师。

        近日,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联合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举行了“最能打动孩子心灵的世界经典——林格伦儿童文学作品校园阅读分享活动”。朝阳区教委副主任张朝晖,林格伦作品中国出版方中少总社社长李学谦,瑞典驻华大使馆政务参赞林茹娜等出席了本次活动并分别发表讲话和致辞。学者和翻译家、林格伦作品的翻译李之义在校园活动中与学生进行了精彩的互动。

        活动上,来自书香江南的黄雅芸老师、姚澄老师和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的袁丽华老师、张静老师在现场以公开课的形式,分别选择林格伦儿童文学作品《小飞人卡尔松》、《淘气包埃米尔》、《长袜子皮皮》和《米欧,我的米欧》,为参加活动的朝阳区约300名语文教师展示了如何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与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儿童文学作家、阅读推广人梅子涵教授进行了“经典阅读与林格伦”的主题发言并对全天的阅读分享课进行了精辟的点评和总结。

        中少总社此次通过公开课的形式,让林格伦的儿童文学作品在老师这一教学层面凝聚关注度,颇有新意。不过,最让人关注的还是,阅读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受到老师欢迎,阅读课程如何建构和评价。

    阅读课写进课表

        黄雅芸是江苏南京玄武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语文教研员、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从事语文教研工作已经有17个年头。她天天在课堂里打滚,帮老师备课,指导教学。谈到阅读课,黄雅芸回忆道:“当我还在第一线任教的时候,就听过梅子涵老师的讲座,他打开了我的视野,让我接触到了儿童文学——真正属于孩子的文学作品。虽然我们的教材里也选编了一些童话,但相对还是较少。我就在自己的教学班里尝试新的阅读课程,那时我经常为孩子们读儿童诗,也鼓励他们写儿童诗。”当时,黄雅芸在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任教,她的尝试得到了校长、同时也是语文特级教师的孙双金的支持,后来,北京东路小学的校本课程《12岁以前的语文》中,儿童文学占据了很大比例。而整个南京市,也在6年前开始了阅读课的推广普及活动。

        袁丽华是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高级教师、语文教研组组长,有15年的教学经验,此次活动上,她带领孩子们阅读了林格伦的名著《长袜子皮皮》。她告诉记者,首师大实验学校是从2007年开始推广儿童文学的阅读,每年都要举行读书节活动。该校校长刘彦弟早就要求每周的语文课至少要有一节课拿出来阅读,希望能够扩展孩子们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这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阅读课写入课表,儿童文学进入孩子们的书包,语文课变革的原因,除了教育改革的深入,还有老师们对语文教学的新认识。黄雅芸说:“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地反思过去语文教学的问题,也许,太多的功夫放在了单篇课文的教学上。课改进行到今天,大家都越来越重视这个问题。”去年11月份,在厦门举行的第九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大赛上,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发表讲话,希望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要求老师既抓课内阅读,也抓儿童文学阅读,真正培养儿童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习惯。“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黄雅芸说,“全国青年教师阅读大赛已是小语界的盛事,这样明确的导向,强调儿童文学阅读的重要性,之前从未有过。”她认为,这说明教师们已经广泛意识到,语文能力的形成,不是靠一篇一篇精讲慢讲讲出来的。“整个中国的小学语文老师们,都在反思孩子语文学习的出路在哪里,现在终于达成了共识。”

    阅读课的第一步

        袁丽华常跟她的学生们讲,“语文成绩的提高90%来自于课外”,“小学阶段你读到的东西是一生中印象最深刻的”。每年,首师大实验学校都有主题阅读推广活动,评选读书小状元、书香家庭,定期出版读书小报。同时,教师们还结合人教版教材的课外阅读推荐,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然后进行读后交流。这些把阅读和语文教学融合在一起的活动,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有家长问黄雅芸,孩子读了很多书,为什么语文成绩还是不好?她告诉家长,读书是什么?读书是喝水,我们喝水不是为了走下一步路,我们喝水是因为我们需要走生命的路。这条路很长,书籍如水分,需要不断补偿,不能功利地把阅读与眼前的成绩挂钩。不过,黄雅芸告诉记者,她相信未来的语文考试也会改变方向,让爱阅读的孩子成为考试的赢家。“我们现在的命题存在一些误区,不能很好地评价孩子的语文水平和阅读能力,但一定会朝着那个方向去。”话虽这样说,她仍反对用语文成绩来衡量阅读课的价值,“看待阅读不能短视,要坚信它对孩子有很大好处。”

        想让孩子一生都享受到阅读带来的益处,首先,“孩子必须喜欢阅读,”黄雅芸表示,儿童在7-12岁这个年龄段,兴趣比什么都重要,“学生能喜欢阅读,就是阅读课最大的成功。”然后,儿童自然就会养成阅读的习惯。她说:“我国的初高中教育仍被应试教育牢牢垄断,孩子是没有时间阅读的,如果我们在小学都不给他们阅读的时间,没能培养起他们阅读的习惯,形成阅读的能力,那真就成了‘念书的孩子不读书’了。”她认为,阅读课上的最大主角就是书,在阅读课上加入其它内容都不能占据阅读的时间,“阅读课不阅读是可笑的,必须让孩子真正地读起书来。”

        袁丽华也认为,培养阅读兴趣是第一位的,通过低年级的阅读课,大多数孩子能够养成阅读的习惯。“我感到孩子们在阅读时是非常愉悦的,尤其是林格伦这样的作品,连我都是边看边笑,我自己的孩子也是非常喜欢。”在袁丽华的观察中,孩子们不但能在书中感悟到做人的道理,也会变得乐观、开朗,“孩子身心是快乐的,那么学习也就是轻松的”。而把读书培养成习惯的孩子更从中受益匪浅,她说:“我们学校很多学生的家长是高校教师,他们引导孩子从小读书,我看到这样的孩子课间都在抱着书看,一年累积下来,阅读量很大。”一些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的孩子,通过布置任务和学校推荐,他们每年也能完成一定的阅读量。

        在采访中,袁丽华特别提到,今年北京市教委下达了“史上最严格减负令”,对孩子们来说是件大好事,“一、二年级真的没有作业了,老师就可以布置些读书任务,是让孩子们多读书的好契机。家长们也很支持,很赞成”。

    让阅读课拥有日常面貌

        黄雅芸认为,要想上好阅读课,老师的阅读兴趣也需要培养。“首先,如果让老师们觉得上阅读课很难,那么老师们就会觉得是负担。”她指出,阅读课应该在教学生活中拥有非常日常的面貌,老师只是拿起一本书,很自然地给孩子诵读,就是很好的,不需要在形式上、方式方法上进行过多雕琢,那样会让一些老师望而却步。“这样的课要让每个老师都能拿起来就上。因为其实仅仅是讲故事,就能吸引住孩子。当然,是否能更好地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方法是有高下之分,但就现在来看,在课堂上拿起一本课外图书,就非常了不起了。”黄雅芸强调,最重要的是把一本好书带到孩子面前,她不希望阅读课成为作秀的工具,过多要求会让老师失去兴趣,“应让老师对阅读课信手拈来。”

        其次,黄雅芸还认为,要实现阅读课的目的,教师必须是阅读者,“老师的阅读应该走在学生前面”。告诉老师儿童文学有多好,是没有用的,“只有自己读起来才行。”黄雅芸说:“儿童文学能够帮助老师理解儿童,把他们还原成儿童,让他们知道儿童的本源,从而真正懂得如何关怀孩子,如何与孩子进行心灵的交往。教学的本质就是一种心灵的交往。”

    欢迎出版社的进校推广

        袁丽华说:“在我们学校举办出版社参与的阅读推广,这是第一次,之前的阅读推广活动都是书店来做。”她认为类似的阅读活动对读书氛围的渲染有益,也给了教师观摩公开课的机会,是提高阅读课水平的较好方式,“能够让梅子涵老师来指导我们的公开课,让我了解到阅读课的上法还有更多方式方法,对我个人来说无疑是种提升。”袁丽华还提到,中少总社给三、四年级的孩子们都赠送了图书,这也是好事一件。

        黄雅芸则认为,作为教师,是否欢迎出版社进入校园进行阅读推广,完全取决于所推广图书的质量。她说:“有些图书我们拿到手一看,说句实话,根本不值得孩子花费时间去阅读。而像林格伦这样的儿童文学经典,能够让孩子们多多接触,有百益而无害。”(本报记者  宋  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